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張克莎1962年5月23日出生在大連八七療養(yǎng)院婦產(chǎn)科,爸爸張書祥當過軍隊首長。張克莎上有5個哥哥1個姐姐,大家都叫他“小七子”。因為父親身體不好,在張克莎3歲的時候離職休養(yǎng),選擇了定居老家湖南。
1965年初夏,爸爸媽媽帶著全家來到長沙,住進了長沙市郊一個干休所。
1979年12月4日,張克莎穿上了新兵的軍裝,和許多年輕的新兵一起踏上了服兵役的道路。
1982年2月,張克莎退伍回家,這時他已經(jīng)是個留著披肩長發(fā)、穿著女性服裝的女人了。
1982年,廣東東莞一家中外合資的玩具廠里,張克莎成了一名“女工”。
1983年1月10日,張克莎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走進了手術(shù)室。
半個月后,張克莎走出醫(yī)院時已經(jīng)是個女兒身了,他就這樣變成了真正的她。她成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子,一家人都為她留下了高興的眼淚,張克莎也順利拿到了戶口。
1983年底,術(shù)后恢復身體的張克莎在有關(guān)部門的安排下,成了當時長沙名氣最大的友誼商店銷售柜的一名售貨員。
1984年9月,張克莎與比她大32歲的趙先生走上了紅地毯。
1987年,她隨丈夫正式定居香港,應(yīng)聘到當?shù)匾患冶kU公司做起了推銷工作。幾年后,丈夫因病去世。
1990年上半年,張克莎曾與一個自稱陳紅利的長沙老鄉(xiāng)不期而遇,其被敲詐的生涯從此開始。為了逃避“敲詐”,1995年,張克莎只身飛抵臺灣,同年寫下了自傳《女人夢》。其間她還曾參加過選美大賽,并最終進入決賽。
2003年春節(jié),她結(jié)束了在臺灣的餐館生意,回到長沙。
個人生活
肖先生因心臟病發(fā)作逝世了。深愛莎莎的母親也走了。一年失去兩個親人,讓張克莎感到從未有過的悲傷。她結(jié)束了在臺灣的餐館生意,回到長沙。多年的女人生活后,張克莎說她不想再躲躲藏藏了,她正在計劃出版自己的自傳《女人夢》,她想直面社會,讓大家了解一個變性人生活的辛酸,以贏得社會的理解和關(guān)懷。已是孤身一人的張克莎,也渴望能得到一份真感情:哪個人看過她的書,對她有了了解,愿意和她廝守一輩子。
個人婚姻
“我很欽佩張克莎的勇氣,我愿攜手與她走過風雨人生……”江蘇作家協(xié)會會員巖可(化名)在了解到中國首位變性人張克莎的不平凡經(jīng)歷后,2008年6月向張克莎拋出了“繡球”。
巖可在信中說:“我覺得,從深層次的人體科學看,張克莎本質(zhì)上就是女性,她借助現(xiàn)代醫(yī)學完成了女性的復歸,對此我不存在任何疑義。她不能生孩子,但不能說明她沒有爭取婦女幸福生活的權(quán)利,她應(yīng)當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我1964年出生,是一個在感情生活中遭受挫折的離婚男人,不知您能否向張克莎介紹或推薦我做其朋友……”
張克莎看到報道后,張克莎說,自己真的很為巖可先生的真情所感動,如果見面之后,彼此都能找到感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后真的愛上他,會不惜一切和他在一起
影響
中國的第一個變性人誕生,由于是絕對保密的手術(shù),這一例非常成功的變性手術(shù)只作為內(nèi)部的醫(yī)學研究課題,被記錄在科研的資料中。新聞界對此改寫中國性別歷史的新聞毫無所知。
期望
? 張克莎
她想直面社會,讓大家了解一個變性人生活的辛酸,以贏得社會的理解和關(guān)懷。已是孤身一人的張克莎,也渴望能得到一份真感情:那個人看過她的書,對她有了了解,愿意和她廝守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