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
劉備(161—223),字玄德,號漢昭烈帝,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漢族,涿郡(今河北省涿州)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后與孫權聯(lián)合大勝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稱帝,國號蜀漢(又稱季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劉備的專用兵器:雙股劍;坐騎:的盧馬。相貌: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關羽
關羽(162-219),字云長,本字長生,身長約合1.98米,并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演義中為五虎上將之首,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死后受民間推崇,又經(jīng)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圣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后來的統(tǒng)治者崇為“武圣”,與號為“文圣”的孔子齊名。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佳話。關羽的專用兵器: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相貌: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張飛
張飛(167?—221年3月),漢族。字翼德(正史中是益德,演義里是翼德),涿郡涿縣人,身高八尺,約合現(xiàn)今1.85米。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zhàn)呂布。當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后,拜為右將軍,稱帝后,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xiāng)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221年被部將范強、張達刺殺。張飛的專用兵器:丈八蛇矛;坐騎:烏騅馬。身長八尺,面如鍋底,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相關故事
桃園三結義
黑臉大漢張飛原來是殺豬賣肉的。這年的一天,他殺了一頭豬,怕一時賣不完,會變臭變壞,老張雖是個莽人,卻不是那種無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來井水較涼,于是就把一扇豬肉吊到門口的井里了。為了怕別人順手牽羊拿去,又在井口上蓋了塊千斤大石。眼看“萬失無一”了,倒覺得沒啥意思了,于是乎便在石板上寫上一行大字:“誰能揭開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張的豬肉,這可是頭一回!隨后張飛就拿了另一扇豬肉,游鄉(xiāng)叫賣去了。
這時候,從南邊的大路上過來一條紅臉大漢關羽,推著一輛獨輪小車,車上裝著兩布袋綠豆,徑直走到了井邊停下,想喝點涼水,一看有口井,結果被大石頭蓋上了,這氣就不打一處來,心想:這誰家的孩子,這么不懂事,干嘛把石頭蓋在井上呢?——原來這位老兄不識字的!想著就上前把石塊搬開了,完了就去提那井里的繩,提著提著,提出一扇豬肉來。嘿,這井里怎么會有新鮮豬肉叻,還有一把快刀!這時大漢才看到石塊上有字,——合著還是識字的!二話沒說,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車上,推起車,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張飛回來以后,老百姓一五一十地對他說了經(jīng)過。嘿,張飛這個黑臉虎須的大漢大怒!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還讓我丟人現(xiàn)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待我去找他算賬去!”
他飛奔進了涿州城,沿著觀音街,這頭看到那頭,果然見有個紅臉長須的大漢,面前放著兩袋綠豆。就是他了!張飛瞪大環(huán)眼,出語帶剌:“喂,你這綠豆能吃嗎?”——你說哪有這么向人買東西的!哪有綠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還賣嗎?一聽就知道是找碴兒來的。關羽強壓住氣,說:“我賣的綠豆從來都是上等貨色,您自己仔細看看吧!”
張飛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綠豆,用力一攥,立刻綠豆成了豆粉。掏出來,攤開手放在關羽的面前,嘲笑說:“把綠豆粉當綠豆賣,騙子!”
關羽心頭火起,指責他不該弄碎自己的綠豆,張飛卻不肯認賬,還非說關羽賣豆粉,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就吵開了,看熱鬧的人越圍越多,誰也不知道這兩人誰的話屬實。這時候,張飛也急了,抓起一把綠豆套著關羽臉上撒來,道:“想要臉,就別吃我的肉;想白吃我的肉,就別要臉了!”
關羽一聽頓時明白了:敢情!這是那刀豬肉的主人。哦,有人能吃了你的豬肉,你不樂意了,就跑來斗事。哼,咱老關也不是什么好鳥,想當年,縣官我都敢KILL,還怕了你了?跟著兩人就打了起來。這下好,整個觀音街,從東打到西,又從西打到東,把個街市打的東倒西歪,七葷八素。這位說了,怎么沒人勸架拉架呢??這話問的——就象動物園里兩只老虎打架為什么沒人勸架呢?——他……他……他要有人敢呢!這二位身體重,武藝好,力氣大,一步一拳,三步一腳,很快就把整條街夯的比石板還要結實。
這時候過來一個賣草鞋的,大聲勸架說:“住手,你兩小子,敢在我地頭上打架生事,翻天了是嗎?有什么過不去的都可坐下來談嘛!
看熱鬧的人們見他長得白白凈凈的,身體瘦弱,穿的衣服破破爛爛,不禁嘲笑:“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氣!真想勸架就動手去把他們拉開吧!
賣草鞋的果然飛步跳到了當街,一手攥住關羽的胳膊,一手攥住張飛的胳膊,朝兩邊一分,又朝下一按,兩人立刻就成了楔進土里的橛兒,分毫也動彈不得了。好大的神力。∵@就是民間常說的一龍分二虎。
一龍分二虎
人們都連聲叫好。關羽和張飛也都從心眼里佩服。一問,才知道這賣草鞋的原來叫劉備,他們早就聽說過了。俗話說:好漢愛好漢。碰巧見到了面,怎么肯輕輕錯過?關羽和張飛都表示想和劉備交朋友。劉備見他們都是英雄,也表示十分欽佩,希望能成為弟兄。張飛生性痛快,說:“不打不相識,說干就干,立即在這里結拜好了!眲邮峙趿诵┩,堆在當街;又揀了幾根細柴棍兒插上,權當香燭,然后硬拉劉備、關羽一齊跪地磕頭,就算結拜成弟兄了——當?shù)匕傩辗Q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結義。
俗話說:“米面夫妻,酒肉朋友!眲ⅰ㈥P、張萍水相逢,一下子打得那么熱乎,其實也脫不開這酒肉二字,都同樣是為了吃吃喝喝,可從中討點便宜。當時,張飛最富,賣的又是肉,自然要常常作東請客;關羽販賣糧食,不愁錢用,上門也不空手,這酒便由他包下來;劉備賣草鞋,本小、賺頭少,糊口尚且困難,每次總是只帶張嘴巴赴宴。張飛、關羽見他老是一毛不拔,慢慢就受不了了。他倆私下議論:這么下去哪行?就是有金山銀山,豈不也要被他劉備吃空?終于商定了一個辦法,決定要除掉他這個累贅。
這天,張飛特意在后花園里安排了筵席,先和關羽分兩邊坐下,卻把上首空著,特意留給劉備。酒菜剛剛上齊,劉備提著一串草鞋來了(其實他也不是每次都空手而來,有時也會送幾雙草鞋給二位兄弟呢)。他一點也不客氣,說:“來早不如來巧,我就不辜負兩位兄弟的好意了!”一屁股坐在空著的位置上。關張二人一看,心里暗暗竊喜,這回你還不死!原來那里鋪了張?zhí)J席,席下蓋的是一口井,按說他會掉下去才是,不料劉備卻坐得安安穩(wěn)穩(wěn),照舊大吃大喝。張飛驚得愣了半天,裝作離席吐啖,繞到劉備身后,暗暗揭開一點蘆席,只見井里云煙繚繞,——不得了!有一條鱗光閃耀的五爪金龍托著劉備。他幾乎都要叫出聲來,連忙蓋好了席子,又轉身回席,附耳告知了關羽。關羽明白,劉備眼下只是英雄落魄,將來定會大富大貴,跟上他會有出人頭地的日子,便對他另眼相看了,說:“劉大哥,想當初我弟兄三人當街結拜,未免太草率了。眼下,是在三弟家里,三牲禮品都好備辦,看來應該重新祭天祭地,來一次結拜的大禮。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劉備巴不得靠上這么兩個有錢的朋友,好經(jīng)常隨著白吃,便滿口答應了下。張飛也很快領會了關羽的意思,大聲附和:“二哥說的對,我們要重新對天發(fā)誓,同生共死,永不變心!”于是,他們便來了個第二次結義。
劉備老吃關張的白食,心里終覺有些不安。他和老婆商量,要請兩個結拜的弟兄也到家里來吃一頓。他老婆感到為難,說:“人來人往是人之常情,就是傾家蕩產(chǎn)請他們一次,我也沒二話可說。只是你看我們家里還有可傾可蕩的了嗎?讓他們看見,以后哪還能瞧得起你?只怕不大合適吧!”劉備覺得她說得有道理,想了想說:“不妨,我自有辦法應付他們!绷⒖探鑱韼讞l布袋,全都裝滿黃土,口朝下,成排豎在屋里。然后請來客人。
關羽、張飛第一次來到劉備家里,只見一間破茅屋,四壁空空,人在房中,可以早看日頭晚看星,炕上鋪草席,蓋爛絮,鍋碗瓢勺都缺口斷把,沒有一樣是完整的,可是卻有很多布袋,全裝得滿滿的,自然有點懷疑,便問那是些什么東西。劉備想糊弄過去,答道:“黃金!
關羽心里明白,不愿多話,趕緊端起酒杯,邊喝酒邊把話岔到了別處。不料張飛偏不知趣,硬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大哥,你別打腫臉充胖子。明擺著:你窮得上頓難接下頓,哪能會有這么多黃金呢?”過去摸了摸,口袋里邊梆梆硬,不禁半信半疑:“莫非真是黃金!”劉備難以改口了,只好一邊哼哼哈哈應付,一邊拉他說:“上席喝酒,上席喝酒!”
越拉張飛越不肯走,非弄個水落石出不行。他忽然雙手抱住布袋,猛一用力,翻了個口朝上,嘿,里邊果然裝的全是黃燦燦的金子,都是五十兩一個的大元寶!張飛趕忙又打開另外幾個布袋,全都是一樣!
劉備夫婦倆也都驚呆了:“果然是三人一條心,黃土也變金。?”關羽恍然大悟大悟說:“我看這是蒼天示意!只要我們永遠風雨同舟,就是天下也能打下來哩。這們還應該對天盟誓一次。”
(其實這只不過是劉備瞞著夫人,用泥巴捏出元寶再涂上金漆而已!你看關張這兩大傻冒,也不咬一口試試真假就信以為真,要是真有那么多金元寶,劉備還用賣草鞋?。
劉備住在樓桑村,村西有個大桃園。這時候正逢桃花盛開,花紅似火,生機勃勃,他們看中了這個地方,便在那里第三次結拜,海誓山盟,這才是桃園三結義。
三英戰(zhàn)呂布
話說虎牢關下,諸侯云集.天下豪杰,奉先神威。兩軍陣前,呂布身著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手持方天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真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大喝一聲“呂布在此,誰人前來送死!"話音未落,幽州公孫瓚,舞動鐵槊直取呂布,前去送死。呂布揮戟,戰(zhàn)不三合,公孫招架不住,撥馬敗退。呂布縱馬直追,危急關頭.忽聞一聲怒吼,"三姓家奴呂布休要猖狂,燕人張翼德在此!"
諸侯軍陣之中,一將飛出,圓睜環(huán)眼,,倒豎虎須,怒聲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張飛張翼德! 呂布舍棄公孫,疾取張飛。二將大戰(zhàn)五十余合,不分勝負,勢震八方。諸侯喝彩,聲蓋九天!士兵看得癡呆,鼓手擂得手酸! 當時惱了虎將關羽關云長,睜開鳳眼,豎起蠶眉,美髯飄動,喝聲如鐘,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催馬上前,夾擊呂布。剎那間,刀若閃電,矛似流星,奉先畫戟,更猶若猛虎搜山,神龍出海。時有兵刃撞擊,響徹八方,聲聞于天!關張奮力,二將酣戰(zhàn)三十回合,戰(zhàn)不倒呂布。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亂世之中,才知豪杰笑傲。
三英戰(zhàn)呂布
三人戰(zhàn)得難分難解之時,諸侯軍中,奮起一將,手持雌雄雙劍。劉備劉玄德,一馬當先,前來助戰(zhàn)。三英合力攻殺,意欲將呂布斬于軍前!
雖呂布雄勇無雙,無奈獨力難支。大戰(zhàn)多時,遮架不住。畫戟帶風,急取劉備,玄德急忙閃躲,再凝神看時,奉先已然縱馬殺出。正是放開玉枷脫蛟龍,反身飛上虎牢關。
虎牢關前,神將天威。桃園三英,兄弟揚名。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jīng)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度龂萘x》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于諸葛亮躬耕地(今湖北襄陽城西南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tǒng)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jù)地,對內(nèi)改革政治,對外聯(lián)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略思想的宏偉藍圖。
其后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后答應出仕,當時曹操已平定河北,決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為主將,于禁、李典等為副將,領軍十萬直逼南陽新野而來。當時諸葛亮雖有退敵之策,然而關羽、張飛卻輕視諸葛亮,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劉備令劍威服二人,使其各領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領軍通過,就以伏兵與火攻擊之。另外派遣趙云領老弱殘兵,擔任先鋒與夏侯惇交戰(zhàn),并詐敗撤退,引誘夏侯惇進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后方,焚燒物資,制造曹軍恐慌。交戰(zhàn)后,一切如諸葛亮所安排般發(fā)生。在夏侯惇與于禁領軍追擊時,位于后方的李典緊急通報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敵軍火攻,然而為時已晚,曹軍受制于道路狹窄,又處于樹木交雜之處,火勢一發(fā)不可收拾,死傷十分慘重,夏侯惇等將領敗逃回許都。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場戰(zhàn)役獲得了成功,此后劉備軍隊大勝而回。關羽、張飛兩人此時才佩服孔明的才智。見到孔明,兩人下馬便拜。
當然需銘記的是,《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虛構的成分很多。尤其當時社會動亂,百姓渴望仁義的君主,劉備恰好符合了他們心中理想君主的模樣。羅貫中就是堅持擁劉反曹的一個典型代表,他用丑化周瑜、司馬懿等一系列智者的方式、用上事例轉移(即將他人的功勞轉嫁到要贊美的人身上,如赤壁之戰(zhàn)、空城計、斬華雄)的方式,對蜀漢的人物進行一系列美化。
但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之優(yōu)秀文化來講,是需要三顧茅廬的,肯定這個事跡有著很多現(xiàn)實的進步積極意義。在教育界中是不朽的經(jīng)典,在老百姓里是不老的傳說。從更深遠廣大,更高境界來說,三顧茅廬是永遠不可能被否定的,不管歷史之有無,故事本身是會永放光芒--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