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輝,唐中宗李顯第七女。
公主姿色艷麗,端莊嫻雅,“使桃李之花,為之遜色”,且才智聰慧,生知百行,父親周王李顯極其寵愛。
圣歷二年(699年),唐中宗復(fù)為太子。久視元年(700年),受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戶,下嫁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三日,其兄李重潤和夫武延基忤逆了男寵張易之兄弟,為武則天所殺。第二天,身懷有孕的李仙蕙難產(chǎn)而死,年僅十七歲。
唐中宗復(fù)位后,追贈永泰公主,以禮改葬,號墓為陵。
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銘出土。
她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墳?zāi)贡还诜Q為“陵”的公主,規(guī)格與帝王相等。
家庭生活
父親:唐中宗李顯。
丈夫:魏王武延基。
母親:韋皇后。
同母姐妹:長寧公主、永壽公主、李裹兒。
同母哥哥:李重潤。
軼事典故
死因爭議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墻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關(guān)于永泰公主的死因,文獻記載,唐大足元年九月,永泰郡主(時李顯為廬陵王)因參與議論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為武則天所殺害。一千多年來史學(xué)家無有異議。1
982年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了《大唐故永泰公主墓志銘》墓石后,遂引起對永泰公主死因的爭論。
有三種意見:
武后杖殺
一說根據(jù)《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等史書的記載,論證永泰公主為武則天所害。
《新唐書卷四·則天順圣武皇后紀》記載:“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傳》:永泰公主“大足中,忤張易之、為武后所殺。”
《新唐書卷八十一·李重潤傳》:“大足中,張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譖重潤與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竊議,后怒,杖殺之。”
《新唐書卷二百六》說:“武延基長安初與妻永泰郡主及邵王私語張易之兄弟事,后忿爭,語聞,后怒,令自殺!
《舊唐書張行成傳》記載:“后既春秋高,易之兄弟專政,邵王重潤與永泰郡主竊議,皆得罪縊死!
《舊唐書卷百四·張行成傳》:“中宗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潤及女弟永泰郡主竊言二張專政,易之訴于則天,付太子自鞫問處置,太子并自縊殺之!
《資治通鑒卷二百七》記載:“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
盡管這些史書在記載公主的死法上有所出入,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公主死于武則天之手則是毋庸置疑的。永泰死時還只是個郡主,直到武則天死后,中宗繼位,才為其翻案,改封公主,并陪葬乾陵的。
死于難產(chǎn)說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fā)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
考釋1960年9月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銘》后,竟發(fā)現(xiàn)永泰公主的死因與史書所說全然不同。從墓志銘中“自蛟喪雄愕,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來看,是隱喻武延基被殺,永泰公主為他守寡而孤獨地生活著,并未同罹其害。墓志銘還有一段有趣的文字,說:“(永泰公主)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調(diào)春,忿雙童之秘藥。女娥篪曲,重碧煙而忽去。弄玉蕭聲,入彩云而不返。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這就清楚地告訴人們,永泰公主不是武則天直接害死的,而是由于懷孕患病致死。因此,舊唐書的記載應(yīng)予否定。
專家根據(jù)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fù)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經(jīng)科學(xué)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并結(jié)合墓志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于難產(chǎn)”,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武則天毒殺說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
其理由是:一,史書記載武則天殺李重潤、永泰公主及武延基于“九月壬申”,即九月初三,這個時間僅僅比墓志銘所記永泰公主死曰“九月初四”早一天,故不能說永泰公主之死與李重潤、武延基的事毫無聯(lián)系。
二,盡管唐代律法中有孕婦犯罪可緩刑的規(guī)定,但不等于慣用刑殺的武則天對永泰公主免于處死,至多也只是緩刑而已。這恐怕才是墓志銘中“槐火未移”的真正所指。
三,永泰公主未遭殺害,卻又突然死去,可能是由于其夫被殺,精神受到打擊而小產(chǎn)病亡,或者是服毒墜胎而死,也有可能是武則天采取其他手段使她流產(chǎn)而喪生。永泰公主墓志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于利刃后,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盎被鹞匆,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句!爸樘ァ睘閼言校爸樘г隆碑(dāng)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藥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视H國戚金波粒,冷酷無常索香魂。可是,還有人基本上接受對墓志銘所作的考釋,但仍堅持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造成永泰公主等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武則天的加害,而永泰公主懷孕患病則是次要原因。
關(guān)于永泰公主的死因,說法種種,尚難判定。
母親身份
關(guān)于公主的生平在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銘》中有明確的記載:“高祖神堯皇帝之玄孫,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孫,高宗天皇大帝之孫,皇上(唐中宗)之第七女也”,不明白的就是公主的生母是誰?究竟是后宮嬪妃還是韋后?曾立人在《關(guān)于永泰公主之死》中認為永泰公主為韋后所生,但未作具體的論證;而拜根興、樊英峰合著的《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一書作為研究永泰公主的第一部專著,則通過各種文獻資料的記載,加以對照分析,詳細論證了永泰公主確為韋后所生的事實。
之閔永泰
一千多年后首先進入墓道的人,還忽然發(fā)現(xiàn)了駭人的場景:在墓道的盡頭,有一副死人骨架歪斜地坐在墻根,是二十多歲的男人骨架,一般認為他是盜墓者,因為死者的上方開了一個很大盜洞,又不知被誰(很可能是想獨吞財寶的同伙)堵住,這位被陷害的盜墓者,只有頹然無助地死在這里,墻上還留下觸目驚心的黑手印。
但喜歡浪漫哀情的人,卻愿意相信另一種說法:這個一碰即散的骨架,最初被發(fā)現(xiàn)時,手里拿著一個龜甲,上面刻著“之閔永泰,生生世世……”這龜甲和永泰公主的一部分尸骨,后來說不清楚散失到哪里去了。
這不是一堆嚇人的尸骨,而是一位英俊有才又癡情的男子,他叫宋之閔,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堂弟。宋之問很有才華,很巴結(jié)張氏兄弟,甚至給張易之端溺壺、倒尿盆,因而也很受武則天賞識。由于堂哥的關(guān)系,宋之閔認識了李仙蕙小姐——那時候她還是郡主,因為她父親當(dāng)時被武則天厭棄,貶為廬陵王。這段愛情,本來很有可能成為美好姻緣,誰知李仙蕙忽然榮升為公主,她中意的宋之閔自然也配不起她的高貴身份了。
永泰公主出嫁后,宋之閔在思念和愁苦中渡過了兩年時光。忽然聽說永泰公主被打死了!他尋到陵墓,掏了一個洞下去,整日不吃不喝,只枯坐在墓中,狀如身心俱死。他的好心的朋友,只好將洞口封閉填埋,成全了這位想與永泰公主生同心,死同穴的癡情男子。
只當(dāng)這個故事是個傳說吧!沒有傳說的歷史實在叫人灰心喪氣、索然無味!娚袗厶m《中國公主》之《看到了不該看到的——永泰公主》
后世紀念
陵墓發(fā)掘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縣北部。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字秾輝。唐長安元年(701年)死在洛陽,時年僅17歲。后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陵陪葬品豐富,墓制宏大,封土堆高14米,東西南北各長56米,占地90.75畝,墓室全長87.5米,寬3.9米,深16.7米。此墓雖然被盜過,出土文物仍很豐富,共達1354件,其中各類彩繪、唐三彩俑占878件。墓內(nèi)有1200多平方米的壁畫,畫面以人物為主,顏色鮮艷生動(后為空氣氧化失色),是研究唐代歷史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永泰公主墓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磚砌墓,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gòu)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入過洞而至雨道,兩旁洞墻內(nèi)有6個小龕,里面放著彩繪陶涌、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巧。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槨,石壁上線刻著15幅畫面的仕女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鴛鴦,張開羽翼,相向飛舞,象征著墓內(nèi)主人夫妻恩愛。
出墓道,直上墓頂,可看到臨近的章懷、懿德太子墓等。墓前有陳列室,存放著出土的隨葬品。
1960年8月至1962年4月,國家對該墓進行發(fā)掘清理。這是解放以來發(fā)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墓的四周有圍墻,圍墻南北長275米,東西長220米。墓區(qū)總面積為6050平方米。南門外排列著石獅一對、石人兩對、華表一對,具有陵的規(guī)模。墓冢封土為覆斗形,高14米,每邊長56米。墓為斜坡土洞磚室墓,全墓由墓道、五個過洞、六個天井、俑道、八個便房和前后墓室組成。象征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長87.5米,寬3.7米。墓道兩則畫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紫、紅、綠戰(zhàn)袍,頭戴幞巾、腰佩貼金寶劍的武士,最后兩個牽著彩色馬。他們排列在闕樓和六戟兵器架前,組成威嚴的儀仗隊。中間為男女各半的侍從。墓前室以侍女為主,他們體態(tài)豐盈,表情各異,栩栩如生,是唐墓壁畫中的杰作。天井兩側(cè)的八個便房內(nèi)放首各種三彩俑和陶、瓷器等隨葬品。俑類中有男女騎馬俑、胡騎俑、武士俑、鎮(zhèn)墓獸和各種動物俑。特別是三彩俑,在造型和色釉方面,都反應(yīng)了唐代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
陵墓形制
在發(fā)掘之前,考古隊根據(jù)實地勘查到的資料和百姓提供的線索,一致認為此墓內(nèi)埋葬的是武則天次之章懷太子李賢。因為該墓的位置距離乾陵最近;且墓前石刻數(shù)量眾多,保存相當(dāng)完整,尤其是一對石蹲獅,其造型精美程度與乾陵御道前的石獅不相上下;另外墓的封土又高又大,群眾稱其為"方冢"。鑒于史冊的明確記載,在乾陵陪葬的17位死者中,似乎也只有李賢才能擁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和廣闊的陵園。直到此墓出土了永泰公主墓志銘之后,人們才徹底搞清了此墓的歸屬。有關(guān)"號墓為陵"的記載文獻中極少,現(xiàn)實的范例更罕見難尋。真正按"號墓為陵"制度建造,又在文獻上有明確記載的只有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兩座。"號墓為陵"的墓葬無論是地面還是地下,其規(guī)模、隨葬品數(shù)量、葬具規(guī)格等都比同時期同等地位身份的墓葬高得多。僅從墓葬形制來說,永泰公主墓可以作為研究唐代陵園的一個典范。
號墓為陵
除了對陵墓本身的研究,人們還在探討,為什么毫無政績可言的永泰公主能夠在死后享有"號墓為陵"的殊榮?到底如何看待唐中宗不惜巨資,施加"特恩",逾制為死去的女兒建造墳?zāi)鼓兀?/p>
第一種觀點:這與當(dāng)時李、武斗爭有關(guān),表現(xiàn)了李家政治上的復(fù)辟;
第二種觀點:永泰公主"號墓為陵"可能出于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的意見。唐中宗無能,借此為自己制造先例(見武伯綸:《唐永泰公主墓志銘》);
第三種觀點:唐中宗對母親的殘忍有所不滿,復(fù)位之后,平反冤案,對其子女號墓為陵就是具體措施之一;
第四種觀點:拜根興、樊英峰在《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中評論了前人的觀點,認為自武則天執(zhí)政后,唐朝全社會婦女的地位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這樣的社會背景為永泰公主"號墓為陵"提供了條件,又由于永泰公主是中宗和韋后的嫡生女兒,她是因為反對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專權(quán)含冤而死的。唐中宗迫于時勢,參與了對整個事件的處理。神龍革命,重掌政權(quán)后,為女兒平冤昭雪是理所當(dāng)然的。追封死去的女兒,使她享受生前沒能得到的榮耀與恩惠,唐中宗夫婦也可以取得心理平衡和慰藉。
墓志銘
臣聞絳河南澳,天女懸于景緯;湘巖北渚,帝子結(jié)于芳云。是以彼莪者,唐贊肅雍之禮;坎其擊鼓,殷作配之儀。則王姬之寵靈光赫,其所由來者尚矣。公主諱仙蕙,字秾輝,高祖神堯皇帝(李淵)之玄孫,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孫,高宗天皇大帝(李治)之孫,皇上之第七女也。倬矣帝唐,麗哉神圣,故以轥轢于王表,葳甤于萬國,尚矣。公主發(fā)瑤臺之光,含珠樹之芳,蓄兌靈以纂懿,融須編而啟祥。神授四德,生知百行,郁穆韶潤,清明爽烈,瓊蕤泛彩,拂秾李之花;翠羽凝鮮,綴香苕之葉。是以奉言彤史,承訓(xùn)紫閨,敏學(xué)云文,雕詞錦縟。歌庶姜之絕風(fēng),吟師氏之明誥。動必由禮,備保傅之容;言斯可則,興后皇之嘆;壑矩栌,韶音允塞,天光誕集,楙冊遄開,寵盛簪珥,邑延湯沐,大啟平陽之園,俄聞單伯之送。以久視元年九月六日,有制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戶。嗣魏王武延基,濯龍英戚,嘉魚碩望,國樂攢于厥躬,琳瑯奪于群寳。闕父之子,獨預(yù)王姻;齊侯之家,仍為主第。結(jié)縭星門,精粹河洲,寶弓藏櫝,紛泌泉之上;神珰蘊笥,爍炎庫之庭。紫罽盈軿,黃珪委綬,澤□結(jié)鎖,番奩凝鏡,蔚金翠于西城,降歌鐘于北闕。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凋春,忿雙童之秘藥。女娥篪曲,乘碧煙而忽去;弄玉簫聲,入彩云而不返。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皇帝在昔監(jiān)國,情鐘筑館,悲蒼昊之不仁,嘆皇罌之無祿。寶圖伊始,天命惟新,顧復(fù)興念,追崇峻典。銅巖北麓,劍水東湍,賦列千乘,家開萬井。疏彤壤之贍腴,錫玄泉之首命,讀平原之誄,已徹神明;循谷也之篇,竟聞同穴。以神龍元年追封為永泰公主;浂隁q次景午五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有制令所司備禮與故駙馬都尉合窆于奉天之北原,陪葬乾陵,禮也?c駕紛紛,頳旌掃云。香袿□滅,哀挽風(fēng)分。紅癬濃兮碑字古,蒼山合兮山道曛,珠襦玉匣竟何向,石馬陵邊皇女墳。其銘曰:
寶系重光,葳甤焜煌。于穆不已,明明天子?苏Q王姬,顏如桃李。桃李伊秾,王姬肅雍。柔嘉弈德,婉嫕其容,其性允淑,既溫而肅。銑鏡含葩,瓊蕤可掬。委委蛇蛇,如山如河。風(fēng)棲樓柱,龍盤織梭。百行無闕,降嬪登月,雙帶結(jié)縭,六珈環(huán)發(fā)。神劍難駐,仙云易歇。仙云歇兮慟睿情,玉管颻揚無留聲,蟏蛸飛兮錦笥滅,蝘蜒去兮銀墀傾。哀縞挽兮露□解,徂靈輴兮日少晶。奉天山兮茫茫,青松黛栝森作行,泉閨夜臺相窅窱,千秋萬歲何時曉?
藝術(shù)形象
文學(xué)形象
《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
記述了唐代因觸怒女皇而死于非命的永泰公主李仙蕙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并對其陵墓的建造、設(shè)計、墓內(nèi)壁畫及出土器物等進行介紹!队捞┕髋c永泰公主墓》內(nèi)容包括:永泰出生前唐朝的政局、唐中宗繼位、降臨人世的悲哀、從均州到房州等。
《朱雀門》
小說《朱雀門》中李仙蕙是絕對意義上的第一女主角,這是一個單純而善良的女孩,她原本安于簡單而恬靜的市井生活,甚至向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生活!但是被家族命運裹挾的她,最終還是被父母帶進了朱雀門內(nèi)的是非場,身為“帝女瓊萼”的她最終也難逃婚姻愛情成為政治工具,成為各個利益集團搶奪的目標(biāo)。
從一開始李仙蕙就是可悲的,她人生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就是命運的必然,但是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在眾多政治聯(lián)姻的對象之中,李仙蕙遇到了真心至愛著自己的繼魏王武延基。在一番香天芳地的傾國之戀之后,李仙蕙以嬌弱之軀,抵擋住了各種非議,毅然決然的嫁入了已經(jīng)敗落的父輩政敵之家——魏王府,成為了尊貴只遜于太平公主的永泰郡主、魏王妃,與武延基結(jié)成了羨煞世人的恩愛伉儷。
但是成為魏王妃之后,李仙蕙卻最終被夫家敗落可能帶來的政治后果產(chǎn)生了深深的恐懼,唐代駙馬們因為政治而遭遇悲慘命運的歷史讓她日夜難安。驚恐的李仙蕙最終暗地里干涉了其兄長——皇太孫邵親王李重潤的婚姻,間接導(dǎo)致了準太孫妃裴環(huán)的自殺。
李重潤因為未婚妻的死痛苦不已,被悲傷扭曲的李重潤最終冒犯武則天,惹來了殺身之禍!與李重潤親如兄弟的武延基毅然保護李重潤,因而與李重潤一道被武則天杖斃。此時身懷六甲的李仙蕙同時失去了疼愛自己的兄長和至愛自己的戀人,在自責(zé)和哀傷的重重打擊下,李仙蕙最終選擇了自殺,在丈夫和兄長雙雙被殺的第二天,在宮廷的牢獄之中結(jié)束了自己青春正妍的生命。
李重潤及李仙蕙兄妹的死,最終給中宗夫婦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唐中宗李顯和韋后因此逐步扭曲,最終導(dǎo)致了“韋后亂政”、“節(jié)愍太子玄武門之變”乃至于“李隆基唐隆之變”的爆發(fā),在小說《朱雀門》中是承接后篇的決定性情節(jié)。
影視形象
1986年電視劇《一代公主》:扮演者不詳
1994年電視劇《上官婉兒》:扮演者不詳
2012年電視劇《唐宮燕之女人天下》:徐歆雨飾演永泰公主李仙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