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李瑋玲是李光耀之女,新加坡國立腦神經(jīng)醫(yī)學院院長。
但“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沒有掩飾自己是中國大陸人的后裔,她說,她的高曾祖父是從中國大埔客家村到了廈門,再乘搭舯舡來到新加坡的;后來在新加坡當了店鋪老板,娶妻生子,但卻又回到大埔,當個八品官,但妻子卻沒去中國,就和孩子待在新加坡,繁衍后代。
2017年6月14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和妹妹李瑋玲發(fā)布長達6頁的聲明,稱已經(jīng)對自己的哥哥,現(xiàn)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失去信心,并對李顯龍進行多項指控。
2017年7月6日,李顯龍弟弟李顯揚、妹妹李瑋玲表示,愿意接受李顯龍私下解決爭端的提議,也會停止網(wǎng)絡上發(fā)布對李顯龍的指控和提供證據(jù)的做法。
人物生活
李光耀的女兒為什么選擇單身
我爸爸在1959年成為總理,我當時才4歲。無可避免的,許多人只知道我是李光耀的女兒。
我的一舉一動、說的每一句話都被關注,有時還會受到批評。一個朋友說我是住在玻璃屋里。最近爸爸說我不會煮東西后,另一個說:“你住在沒有墻壁的屋子里!毙液,我并不容易感到尷尬。
只要我自己心安理得,我并不在乎其他人怎么說我。事實上,我的生活是公開的,因為我越是保持隱秘,公眾越會胡亂猜測。
對爸爸的調整感到意外
我爸兩個星期前這樣形容我媽:“我妻子……不是傳統(tǒng)女性。她受過教育,是職業(yè)婦女……家里依賴可靠和專業(yè)的女傭打理,但(我妻子)中午一定會回家陪孩子吃飯。”
其實,我媽是個傳統(tǒng)的妻子和媽媽。唯一有異于傳統(tǒng)的,是她也是個職業(yè)女性,多年來是家里收入的主要來源。
最讓媽媽感到自豪的首飾之一,是爸爸為她定制的金墜子。他找了個書法家在上面刻了“賢妻良母”和“內賢外德”這八個字。
我媽的生活圍繞著我爸,在我們小時候則圍繞著我們。我記得有一次媽媽溫和的抗議爸爸要她做的一件事。
“親愛的,這是一種伙伴關系,”我爸爸說。
“但這不是平等的伙伴關系,”媽媽回答。
在某些時候,這個伙伴關系可能不是完全平等的。但多年來,特別是在我媽媽因為中風健康每況愈下后,照顧她的卻是我爸爸。她清楚的表示,同醫(yī)生比較,她更喜歡爸爸的照顧,顯示了爸爸對她的無微不至。
他記得她所要吃的藥物的復雜規(guī)定。因為她左邊的視線看不到東西,他便在她用餐時坐在她左邊。他提醒她吃盤子左邊的食物,并撿起她左手掉在桌上的任何食物。
我向來敬佩爸爸對新加坡的獻身精神,對于認為正確的事他堅持去做的決心,以及他與那些試圖告訴我們如何治理新加坡的外國人抗辯的勇氣。
但我爸爸也是個典型土生華人家庭的長子。他甚至不知道怎樣敲破一粒半生熟的蛋——土生華人家庭的男孩子,尤其是長子,是不必做這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