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李勉是 鄭王李元懿的曾孫,父親李擇言歷任四州刺史,封安德郡公,以嚴厲干練著稱。
李勉自幼勤讀經(jīng)史,長大后沉靜文雅、清正嚴峻,崇尚玄虛,累封至 開封縣尉。當時,天下承平已久, 汴州(今河南開封)又是水陸交通要路,民居龐雜,最難治理。李勉在任時,與縣尉盧成軌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發(fā)惡事的名聲。
756年(至德元年),李勉隨 唐肅宗前往 靈州(今寧夏 靈武),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當時,朝廷崇尚武功,勛臣依仗恩寵,大多不知禮儀。大將管崇嗣在朝堂上背向而坐,談笑自如,被李勉彈劾,遭到拘押。唐肅宗赦免管崇嗣,嘆道:“我有李勉,才知道朝廷的尊貴啊!庇谑翘岚嗡麨樗旧 員外郎。
757年(至德二年), 關東諸將送來戰(zhàn)俘一百多人,肅宗命全部處死。李勉進諫道:“現(xiàn)在元兇還沒有消滅,戰(zhàn)亂波及了大半個國家,許多人都受到了牽連,他們得知陛下登基,都想著洗心革面,現(xiàn)在如果把這些被俘的人全部殺掉,是逼迫那些跟隨反叛的人繼續(xù)作亂!泵C宗立即命令赦免戰(zhàn)俘。
歷任要職
郭子儀收復長安后,李勉歷任清要官職,逐漸升為河南少尹,先后擔任河東節(jié)度使 王思禮、朔方河東都統(tǒng) 李國貞的 行軍司馬,不久又任 梁州都督、 山南西道觀察使。
762年(寶應元年), 羌族、奴剌等聯(lián)軍入侵梁州(今陜西 漢中),李勉守不住城池,被召回朝廷,擔任 大理寺少卿。但是,肅宗一向看重他的正直不阿,提拔他為 太常少卿。
后來,肅宗準備對李勉加以重用,但是李勉卻不肯阿附權(quán)宦 李輔國,被貶出朝廷,歷任 汾州刺史、 虢州刺史、京兆尹、檢校右 庶子、兼 御史中丞、都畿 觀察使、 河南尹、 江南西道觀察使。767年(大歷二年),李勉入朝,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769年(大歷四年),李勉被任命為 廣州刺史,兼 嶺南節(jié)度觀察使。當時, 番禺叛軍首領馮崇道、 桂州叛將朱濟時等作亂數(shù)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后,派大將李觀與 容州刺史 王翃合力征討,將它們?nèi)繑貧,最終平定 五嶺。
節(jié)度永平
773年(大歷八年),李勉擔任 工部尚書,封汧國公。不久,永平軍節(jié)度使 令狐彰病死,臨終前上表舉薦李勉接替自己, 唐代宗遂任命李勉為節(jié)度使。李勉在永平軍八年,以素有德望,不威而治,關東諸藩鎮(zhèn)對他都很敬重。
776年(大歷十一年),汴宋留后 田神玉去世,李勉又兼任汴州 刺史、汴宋節(jié)度使。汴州大將 李靈曜勾結(jié)魏博節(jié)度使 田承嗣,起兵反叛,田承嗣派侄子 田悅援助。李勉與 淮西節(jié)度使李忠臣、河陽節(jié)度使 馬燧出兵征討,大破田悅,部將杜如江生擒李靈曜。
后來, 李忠臣代李勉鎮(zhèn)守汴州,李勉回鎮(zhèn)。779年(大歷十四年),李忠臣因貪婪殘虐,被部下驅(qū)逐。李勉又加汴宋節(jié)度使,并將治所遷到汴州。不久, 唐德宗繼位,加李勉為檢校 吏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780年(建中元年),李勉又加檢校 左仆射,充任河南汴宋滑亳河陽等道 都統(tǒng)。
兵敗汴州
783年(建中四年), 李希烈反叛,兵圍襄城,朝廷派李勉與 神策軍將領劉德信出兵救援。李勉上表道:“賊軍以精兵圍攻襄城, 許州(今河南許昌)必然空虛,不如直搗許州,襄州之圍可解!辈坏瘸⒋饛停忝繉⑻茲h臣與劉德信攻襲許州。
二將離許州還有數(shù)十里時,接到朝廷詔令,責他們違詔出兵,只得返回,結(jié)果在扈澗遭到敵軍襲擊,輜重兵械全部丟失。唐漢臣逃到汴州,劉德信逃到 汝州。李勉擔心 東都危急,又派四千兵馬前去助守,被敵軍截斷后路,不得返回。
同年十二月,李希烈親自帶兵圍攻汴州。李勉閉城堅守,數(shù)月援軍未到,只得突圍而出,逃到 宋州(今河南 商丘)。不久,李希烈攻陷汴州。
784年(興元元年),李勉請求辭去都統(tǒng)之職,朝廷便以檢校 司徒平章事的身份將他召回。李勉回朝后,身穿白衣,向朝廷請罪,得到德宗赦免。李勉自覺慚愧,此后只是在位充數(shù),不敢再有所建議。
晚年生活
785年(貞元元年),唐德宗欲啟用 新州司馬盧杞為 澧州刺史。給事中 袁高認為盧杞奸邪敗政,貶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責,不肯發(fā)布詔書。德宗又問宰相道:“讓 盧杞當一個小州刺史,可以嗎?”李勉道:“陛下打算給他官作,即便讓他當大州刺史也是可以的,只是會讓天下百姓失望!钡伦谒烊蚊R杞為澧州 別駕,
后來,德宗問李勉道:“大家都說盧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狀嗎?”李勉答道:“天下都知道盧杞奸邪,唯獨陛下不知道,這正是他的奸邪之處!睍r人都稱贊李勉正直,但德宗卻逐漸疏遠于他。
786年(貞元二年),李勉罷相,加封為太子太師(一作 太子太保)。788年(貞元四年),李勉病逝,終年七十二歲,冊贈 太傅,賜謚貞簡。
軼事典故
信而葬金
李勉少年時家境貧寒,在梁宋地區(qū)(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游歷,與一個儒生同住一家客棧。儒生病重,臨死前將自己帶的銀子交給李勉道:“沒有人知道此事,希望你用這些錢將我埋葬,多余的銀子就送給你!崩蠲愦饝,卻在安葬后,暗中將剩下的銀子放在棺材下面。后來,儒生的家屬來向李勉道謝,李勉與他們一同挖開墳墓拿出銀子交還他們。
窮邸遇俠
李勉任開封尉時,審理犯罪案件,一個囚犯很有氣概,請求活命,李勉便放了他。幾年后,李勉被罷官,游歷河北,偶然碰到這個囚犯。囚犯把他接回家中招待,因難以報答,竟在妻子的唆使下動了殺心。李勉得到囚犯家僮仆的通知,連忙騎馬逃跑,馳到半夜,已行了百余里,便在一個渡口的客店投宿。店主問他:“此處有很多猛獸,你怎敢連夜趕路?”李勉就把前后經(jīng)過講述一遍。還未講完,房梁上便跳下來一個人,道:“我?guī)缀跽`殺長者!”隨即離去,在天亮時又提著囚犯夫妻的人頭回來,交給李勉。
這個故事后來被收錄在《 醒世恒言》中,名為《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拯救無辜
李勉任山南西道觀察使時,任命前密縣尉王晬為南鄭令,但是朝廷卻要將王晬處死。李勉得知王晬是被權(quán)貴誣陷,對將吏們道:“皇上正依靠地方官作為百姓父母,怎能因為有人進讒言而殺無罪之人!”于是飛表上奏,請求赦免王晬,王晬因此被釋放。王晬后來擔任大理評事、 龍門縣令,有能吏之名。當時人都稱贊李勉有知人之明。
不殺孝子
李勉為江西觀察使時,部下有人因父親生病,按照迷信的方法,制作一木偶人,寫上李勉的姓名和官位,埋在土中。后來,此事被人告發(fā)。李勉道:“他是為父親禳災,值得同情!庇谑菦]有追究此事。
不佞宦官
京兆尹 黎干阿附于宦官 魚朝恩,魚朝恩每次到 國子監(jiān),黎干都要動用 京兆府的人力,準備數(shù)百人的飯菜接待。后來,李勉繼任京兆尹,魚朝恩又要到國子監(jiān),府吏請求準備飯菜。李勉道:“ 軍容使 判國子監(jiān)事,我如果前往 太學迎侯,軍容使應該厚禮款待。我擔任京兆尹,軍容使如果惠顧我京兆府,我豈敢不準備飯菜呢?”魚朝恩得知后銜恨在心,從此不再去太學。
江中沉寶
李勉在廣州任職六年,所用器物車服等仍為原樣,沒有增加裝飾。后來,李勉回京任職,在石門山(在廣州西北江中),將全家人貯存的南貨犀象等物,統(tǒng)統(tǒng)投入江中。當?shù)?耆老都認為李勉可以與 宋璟、 盧奐、 李朝隱三人(三人都曾任職嶺南)相媲美,當?shù)乩裘窳⒈皂炂涞隆?
人物評價
李泌:李勉公忠雅正,而用兵非其所長。
常裒:御史中丞東都畿內(nèi)觀察使李勉,才茂宗枝,名推公器,風標自肅,操履愈高。智略可仗於安危,忠貞克同於休戚,親賢是賴,中外必聞。屬肆覲觀風,三川展義,來蘇望積,處劇才難,實資模楷之良,共緝!踔。
陸贄:汧國公李勉,忠信孝友,直方簡儉,達君臣父子之際,知禮樂教化之端。虛澹保和,貞明寡欲,求舊則德懋,敘親則屬尊,師范國儲無易其選。
劉昫:① 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簡易,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屬詩,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及在相位向二十年,祿俸皆遺親黨,身沒而無私積。其在大官,禮賢下士,終始盡心。② 李勉、 李皋,稟性端莊,處身廉潔,臨民蒞事,動有美聲,可謂宗臣之英也。若夫治軍旅,御寇戎,謀必臧,戰(zhàn)必勝,則又勉不及皋遠矣。
歐陽修:① 位將相,所得奉賜,悉遺親黨,身沒,無贏藏。其在朝廷,鯁亮廉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飲,仍設虛位沃饋之。遣戍兵,常視其資糧,春秋存問家室,故能得人死力。② 周之卿士,周、召、毛、原,皆同姓國也。唐宰相以宗室進者九人。林甫奸諛,幾亡天下。李程和柔,在位無所發(fā)明。其余以材稱職,號賢宰相。秦、隋棄親侮賢,皆二世而滅。周、唐任人不疑,得親親用賢之道,饗國長久。嗚呼盛歟!
徐鈞:指破奸邪叵測心,一言剴切盍沉吟。主昏不聽終無奈,付與清風一曲琴。
個人作品
《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章兩篇:《廚院新池記》、《滑州新驛記》
家庭成員
曾祖:李元懿,封鄭王,謚號惠。
祖父:李琳,封安德 郡公。
父親:李擇言,曾任 岐州刺史,襲爵安德郡公。
兒子:李纘、李縝、李緯、李約( 兵部員外郎)
史籍記載
《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八十一》
《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五十六》
《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八·唐紀三十四》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一·唐紀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