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謝維信

    謝維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電子學科評議組組長,深圳大學前校長、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帶隊設計出華南地區(qū)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

    簡介

        謝維信,男,1941年12月生,大學本科畢業(y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電子學科評議組組長,深圳大學前校長、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帶頭人,我國著名信息學科學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帶隊設計出華南地區(qū)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

    兼職情況

      謝維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

    中國體視學會理事長;

    中國電子學會教育分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電子學科評議組組長;

    謝維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學科評審組成員;

    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學科組成員;

    中國電子學會信號處理學會副主任委員;

    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委員;

    中國計算機學會多值邏輯與模糊邏輯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神經(jīng)網(wǎng)絡與計算智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深圳信息軟件協(xié)會會長;

    深圳市科技協(xié)會副主席等;

    《電子學報》編委;

    《電子學報英文版》副主編;

    《信號處理》學報主編;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編委會主任;

    《中國科學F輯》責任編委。

    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

      在廣西工學院學術交流1965年畢業(yè)于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并留校任教;

    1981年-1983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6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講師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

    1989年-1990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作訪問教授;

    1990年起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博士生導師;

    1992年-1996年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部主任,

    1996年至2005年深圳大學校長;

    1998年-2005年甘肅蘭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現(xiàn)為深圳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雷達信號處理與信息處理、智能信息處理與目標識別、智能人機交互、圖象處理和模式識別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主要業(yè)績

      謝維信  長期從事智能信息處理與目標識別、信號處理、智能人機交互、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xiàn)產業(yè)化,獲得省部級和深圳市科研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共11項。在國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申請發(fā)明專利2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項,F(xiàn)正在主持國防科技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和深圳市科技項目共7項的科研工作。

    培養(yǎng)研究生情況

        結合多項科研任務,培養(yǎng)了100多名研究生,其中56名為博士生,3名博士后。目前正在指導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

      主持承擔了科研項目30余項。

     

    雷達信號處理與雷達目標識別

    謝維信  多年以來一直從事雷達信號處理與雷達目標識別。1981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雷達成象的研究,用計算機處理獲得雷達成象圖片; 1982年被美國軍方列入向國會呈交的五項科研成果引證材料之一。1992年以來,開展了目標識別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柔性自動目標識別”1996年獲得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八五”、“九五”期間主持完成了的國防預研項目“常規(guī)雷達目標識別技術研究”,國防基金項目“雜波中雷達目標檢測的分形方法研究”和“雷達目標識別分類技術”。這些研究成果針對我國的實際國情,對提高我軍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模糊信息處理

      1982年以來,對模糊信息處理的理論 和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做出了多方面開拓性的工作;率先對模糊集的信息量以及模糊信息和香農信息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fā)表于IEEE刊物上的論文被美 國知名學者收列入“模糊集理論及其應用重要文獻1000篇”之中?蒲谐晒澳:男畔⒘恳约澳:畔⒑拖戕r信息的關系”,1984年獲得電子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科研成果“用模糊集理論研究圖象信息和圖象質量準則”1987年獲得電子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模糊信息 處理”的研究并且通過國家驗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驗收結果為“A”級。專著《工程模糊數(shù)學方法》1991年在國內和臺灣同時出版,專著《模糊模式識 別》(合著)1993年獲得第七屆中國圖書獎。1997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模糊聚類的新方法研究”,系統(tǒng)地研究了模糊聚類的理論和算法,提高了算法 的速度和聚類結果的最優(yōu)化程度;研究了模糊系統(tǒng)和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數(shù)種模糊神經(jīng)網(wǎng)絡與相應的學習算法;基于模糊聚類算法與模糊神經(jīng)網(wǎng)絡方法進行了圖像的分割、增強與識別,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用于航空攝影圖像的處理和識別中;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論和神經(jīng)網(wǎng)絡方法的雷達目標識別方法, 實現(xiàn)了對目標機型和架數(shù)的辨識。研究成果對模糊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人機界面信息技術

      在國內率先展開人機界面信息技術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八五”軍事預研項目“人機界面信息技術研究”,研究成果能高效提高人機信息交互的效率,該成果1992年獲得機械電子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九五”期間承擔并完成了國防預研項目“人機界面技術應用研究”,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基于手繪圖形識別的智能軍標交互技術”已應用到軍事指揮系統(tǒng)。

     

    863 項目

      謝維信教授主持完成了863 項目“對地觀測技術應用于深圳城市規(guī)劃工程”,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國家863項目“308”主題驗收結果為“A”級,獲得了2002年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已進一步開展“城市空間信息應用中的若干技術與珠江三角洲城市產業(yè)促進示范工程”的研究;完成了深圳市數(shù)字城市化工程中的重要項目“深圳市多比例尺航空 遙感工程”,并通過了驗收和鑒定。研制了智能計算機在大中城市及重要行業(yè)的大型應用系統(tǒng),和政府計劃管理部門緊密結合,該系統(tǒng)在2000年通過國家863項目 “306”主題專家組的驗收。

    完成了解放軍總參項目“對空觀察哨網(wǎng)空情報知與處理系統(tǒng)”的研制,該項目對防空作戰(zhàn)有積極作用,已經(jīng)在廣東省民用防空系統(tǒng)中得到應用并將逐步向全國范圍推廣。

    深超21C超級計算機

        他帶隊設計出華南地區(qū)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由深圳大學和清華大學聯(lián)合研制的超級計算機“深超-21C”2003年11月19日在北京通過專家鑒定。這臺作為華南地區(qū)惟一一臺、每秒可運算15000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將于近日“落戶”深大校園。

      它的研制成功將為深圳氣象服務、海洋研究、生物醫(yī)藥工程、金融及經(jīng)濟網(wǎng)站建設發(fā)揮作用,對深圳建設高科技城市和區(qū)域性金融中心也具有重要意義。深圳大學校長謝維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由從峰值速度和國際標準測試程序LINPACK兩項指標來看,“深超-21C”超級計算機在全國所有大學中占第一位,在全國各城市的超級計算機中也名列榜首。按照國際上超級計算機前500名排行榜,“深超-21C”排第78名。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3名院士及有關部門專家組成專家鑒定委員會對“深超-21C”進行了鑒定。他們認為,“深超-21C”性能價格比高,擁有很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軟件,而且遠距離用戶可通過網(wǎng)絡使用它,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在研項目

      現(xiàn)正在主持國防科技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和深圳市科技項目共7項的科研工作。

    專利

      利用單攝像機實時生成360°無縫全景視頻圖像的方法,發(fā)表時間:2008-08-20 編號:2008091242804

    獲獎和榮譽情況

      “模糊集的信息量以及模糊信息和香農信息的關系”,1984年獲電子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用模糊集理論研究圖像信息和圖像質量準則”,1987年獲電子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專著“模糊模式識別”(合著)1993年獲第七屆中國圖書獎;

    “人機界面信息技術研究”,1992年獲機械電子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柔性自動目標識別”1996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年9月獲深圳市政府“優(yōu)秀校長獎”。

    “對地觀測技術應用于深圳城市規(guī)劃工程”,2002年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主要著作

      工程模糊數(shù)學方法工程模糊數(shù)學方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12

    《模糊模式識別》(合著)1993年

    最新論文

      一種用于三維空間雜波環(huán)境機動目標跟蹤的數(shù)據(jù)互聯(lián)方法,《電子與信息學報》2009年 第4期

    被動傳感器陣列中基于粒子濾波的目標跟蹤,《電子與信息學報》2009年 第4期

    一種新的嵌入式Linux高性能定時器實現(xiàn)方法,《信號處理》2009年 第3期

    一種新的紅外弱小目標檢測與跟蹤算法,《信號處理》2008年 第6期

    被動傳感器網(wǎng)基于修正Riccati方程的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信號處理》2008年 第5期

    基于SIS框架和蟻群算法的非線性多目標跟蹤,《電子與信息學報》2008年 第9期

    基于人類視覺系統(tǒng)的自適應數(shù)字水印算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 第7期

    一種基于電子簽章的二值圖像數(shù)字水印算法,《信號處理》2008年 第3期

    基于身份的網(wǎng)絡化制造安全協(xié)同商務平臺,《計算機工程》2008年 第13期

    基于Clifford代數(shù)傳感器網(wǎng)絡覆蓋理論的路徑分析,《電子學報》2007年 第B12期

    傳感器網(wǎng)絡高階模糊覆蓋分析,《電子學報》2007年 第B12期

    傳感器網(wǎng)絡最佳情況模糊覆蓋問題研究,《電子學報》2007年 第B12期

    一種基于蟻群算法的多目標跟蹤數(shù)據(jù)關聯(lián)方法,《電子學報》2008年 第3期

    基于數(shù)據(jù)倉庫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tǒng)設計研究,《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8年 第2期

    量子球殼聚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 第1期

    基于身份的安全郵件認證體系設計與分析,《計算機科學》2008年 第2期

    異類傳感器系統(tǒng)目標快速定位方法,《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年 第12期

    一種基于并行計算熵遷移策略的多分辨DOM數(shù)據(jù)生成算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7年 第12期

    基于模糊Hough變換的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航跡起始方法,《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年 第11期

    THz信號處理與分析的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展望,《電子學報》2007年 第10期

    模糊數(shù)據(jù)互聯(lián)濾波器及其在機動目標跟蹤中的應用,《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7年 第20期

    分布式異類傳感器網(wǎng)異步采樣下的航跡起始算法,《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年 第9期

    機動目標跟蹤中數(shù)據(jù)互聯(lián)新方法,《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年 第10期

    一種新的視界覆蓋遺傳算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 第5期

    基于運動特征的遠距離紅外目標檢測方法,《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年 第8期

    被動傳感器網(wǎng)基于模糊綜合貼近度的航跡起始,《電子學報》2007年 第8期

    基于IBE的跨網(wǎng)絡電子公文安全交換平臺,《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 第18期

    一種基于身份的無可信第三方簽名方案,《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7年 第3期

    基于圖像梯度場序列的雙向GDIM光流計算方法,《電子學報》2007年 第7期

    一種基于身份的短數(shù)字簽名方案,《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 第21期

    分布式異類傳感器網(wǎng)Hough變換航跡起始算法,《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7年 第2期

    基于DWT和DCT域的二值圖像數(shù)字水印算法,《計算機與數(shù)字工程》2007年 第3期

    基于并行計算熵的同構集群負載均衡算法,《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7年 第1期

    基于unscented粒子濾波的紅外弱小目標跟蹤,《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年 第1期

    一種空域DCT與時域DWT相結合的魯棒視頻數(shù)字水印算法,《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6年 第4期

    圖像插值方法對互信息局部極值的影響分析,《電子與信息學報》2006年 第10期

    網(wǎng)狀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 《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6年 第12期

    基于小波變換和目標運動特性的紅外弱小目標檢測, 《紅外》2006年 第9期

    基于小波變換的紅外弱小目標檢測新方法,《紅外技術》2006年 第7期

    在線CA的安全增強方案研究,《計算機工程》2006年 第11期

    基于ADSP—BF561車載多媒體系統(tǒng),《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6年 第3期

    空間分析中視界覆蓋問題的研究,《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5年 第11期

    模糊觀測數(shù)據(jù)的關聯(lián)和目標跟蹤,《信號處理》2005年 第4期

    從航空影像中自動提取高層建筑物,《計算機學報》2005年 第7期

    城市航空影像中基于模糊Retinex的陰影消除,《電子學報》2005年 第3期

    一種新的自適應圖像模糊增強算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 第2期

    基于OAR模型的航空影像高層建筑自動提取,《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5年 第1期

    紅外熱圖像序列中基于人體模型的目標頭部定位方法,《激光與紅外》2005年 第2期

    直線Snakes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應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 第1期

    網(wǎng)狀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視線交叉目標定位方法,《電子與信息學報》2005年 第1期

    一種新的道路描述子:對稱邊緣方向直方圖,《電子學報》2005年 第1期

    基于對稱邊緣方向直方圖自動提取主要道路,《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5年 第2期

    分布式被動傳感器網(wǎng)異步采樣下的機動目標跟蹤,《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5年 第6期

    一種基于頻帶一致性的多模態(tài)圖像校準算法,《通信學報》2005年 第4期

    基于模糊熵的自適應圖像多層次模糊增強算法,《電子學報》2005年 第4期

    一種安全增強的基于橢圓曲線可驗證門限簽名方案,《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5年 第4期

    密碼學與數(shù)字水印在電子印章中的應用,《微機發(fā)展》2004年 第11期

    一種安全實用的電子公文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 《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4年 第21期

    基于DSP的PCI圖像采集卡設計,《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4年 第4期

    基于DSP組建短波電臺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網(wǎng)絡的系統(tǒng)設計,《電子設計應用》2004年 第2期

    基于直方圖的自適應高斯噪聲濾波器,《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年 第1期

    短波電臺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網(wǎng)絡的組建,《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4年 第3期

    半抑制式模糊C-均值聚類算法,《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4年 第2期

    基于模糊推理的自動多級圖像分割,《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4年 第1期

    航空影像中立交橋的自動檢測,《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4年 第1期

    網(wǎng)狀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航跡初始狀態(tài)估計,《信號處理》2004年 第6期

    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分層快速關聯(lián)算法,《電子學報》2004年 第12期

    一種基于模糊運算的多目標多傳感器跟蹤算法,《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年 第11期

    異步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模糊Hough變換航跡起始算法,《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年 第11期

    窗戶紋理的時頻描述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應用,《中國圖象圖形學報:A輯》2004年 第10期

    基于模糊熵的支撐矢量預選取方法,《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 第5期

    基于物方幾何約束提取建筑物垂直邊緣,《中國圖象圖形學報:A輯》2004年 第9期

    分布式網(wǎng)狀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定位誤差分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 第5期

    分布式網(wǎng)狀被動傳感器系統(tǒng)量測數(shù)據(jù)關聯(lián),《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年 第12期

    基于核方法的分類型屬性數(shù)據(jù)集模糊聚類算法,《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 第9期

    基于模糊決策的密集多回波環(huán)境下航跡起始算法,《雷達與對抗》2004年 第3期

    紅外傳感器陣列基于信息冗余性的目標定位,《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年 第8期

    基于核方法的模糊聚類算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 第4期

    一種用于模式識別的多色Voronoi圖,《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年 第7期

    基于DSP的短波電臺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網(wǎng)絡實現(xiàn),《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4年 第3期

    基于直方圖的自適應圖像去噪濾波器,《電子學報》2004年 第7期

    自適應模糊Hough變換,《電子學報》2004年 第6期

    基于主動秘密共享的安全容忍入侵方案,《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 第1期

    基于模糊熵的多值圖像恢復方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 第2期

    9年的深大校長履歷 以嚴謹詮釋科學精神

      謝維信2005-12-13 來源:南方都市報 記者 張雨絲

      □ 他在深圳大學做了9年校長

      □ 他帶隊設計出華南地區(qū)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

      □ 他認為大學生首先要心理健康

      謝維信教授在深大做校長近9個年頭,大家對他的評價是“學者型領導”。而謝維信給記者的印象是個做事非常嚴謹?shù)娜耍诨卮鹨恍﹩栴}時候,總是輕微地擰著眉頭、沉默地仔細思考一小陣,當他再次開口時,已然打好了腹稿,不緊不慢的語速顯得他的論述極有條理和邏輯。“嚴謹是我們搞科研的人的一貫作風,少了這份嚴謹,便失去了科學精神中最寶貴的東西!弊鳛榭蒲腥藛T,他很少說到自己科研上的光輝歷史,他說,不想宣傳自己,因為低調也是科研人員的一貫作風。

     

    謝維信編年史

      深圳大學前校長、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1941年12月,出生于廣州市

      1965年,畢業(yè)于西安軍事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專業(yè),并留校任教

      1981-1983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6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講師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

      1989-1990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作訪問教授

      1990年起,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 學科博士生導師

      199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2-1996年,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部主任

      1996年8月-2005年4月,任深圳大學校長,現(xiàn)任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大學的力量在于思想力和學術力。管理學校和管理企業(yè)完全是兩回事,不是賺錢越多越好。只有在科研和教學一線取得成績,才是大學的立身之本。

      人活這么一輩子,所以我總想為社會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貢獻,也為我的人生留下一些印記。

      我們的學生從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甚至研究生階段,很多人都根本沒有經(jīng)過社會的鍛煉,意志薄弱,遇到一點困難就無法承受。

      其實u2018樹人u2019從中小學教育時開始抓,甚至應該在進行家庭教育就應該考慮到,先u2018育人u2019再u2018育才u2019。

     

    1、神六上天是順應信息科學的發(fā)展

      謝維信可以說是中國信息科學飛速發(fā)展整個過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信息科學還剛剛起步,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還相當落后。那時,中國陸續(xù)派出一批年輕的科研分子,到發(fā)達國家“取經(jīng)”。于是在1981年,謝維信被西安軍事工程學院公派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做訪問學者。那是中國最早一批公派到美國的學者。

      談到自己在美國學習期間最大的收獲,謝維信說:“能進入一所高水平的大學,在高水平的實驗室親身工作和體驗過,把自己的知識技能提升到一個相當前沿的水平,這應該是我最大的收獲了。”

      謝維信說,近20年來,中國發(fā)展最快的就是信息科學,目前國內的水平已與世界最高水平相當接近,“神五、神六的成功上天就代表了中國高水平的信息處理技術。”

      此外,美國高等學府里那種鼓勵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是至今令謝維信難忘的!懊绹髮W里學術思想活躍,教授們特別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思維,教授從來不把學生看做一成不變的,他們更重視學生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所以在美國,只要你有能力,很容易到達成功,不會被埋沒,而這些正是和中國教育有重大差別的地方。”

      謝維信說他自己在高中時并不是成績優(yōu)秀的好學生,直到他遇到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數(shù)學教師,“他給我們上課,出了一些怪題,好學生沒有答出來,我卻做出來了,雖然我當時的數(shù)學成績不算好,功課做得也不認真,可是那位老師卻很認真地表揚了我,在以后很長時間,經(jīng)常鼓勵我,我的潛能就這樣被激發(fā)出來了。至今我還認為,在高中能遇見一位好老師,是一生的幸運!

     

    2、深大改革面臨兩難選擇

      謝維信擔任深圳大學校長近9個年頭,大多數(shù)人對他的評價是“學者型領導”。由于是搞科研出生,他非產看重大學的學術能力的建設,他經(jīng)常說:“大學的力量在于思想力和學術力。管理學校和管理企業(yè)完全是兩回事,不是賺錢越多越好。只有在科研和教學一線取得成績,才是大學的立身之本。”

      謝維信教授來到深大擔任校長之后,主要將精力放在了行政方面,“但是我并沒有放棄科研這個重點,我以以往的研究為基礎,選拔并建立一個梯隊,使我的科研可以得到延續(xù)!睋(jù)了解,2004年深大申請5100萬的研究經(jīng)費,謝維信教授指導的項目占到研究經(jīng)費1/3。

      謝維信在深大任校長的這些年,經(jīng)歷并推動了深大的轉型,“深圳大學的歷史決定著這個學校肩負著兩重使命:即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為深圳高科技發(fā)展提供人才。而這兩重使命又互有矛盾。所以一度深大曾經(jīng)在這兩重使命中交相搖擺,前途不明。”

      1996年謝維信從西安調入深圳大學,深大剛處于起步階段,4500個學生,有1500多的?粕澳菚r它只是一所單純的教學型大學,主要供深圳市民的子弟接受大學教育!比欢S著深圳市定出發(fā)展高新產業(yè)的目標,深圳大學不得不肩負起為本地甚至跨國企業(yè)提供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任務,這也決定了深大必須要從教學型向研究型轉變。

      1998年深大為了接收更好的生源,將招收本地生的數(shù)量從招生總數(shù)的70%一下降到40%,謝維信說這是深大試圖向高端發(fā)展的代表性事件。然而到2001年,在深圳市民的強烈要求下,招收本地生人數(shù)又回復到50%。

     

    3、因材施教 深大應對轉型的良策

      面對雙重任務交給深大的難題,謝維信說,解決辦法就是進行特有的教學改革,“我們決心要因材施教,對于考進來的好學生,以及那些在校學習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會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更適合他們需要的教育。我們的宗旨是讓每個深大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適的定位。”

      具體的改革方案是,為大學二年級及以上的學生開設特有的研討班,“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綜合能力評測,包括選拔考試,挑選10%左右的學生進入這樣的研討班。每個院系的優(yōu)秀教師將針對這個學科的某一兩個專門領域,帶領學生深入研究和了解!蹦壳吧钲诖髮W已經(jīng)在某些院系進行研討班的試點,今后這種教學改革將在深圳大學逐漸普及。謝維信說,除了在本科生中進行教學改革,深大還將大力發(fā)展研究生教育,以此來滿足深圳市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

      今年4月64歲的謝維信教授從校長職務上退下,又回到的學術的崗位。不做校長后,他依舊十分忙碌,為深大申請博士授權單位的工作還得跟進,而自己的科研任務終于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再繼續(xù)。在業(yè)余時間,謝維信喜歡游泳和爬山這樣可以單個進行的活動,因為喜愛鍛煉身體,一般人看到謝維信教授一頭黑發(fā),身體壯實,精神旺盛,很難想象他竟然有60多歲。

      謝維信說,盡善盡美是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標,“人就活這么一輩子,所以我總想為社會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貢獻,也為我的人生留下一些印記!

     

    五官五感

      眼

      最欣賞的風景:爬到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壯麗景色。

      耳

      你聽到的對你最有意義的啟發(fā):高中數(shù)學老師的贊許和鼓勵,改變了他一生的發(fā)展方向。

      口

      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大學的力量在于思想力和學術力。

     

    人物物本

      深超21C超級計算機

      每秒運行5萬億次、造價800萬的超級計算機,是在謝維信教授的帶領下,深大與清華大學聯(lián)合研制的。是目前中國華南地區(qū)運行速度最快的一臺計算機。   

      方向空情處理中心

      深圳大學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是謝維信教授一手推動下建成的。

     

    人物考卷

      【填空題】

      你對自己的評價是什么:我是那種生活有目標的人,喜歡忙碌,每天工作絕不可以少于8個小時。

      你欣賞的教學風格是:深入淺出,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人物話本

    院長不宜由政界高官擔任

      深圳雜志:11月19日,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正式接受中國人民大學的聘書,成為新聞學院院長,高官退職之后進入高校的勢頭似乎越來越熱,對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覺得對于教育界這種情況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謝維信:我覺得應該分兩個層面來看這個事。首先,校方聘用退職高官和名人來做學院院長,是為了擴大學校及學院的影響力,在短期內,這樣做或許可以爭取到更好的生源,擴大社會影響,甚至爭取到更多的科研經(jīng)費。從這個層面上,也可以說是有利的。

      不過,從長遠來看,高校的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學術研究。因此從學術層面來說,學院院長首先是要在學術上有影響力的人,他要能鼓勵和推動學院內的學術創(chuàng)新氛圍,提高學院的內涵,并為學院長遠發(fā)展提供導向。如果過多聘請退職高官來做學院院長,我想勢必對學術創(chuàng)新造成很大影響,并使大學生產生一個誤解,即:當公務員要比當大學教師好。因此我還是堅持,大學學院院長一定要是學科領域的知名帶頭人,而最能代表一個學院水平的就是他的學術影響力! 

     

    大學生受教育首先要心理健康

      深圳雜志: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研究生自殺、研究生虐貓事件,關于這方面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作為一個大學老師,你認為中國大學教育的弊端在哪里,我們的大學究竟需要培養(yǎng)怎樣的學生?

      謝維信:我覺得不能籠統(tǒng)地說現(xiàn)在大學教育的問題,其實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仍在被應試教育有形無形地影響著,培養(yǎng)學生時過分看重課程方面的教育,對于“樹人”并不重視。我們的學生從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甚至研究生階段,很多人都根本沒有經(jīng)過社會的鍛煉,意志薄弱,遇到一點困難就無法承受。其實“樹人”從中小學教育時開始抓,甚至應該在進行家庭教育就應該考慮到,先“育人”再“育才”。我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比前一代人差很多,沒有吃苦的能力。因此我覺得現(xiàn)在大學本科生首先應該加強素質教育,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學習怎么去解決問題,怎樣獨立生活,首先讓心理健康起來,再來談加強專業(yè)知識的教育。

    深圳雜志:你人生中讓你最難忘的一件事是?

      謝維信:1982年的一個冬天的早上,我踏著厚厚的雪步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想解決導師留給我們的科研任務。實驗室里燈火通明,一旦投入進去工作,都不知道外邊是白天還是黑夜。當我走出實驗室時,才發(fā)現(xiàn)外邊一片漆黑,已經(jīng)是晚上11點了,但是我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我又踩著厚厚的冰雪走回住的地方,在快到家的時候,突然靈光乍現(xiàn),解決問題的辦法出現(xiàn)在我的腦中。我回到家吃了點飯,又從白茫茫的雪地里走到實驗室繼續(xù)奮戰(zhàn)。當我終于解決了這個科研問題,走出實驗室時,天又亮了,而我則時沉浸在那種喜悅中。那天的事情,我這一輩子都忘記不了。那次研究所獲成果當年被美國軍方列入向國會呈交的五項科研成果引證材料之一。

    參考資料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osouthnews/tszk/nfdsb/szzz/rwsd/200512130787.asp

    http://www.szisa.org/Portals/default/xiehuicontent.aspx?id=708f98f4ab6f4472956f866c7fbd175e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shenzhen/ttxw/200311190402.htm

    http://www.xieshi.org/forum_view.asp?forum_id=12&view_id=821

    http://cie.szu.edu.cn/kl/main/default.asp?blogID=91

    TAGS: 博士生導師 教授 計算機專家 謝氏名人
    名人推薦
    • 陳偉球
      陳偉球,男,漢族,1969年6月4日出生,江蘇吳江人,1996年博士畢業(yè)后留校工作至今。1997年至2008年期間,先后在日本東京大學航空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和在韓國漢城延世大學...
    • 包鋒
      包鋒,皮影戲大師,包貝爾的母親。前任老公是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經(jīng)紀人。
    • 楊衛(wèi)紅
      楊衛(wèi)紅,女,經(jīng)濟學院副教授,河海大學在讀博士。主要講授課程:《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經(jīng)濟法學》、《國際商法》、《中國對外貿易概論》等。
    • 康均心
        1968年出生,湖北仙桃人,現(xiàn)任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 科 1986年―1990年,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律系本科生, 獲法學學士學位;  碩 士 1990年―1993年,武漢大學..
    • 孟祥遠
      男,博士,副教授。先后于中山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與管理學學士學位(雙學位),于南京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與法學博士學位(城市社會學),后任職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與社會...
    • 鮑建生
      鮑建生,男,1960年9月生,浙江省蘭溪人。博士,華東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學數(shù)學月刊》副主編。參與“國家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研制與起草工作。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