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保羅·海澤
英文名:Paul Heyes
出生年月:1830-1914
出生地:柏林
國籍:德國
職業(yè):作家
所獲獎項: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
個人簡介
1852年大學畢業(yè)時獲博士學位,用獎學金到意大利旅游一年。意大利的風土人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對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美學思想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此期間,他完成了最佳小說之一《驕傲的姑娘》(1853),該小說使海澤在文壇上聲名大振。1853年,經(jīng)蓋貝爾舉薦,成為巴伐利國王馬克西米連二世的宮廷詩人。1854年定居慕尼黑,他在這里生活達半個世紀之久。此 期間他的創(chuàng)作甚豐,與蓋貝爾、弗里德利希·波登施德特并稱為慕尼黑文壇的三巨星。1868年蓋貝爾回故鄉(xiāng)呂貝克之后,海澤遂成為慕尼黑文壇的領袖人物,在德國享有極高的威望。
個人成就
海澤是多產(chǎn)作家,一生創(chuàng)作戲劇近70部、長篇小說9部、中短篇小說達180多篇。重要的作品有劇本《科爾堡》(1865)和《哈德里安》(1865),長篇小說《人間孩童》(1859)和《在樂園里》(1875),中篇小說除《驕傲的姑娘》外,還有《特雷皮姑娘》(1858)、《安德雷亞·德爾芬》(1859)、《安妮娜》(1860)、《尼瑞娜》(1875)等。其中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成就尤為突出,這些膾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說佳作為作家贏來了世界聲譽,作家被稱為中短篇小說大師。
海澤還寫了大量的抒情詩和韻文作品,是當代德國最重要的抒情詩人,瑞典學院稱他為“阿波羅化的迷人詩人”(頒獎辭) 。此外,海澤還有大量的論文和日記、書信以及翻譯著作等!盀榱吮頁P這位抒情詩人、戲劇家、小說家,以及舉世聞名的中短篇小說家在他漫長而多產(chǎn)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所達到的充滿思想主義精神之藝術臻地”,1910年海澤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與獵鷹理論
是海澤從一個故事里提煉出來的短篇小說理論,他希望每個作家在寫作之前都能思考一下自己的"鷹”在哪里。
在一八七一年出版的《德語中短篇小說寶庫》第一卷的序言中,他對自己的理解作了系統(tǒng)而生動的闡述,提出了有關Novelle創(chuàng)作的著名的“獵鷹理論”。
德語的Novelle,盡管在不同時代和不同作家筆下,寫法累經(jīng)變遷,風格各式各樣,但是仍然保持著一些基本的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篇幅方面,一般為三萬字左右,但長卻可到十萬言,短則僅幾千字,因此譯作中篇小說有時也不盡恰當;在內(nèi)容方面,按照歌德和同時代的施雷格爾兄弟的意見,德語的Novelle(以下我們姑且譯它為中短篇小說)的內(nèi)容應該是“奇特的”(merkwürdig)、“罕見的”(seltsam)、“獨特的”(einzigartig)和“聞所未聞的”(unerh)等等。保爾·海澤繼承了歌德和施雷格爾的這些主張,并以《十日談》中第五日的第九個故事為例,對中、短篇小說的特點作了進一步的闡發(fā)。在《十日談》的每一篇故事前,都有一段梗概全篇的開場白,第五日第九個故事前的開場白為:“費得里奇為一位太太耗盡了家財,總不能獲得她的歡心,從此只得守貧度日。后來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愛的一只鷹宰了款待她,她大為感動,就嫁給了他,并且給他帶來豐厚的陪嫁!焙删透鶕(jù)這一段開場白,闡明中、短篇小說的一個基本特點,要求每一個作者都經(jīng)常向自己提出問題:“我的u2018鷹u2019在哪里?那使我的故事區(qū)別于其它成千上萬篇故事的獨特之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