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生涯
2001年,林瑞蓮加入新加坡工人黨隨即展開她的從政生涯。加入新加坡工人黨后她在短短的兩年后很快的成為該黨的主席。2006年帶領工人黨角逐阿裕尼集選區(qū)議席。最后他們獲得43.9%選票,雖成落選,他們卻是反對黨候選人中得票率最高的。工人黨最后決定推舉她出任非選區(qū)議員,在國會積極參與國家政策辯論。
新加坡首位女性反對黨議員
2011年5月7日,由劉程強領軍的新加坡工人黨黨員轉戰(zhàn)鄰近的阿裕尼集選區(qū),搭配林瑞蓮與知名律師陳碩茂、畢丹星、莫哈默費沙,最終以54.71%得票率,擊敗得票率45.29%的執(zhí)政黨人民行動黨候選人,在新加坡史上創(chuàng)下第一次由反對黨攻下集選區(qū)的記錄,席次一舉提升到八席,工人黨既保住現(xiàn)有的后港議席還奪得5席集選區(qū)席位和兩席非選區(qū)席位。
工人黨的勝利對于執(zhí)政黨來講是一個重大失敗,三個部長其中包括前任外交部長楊榮文和新加坡首任女部長陳惠華都落選。林瑞蓮也正式成為新加坡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反對黨議員。獲選為議員后,林瑞蓮辭去了教職,重披律師袍,以便能有較靈活的時間處理選區(qū)工作。經(jīng)過了2011年大選海嘯,新加坡執(zhí)政的人民行動黨再度遭遇挫折,剛剛在2013年1月結束的榜鵝東單選區(qū)的國會議員補選中,反對黨工人黨再一次獲勝。除了原有的2席非選區(qū)席位,他們的國會議席從原來的6席增至7席,進一步鞏固其國會最大反對黨的地位。
林瑞蓮語錄
學習華文的歷程
“對我來說,這主要是家庭背景的問題。小的時候,我同祖母談話是講閩南語,由于我生長在潮州人的家庭,也習慣聽潮州話,但是我們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間卻是講英語的。我記得第一次接觸華文是在五六歲的時候,當時就快上小學了,我的父母親很為我擔心,因為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接觸過華文。他們也明白我應該學華文,所以便請了一名擔任華文教師的鄰居來給我上華文入門課。在過去的15至20年,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沒太多使用華文的機會。
我覺得從政其實幫了我一個大忙,因為這使我真的需要以這種語言去引導人們敞開心房,因為有些人用華語交談時會比較自在。當對方感到自在時,我們就可以進行較為親切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