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宋真宗初年,儂全福承繼父位,宋朝授予儂全福儻猶州(今廣西扶綏)的知州;隨后,儂全福又占領了萬涯州(今廣西大新)和武勒州(今廣西扶綏境)。然而,由于廣源州接近宋越邊境,儂全福也向大瞿越李朝奉土稱臣。當時,儂全福開發(fā)廣源州的金礦“招誘中國及諸峒民,其徒甚眾”,經濟走向富強。1029年,儂全福在當地建立“長其國”(一曰“長生國”),自稱“昭圣皇帝”,立其妻阿儂為“明德皇后”,封兒子儂智高為“南衙王”,拒絕向大瞿越奉土稱臣。
1039年,大瞿越皇帝李太宗派軍隊突襲長其國,虜走儂全福。儂智高年僅十四歲,與其母阿儂乘隙逃脫而幸免。儂智高繼位,向大瞿越貢獻大量黃金,請求釋放其父。李太宗假裝答應他的請求,收下黃金后卻下詔將儂全福等人皆斬之于升龍都市,并把全福首級“還”給儂智高母子。
知識延伸百色人
百色市地處廣西西部,百色地區(qū)中部,總面積3。63萬平方公里,全地區(qū)轄12個縣(市),183個鄉(xiāng)鎮(zhèn),云貴高原與南嶺丘陵的過渡地帶,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右江上游,位于東經106°07u2032-106°56u2032,北緯23°33u2032-24°18u2032之間。西部與云南相接,北部與貴州毗鄰,東與首府南寧緊連,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365公里,是滇、黔、桂三省中心城市,是我國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區(qū)出海通道的“黃金走廊”,是一片灑滿先烈鮮血的熱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百色市市區(qū)建成區(qū)面積約107平方公里,其中百色城建成區(qū)面積36平方公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百色城區(qū)百色市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只有1。23平方公里)。1997年末全市總人口315。2萬人,2000年末總人口364。1萬人,2006年末總人口378。8萬人。有壯、瑤、苗、回、彝、仡佬等七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約占總人口的80%,瑤族、苗族、回族、彝族、仡佬族約占總人口的6%?砷_發(fā)水能18。94萬千瓦。林以松、杉、櫟、竹為主。野生動物有穿山甲、山瑞、果子貍等。有靈芝、黃精、首烏等藥材。物產有甘蔗、八角、茴香、云耳、芒果、扁桃、茶葉、柑橘、龍眼、黃皮、板栗、紅碎茶。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發(fā)生在該市。名勝古跡有百色起義紀念碑、百色起義紀念館、清風樓、紅樓、粵東會館、人民公園等。百色礦產種類繁多,鋁土礦、銅礦、水晶、褐煤、黃金等儲量居廣西首位,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鋁土礦儲量達10多億噸以上,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百色正在依托資源優(yōu)勢努力建設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yè)基地。百色下轄一區(qū)十一縣,其中有10個縣曾被列為國家級特困縣。為了改變百色貧窮、落后的面貌,勤勞、勇敢的百色人奉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兩次視察百色,他諄諄囑咐:“發(fā)揚右江革命光榮傳統(tǒng),發(fā)奮圖強,把百色地區(qū)建設好!笨倳浀脑捊o百色各族人民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從1997年11月起,在百色3。6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場人畜飲水、村村通公路、茅草房改造、村村通電、村村通廣播電視和改善辦學條件的大會戰(zhàn)。歷時三年,取得了輝煌成就,締造了新一代百色精神。
儂姓起源
儂(Nóng農)源出有三:
1、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后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yè)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后人就以農為氏。
2、出自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任此官職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農”字為姓,稱農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農姓:
、賶炎鍍z姓改為漢姓。北宋時,趙宋明對廣西農洞壯族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
②羌族本有蘇農氏,改漢姓為農氏。
兒子
儂智高(壯文:Nungz Cigaoh,1025~1055)是中國北宋中期廣西廣源州(今靖西、田東一帶)壯族首領,儂智高起事的發(fā)動者。儂智高在黨猶州建“大歷國”,與交趾李朝相抗衡,隨后遂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國”,稱仁惠皇帝,年號景瑞。多次擊退交趾入侵,但再三請求歸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儂智高舉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在壯族歷史上,儂智高是受壯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當今壯族地區(qū),紀念儂智高的神廟、頌揚儂智高的傳說、追悼儂智高的活動比比皆是。
人物家世
儂智高(1025—1055年),北宋時期儻猶州人。少年時代為避戰(zhàn)禍,在安德州(今廣西靖西安德鎮(zhèn),時屬儻猶州所轄)長大成人。由于他成年后與其父的長期活動地在廣源州,故被一些學者誤認為他出生廣源州。 廣源州“在邕州(州治在今廣西南寧)西南,郁江之源”,是邕州所屬四十四個羈縻州之一,隸左江道。該州物產富庶,尤以金礦為最,其“地產金一兩,直一縑! 自從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為國后,“廣源雖號邕管西羈縻州,其實服役于交趾。”如1039年夏,廣源州一次就被迫“獻”給交趾一塊重達一百一十二兩的生金!敖恢嘿x斂無厭,(廣源)州人苦之!
原來,韋、黃、周、儂四大姓稱雄于廣源州,在相互爭奪中,儂姓占了上風。宋初,儂氏家族與宋政權交往密切。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廣源州的儂民富威望日高,被宋朝封為檢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國。至儂智高之父輩, 其勢力在兼并斗爭中進一步壯大。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又作“儂存福”、“依存勗”)原為儻猶州(今廣西靖西東部)知州。為了擴充地盤,他曾殺掉弟弟儂存祿、妻弟儂當道,并占有他們管轄的萬涯州(又作“萬崖州”,今廣西大新縣境) 和武勒州(今廣西扶綏)。
另一方面,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持,儂全福還自動歸附宋朝。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宋朝授儂全福邕州衛(wèi)職,但“轉運使章戚罷遣之,不受其地。存福乃與其子智高東掠籠州(今廣西扶綏),有之!眱z全福發(fā)揮自己的號召能力,利用當地的優(yōu)越條件,“招誘中國及諸洞民,其徒甚眾,”藉以開發(fā)金礦資源,并“由是富強”。此前,“田州(今廣西田陽)酋長請往襲之,知邕州者恐其生事,禁不許。”儂全福勢力日長,自稱“昭圣皇帝”,立其妻為“明德皇后”,封其子為“南衙王”,改其州為“長生國”(一曰“長其國”),繕甲治兵,堅城自守,拒絕向交趾奉土稱臣。
于是“交趾惡之,遣兵襲虜之!睘榱舜罹缺蛔トギ斎速|的儂全福等人,“智高不得已,歲輸金貨甚多。”但交趾統(tǒng)治者竟刀下無情,太宗李德政(越史作“李佛瑪”)下詔曰:“朕有天下,率土皆臣,諸藩奉貢。儻猶存福妄自尊大,建國僭號,騷擾邊氓。朕龔行天討,師廣源,俘存福等五人,盡平其地,遂皆斬之于都市!睍r在1039年,即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
儂智高之母阿儂為武勒州人,后轉至儻猶州,被儂全福娶為妻。當交趾舉兵捕捉儂全福時,阿儂與年僅十四歲的儂智高逸走回到他的成長地安德州文村,得以幸生,并由此地東山再起。
積聚力量與附宋被拒
儂智高“能屬文,嘗舉進士,不第!笔送静豁樌c親人被殺的怨恨集于一身。
1041年(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
民族英雄儂智高畫像
三年,儂智高母子出據儻猶州建立“大歷國”。交趾統(tǒng)治者不容儂氏家族的后代東山再起,出兵討伐,儂智高力不匹敵,被擒,并傳至交趾京師。李德政見其父被誅,并未能征服儂氏勢力,便把他釋放回籍,又授以廣源州知州銜,劃雷、火、戚、婆四洞及思瑯州(又作“思浪州”,今廣西龍州金龍以西的越南境)歸其管理。兩年后又給他賜都印,拜為“太保”。但是,儂智高沒有臣服交趾,反因屢受凌辱而“內怨交趾”,并在被釋后四年占據安德州(今廣西靖西縣安德公社),建立“南天國”,改年“景瑞”(一說國號“南天大理國”,年號“天瑞”或“啟歷”)。
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儂智高逐漸占領、控制了右江地區(qū)田州一路的少數民族地區(qū)。同年,他以勿惡洞(今廣西靖西東南)為根據地,開始同交趾決裂。交趾命太尉郭盛溢前往征討,兵敗而還。打退郭盛溢的軍事進攻之后,儂智高于宋仁宗皇佑元年九月乙巳(1049年10月 4日)首次試兵廣南西路重鎮(zhèn)邕州,宋仁宗趙禎詔江南、福建等路以備。是年十二月甲子(1050年1月1日)還派高懷政督捕進入邕州的儂智高部眾。
次年二月丙戍(1050年 3月24日)廣南西路鈐轄司請于邕州羅徊峒(今廣西龍州西北)置一寨,作為阻扼儂智高的屏障,得到宋廷批準。不久,交趾又發(fā)兵攻打儂智高,儂智高寡不敵眾,率部遁伏山林。當廣南西路轉運上報這一情況時,宋朝采取防范措施,“詔本路嚴備之”。
同年,廣西轉運使肖固命邕州指揮使亓赟前往“刺候”儂智高的情況。亓赟“欲邀奇功”,背地里自開兵釁,為儂智高所擒。亓赟深恐自己會在儂智高刀下喪命,撒謊道:“我來非戰(zhàn)也,朝廷遣我招安汝耳。不期部下人不相知,誤相與斗,遂至于此!眱z智高親自為之釋縛,引坐賜酒,席間用試探的口吻詢問:“大丈夫何以郁郁久為人奴?方今交趾,經略失馭,邊吏養(yǎng)安,孤欲北并衡湘,西蕩甌駱,然后乃策進取,即不能跨有南海,剖符通使,亦與國也。朝廷其許我平?”亓赟見其直言相告,便發(fā)表己見:“足下以彈丸之地,崛起逆命,天兵所加,譬猶灶上掃塵;且夫順天者順,昧時者蹶,何如卷甲束身,納土請命,不失封侯之賞,孰與夫首領不保,妻子為戮乎?”
聽了此番述說,儂智高認為甚有見地,高興地笑道:“吾固念之,事在公矣!”當即“遣其黨數十人隨赟至邕州”,奉表請求歸屬宋朝,但遭拒絕。宋廷還以亓赟戰(zhàn)敗偷生,妄許儂智高朝貢,為國生事為名,黜為全州(今廣西全州)都指揮使。皇佑三年(1051年)二月,儂智高再向宋朝請求內屬,宋廷“詔本路(廣南西路)轉運使、提點刑獄、鈐轄司具利害以聞!眱z智高沒因此氣餒,又“以馴象、金銀來獻,朝廷以其役屬交趾,拒之!辈⒘顝V西轉運司、鈐轄司以本司名義作復;“以廣源州本屬交趾,若于其國同貢,即許之。”翌年四月,儂智高繼續(xù)向宋廷“貢方物,求內屬”,宋廷還是沒有接受。儂智高附宋之心未死,“后復貢金函書以請,知邕州陳珙上聞,亦不報!贝送,儂智高還多次向宋廷求投官職,“以統(tǒng)攝諸部”。
第一次,他求補田州刺史,宋廷沒有答應;第二次,他又請當一個地位更低的教練使,仍然得不到批準。第三次,他官位不求了,只求北宋政府賜給袍笏官服,作為宋官的象征。宋朝還是沒有同意;第四次,他索性只求每當宋朝舉行南郊大典時,貢金千兩,換取同邕管互市的待遇,宋朝照樣沒有允許。北宋朝廷這一系列行動,點燃了儂智高起兵反宋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