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活動
褚民誼生于一個士大夫世家,父親褚吉田是一位名醫(yī)。褚民誼早年學舊學,后來學習英語及理科知識。
1903年,東渡日本求學,入日本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當時,他為革命思想傾倒。1906年隨同鄉(xiāng)張靜江赴法國,抵巴黎后,與吳稚暉、李石曾、蔡元培等創(chuàng)辦中國印書局,發(fā)行《新世紀月刊》和《世界畫報》等,宣傳反滿革命。
1911年11月,褚民誼回到辛亥革命后由革命派掌握的上海。經黃興介紹,結識了汪精衛(wèi)、陳璧君夫婦,隨后同陳璧君的義妹陳舜貞結婚,遂成了汪精衛(wèi)的連襟。
1912年4月,就任中國同盟會本部駐上海機關部總務長。
后來,宋教仁將同盟會等團體改組為國民黨,褚民誼對此失望而于9月赴歐留學比利時,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學習。
1915年春,回滬倒袁,9月三度赴歐;氐綒W洲后,在法國和蔡元培、汪精衛(wèi)組織華法教育會,以支持中國留學生。此后不久,他成為無政府主義者。
1920年,他和吳敬恒、李石曾創(chuàng)建巴黎中法大學,任副校長。同年,他赴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醫(yī)學。1924年,獲得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
民國時期
1924年末,褚民誼回國,在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內從事教育工作,歷任廣東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兼任廣東醫(yī)學院院長。
1926年1月,褚民誼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不久又升任中央執(zhí)行委員。
后作為汪精衛(wèi)的心腹參加黨政活動,成為改組派要人。同年7月北伐開始,他任總司令部軍醫(yī)長。
1928年,他赴歐洲研究公眾衛(wèi)生。歸國后,他任國民衛(wèi)生建設委員會委員長。
1932年1月,蔣介石同汪精衛(wèi)和解,汪精衛(wèi)就任行政院院長,褚民誼出任行政院秘書長。1934年,他兼任中國國民黨新疆建設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
1935年11月,汪精衛(wèi)在南京中央黨部被王亞樵派遣的刺客孫鳳鳴刺成重傷,因而辭任,褚民誼也一同辭任,赴上海任中法國立工學院院長等職務。
漢奸歲月
1937年,日寇攻占上海時,褚民誼任職中法國立工學院院長、中法技術學校醫(yī)學研究部主任,未西撤。
1939年5月,他被秘密訪問上海的汪精衛(wèi)拉攏,參與建立親日政府的活動,遂成為汪偽政府核心人物之一。同年8月,汪精衛(wèi)在上海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褚民誼當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黨部秘書長。隨后,在偽國民黨六屆一中全會上,褚民誼任秘書長,成為汪偽國民黨的“總管家”。當時,人們對汪陳夫婦手下的漢奸,以“陳公博的嘴,周佛海的筆,褚民誼的腿”并稱。
1940年3月,南京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褚民誼任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同年12月,他任駐日大使。1941年10月,他復任外交部長,兼任偽中日文化協會理事長,在協會內設戲曲組,由溥侗指導拍曲和彩唱。1942年任訪日特使,獲昭和天皇授予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在南京汪偽國民政府中,他是和汪精衛(wèi)、陳璧君接近的派系“公館派”的一員,一切聽命于汪精衛(wèi)。
1944年11月,汪精衛(wèi)死后,陳公博代理國民政府主席一職。此后褚民誼和陳公博發(fā)生過激烈沖突,周佛海乃從中斡旋調和。
1945年7月,褚民誼被任命為廣東省長兼保安司令、廣州綏靖主任。同年8月日本投降,褚民誼擺出了對蔣介石的順從姿態(tài),但還是在10月份被蔣介石下令逮捕。
1945年10月14日,褚民誼在廣州被軍統局誘捕,與陳璧君等被軟禁,后又被押送南京寧海路25號看守所。
1946年,褚民誼被關入江蘇高等法院第三監(jiān)獄。同年3月21日,南京高等法院審判褚民誼,后被判處死刑。
1946年8月23日,褚民誼以漢奸罪在蘇州獅子口監(jiān)獄刑場被執(zhí)行槍決。
偷藏孫中山肝臟
1946年4月15日,汪偽政權第四號人物褚民誼被國民黨軍統誘捕并押解至南京,后送往蘇州江蘇高等法院接受審判。4月22日,江蘇高等法院判處褚民誼死刑!皩O中山肝臟被盜案,就是在褚民誼被判處死刑后浮出水面的!敝袊诙䴕v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在整理民國時期所有漢奸大審判材料時,發(fā)現了這一細節(jié)。
審判后,褚民誼被關在蘇州監(jiān)獄內,他不甘心,說他愿意獻出珍藏多年的寶物,以求將功贖罪。在重慶汪山療養(yǎng)的蔣介石得知褚民誼的行徑雖極為震怒,但又不敢大意,為了慎重起見,特將此事交給軍統局辦理。毛人鳳指派葉翔之和沈醉一同趕往蘇州監(jiān)獄,追問褚民誼到底是什么寶物。褚民誼寫下一封親筆信,交給葉翔之和沈醉,要他們到他南京的一個親戚家中去取此寶物。
在沈醉所著的《我所知道的戴笠》一書中,找到了此事的印證答案。沈醉在書中寫了自己急于“取寶”的心情。他說:“帶著萬分好奇心急忙趕回,下車后什么也不干,便先去取這件寶物!苯Y果沈醉到了褚民誼親戚家中取出寶物一看,原來是一副泡在福爾馬林中的肝臟。
孫中山的肝臟至此再次被找到。但此后的下落,并未找到相關的檔案材料加以證實。而據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王菡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研究“孫中山肝臟被盜案”中,尋訪到了孫中山的侍衛(wèi)范良及中山陵園管理處的多位老人,均說被追回的肝臟最終進行了焚化。
抗戰(zhàn)勝利前夕,時任汪偽政府“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的褚民誼,乘亂將存放于靈櫬前的孫中山的肝臟攫為己有,存放在南京的一個親戚家。他深知孫中山肝臟的重要性,他要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在供出孫中山肝臟下落后,江蘇高等法院發(fā)表了對褚民誼的裁定書,認定褚保護“國父”“靈臟”及遺著“不能謂無功”,有再審的理由,獲準再審。法院通過傳媒詳細介紹了褚民誼如何與日本人交涉,如何獲得中山先生肝臟及文獻,有意為褚表功。但立刻引發(fā)輿論嘩然,許多國民黨元老級人物更是對褚民誼盜竊“國父”“靈臟”,攫為己有的行為,表示憤慨。在強大的外界壓力下,褚民誼最終被執(zhí)行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