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跡
他的 鄭簠,在清初首屈一指,主要師法《曹全》、《史晨》等碑。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弟子 張在辛在所著《隸法瑣言》中明確表明師法古人之重要:“學字必師古人,師古者,以我之聰明,求古人之法則,非以古人之法則,就我之聰明也。不守古法,師心自用,偏識淺見,不入魔道者鮮矣。”[89]以鄭簠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對漢碑的重視吹響了漢隸復(fù)興的號角。
同代人物
同時代的 屈大均(1630(庚午年)—1696)、 陳恭尹(1631—1700)都擅隸書,師宗《夏承碑》;而 朱彝尊(1629—1709)不僅精研經(jīng)學,深于考證金石,也擅長隸書,常與 鄭簠等人互相切磋討論。
3《新安志》內(nèi)容豐富,體例周備,結(jié)構(gòu)完整,既敘古又及今,詳今略古,文詞爾雅,簡而有要,是一部定型地方志書和名志佳作,因而倍受推崇。宋方回贊曰:“今《新安志》行于世,與馬、班等”。清朱彝尊稱:“簡而有要,……此地志之最善者!鼻逋跸戎t稱:“觀其敘述有體,征引賅備,多補前史志之闕,詢考古者不可少之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