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jīng)歷
2000年,發(fā)行音樂專輯《遇見天空》。
2005年,發(fā)行曲目《青春木麻黃》。
2012年,發(fā)行曲目《寧靜之聲》。
創(chuàng)作作品
歌曲
歌曲名稱 | 簡介 |
---|---|
遇見天空 | 全新風(fēng)格的東方新世紀音樂,波麗露舞曲般的靈動,大場景的弦樂和高眺的中國笛對望,寫南橫的天空,也寫出作者的開闊。 |
溫泉 | 楊派新世紀音樂最新代表作,新世紀鋼琴王子林海溫情撥弄黑白鍵,煦煦泉暖涌上心頭,千禧年最撫平人心音樂,滌凈一切煩悶!蜃髑簵铄\聰◎編曲:范宗沛◎鋼琴:林海 ◎大提琴:范宗沛 ◎小提琴:李琪、藍國融、馬紀偉喜歡洗溫泉是這兩年的事,特別脫光衣服,浸身的那第一泡,直接又溫暖。 身邊有著這么一些朋友,常陪伴我走過人生無數(shù)歲月,他們的話語如溫泉般舒暢,寫這首曲子,算是對這些朋友的思念與在乎。 坐捷運到北投,要到逸村洗溫泉,得要步行15分鐘,沿途經(jīng)過溫泉公園,茂盛的樹林、熱騰騰的蒸氣及古雅的建筑,一邊走一邊想到泡泉的溫暖,也想到好友,這首旋律就自然的跑上來了。 |
櫻花雨 | 史上最受歡迎新世紀音樂臺灣國歌,非主流音樂打入金曲獎流行音樂最佳演奏曲入圍,1997年發(fā)表至今不斷熱賣,臺灣心靈奇跡。 (證嚴法師靜思語錄CF配樂) |
青草坡 | 排行榜冠軍演奏曲全新編曲演出版本,加入雙簧管的線條,更顯翠碧,胡琴、大提琴旋律交錯之間,逍遙春綠午后。 |
七星海 | 花蓮七星潭海景實地錄音,1999年最暢銷演奏曲暢快收錄,謹獻給最美的臺灣東海岸-心靈投宿的港灣。 |
木棉花 | 二月開滿五月木棉花,作者在驚喜之余譜下了這曲以男人為名的木棉花。木棉花,西方稱他男人花,卻是放肆情種。 |
七夕雨 | 溫金龍的二胡低回蕩漾,那雨,七月七日情,為何總夾帶著愛人輕淚,新世紀最美的愛情歌,不該、卻難免悲傷。 |
素顏鴿 | 楊錦聰最初創(chuàng)作曲,全新編曲演出,獻給摯友?此破椒惨慌樱涝诓恢挥X處,新世紀音樂女性主義代表作,你也在其中 。 |
沈睡森林 | 選自1999年最賣座的自然音樂專輯森林狂想曲,董運昌憂郁的吉他氣質(zhì),鋪陳著森林頑童臺灣獼猴的命運,終至無語 。 |
花舞 | 心情故事重新出發(fā),1997年暢銷單曲重新演繹,楊萬得的中國笛,讓人感受電影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中那美好的街頭漫舞15分鐘。 |
流星雨 | 東方星空獅子座流星雨,琵琶與楊琴聲聲催人,世紀末的盛宴,老天做東,很高興我們沒有缺席。很高興我們有自己的星空。 |
天堂島 |
榮譽記錄
音樂 |
?2009 第52屆 格萊美獎最佳傳統(tǒng)世界音樂專輯獎 風(fēng)潮唱片十鼓擊樂團《鼓之島》 (提名) 2009 第52屆 格萊美獎最佳封面設(shè)計獎 風(fēng)潮唱片《如來如去》 (提名) |
人物評價
《遇見天空》是楊錦聰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以來,首張個人專輯!队鲆娞炜铡肥菞铄\聰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以來,首張個人專輯。 匯集他6年來陸續(xù)發(fā)表的暢銷單曲:櫻花雨、七星海、沈睡森林、花舞等,并收錄2000年首度發(fā)表的最新創(chuàng)作:溫泉、天堂島、遇見天空,共12首作品。匯集他6年來陸續(xù)發(fā)表的暢銷單曲:櫻花雨、七星海、沉睡森林、花舞等,并收錄2000年首度發(fā)表的最新創(chuàng)作:溫泉、天堂島、遇見天空,共12首作品。 堪稱臺灣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專輯?胺Q臺灣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專輯。
一張是十鼓擊樂團的《鼓之島》入圍最佳傳統(tǒng)世界音樂專輯獎(Best Traditional World Music Album),另外一張《如來如去》則入圍了最佳封面設(shè)計獎,可說是華人音樂市場的最高榮譽。
入圍的這兩張,最難得的就是音樂獎項,是《鼓之島》,這是一個在臺灣臺南的一個鼓的音樂團體,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以臺南整個當?shù)氐墓适、傳說做成的。它整個特色就是,充份的把臺灣傳統(tǒng)的鼓樂,然后用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表達出一種張力,這樣的音樂可能蠻受評審的喜歡。第二是入圍了一個設(shè)計獎項,這是一張《如來如去》,是一張以佛教精神為主的一個創(chuàng)作,這張設(shè)計最難的是在它整個設(shè)計概念,是設(shè)計者用一整個禮拜的時間,然后畫出一個菩提葉,然后那個菩提葉,他畫出的是它的枝梗,背景就像是一個“空”,好像回到一個佛教想傳達的,人就是一個空心,就是一個很單純的,很自在的空間。那樣的設(shè)計概念符合全世界在發(fā)展一種很直、很質(zhì)樸,但是又有力的一種簡樸的設(shè)計主張。
個人看法
如果要讓華人音樂能夠推展到全世界的話,一般來說唱片公司有設(shè)在國外的話都是小唱片公司,像規(guī)模不像“五大”那樣,他們都全世界設(shè)有分公司,一般的途徑都是透過他們當?shù)亟?jīng)銷商。當時其實蠻湊巧的,因為在美國有一個20多年前的工作伙伴,剛好因為他到那邊求學(xué),嫁給老外,定居在洛杉磯,那時候就去跟她談,有沒有可能做一個“風(fēng)潮”,其實不敢做分公司,因為只有一個員工、兩個助手,助手還是工讀生。覺得如果你真的要做,把國外的市場真的經(jīng)營,還是需要local(本地)化,不只可以做銷售,還可以做宣傳或者活動這類的服務(wù)。那時的目標就是想說透過更直接的,譬如辦事處,有機會可以把像是“風(fēng)潮”或者是背后所有華人的音樂推薦給,特別是北美或者是外國人。那這部分對“風(fēng)潮”很重要的就是說,一個唱片公司的經(jīng)營,如果只是靠臺灣或者是華語市場,事實上有點小,那我們的視野為何不是說,同樣是做音樂,為何不能讓那個音樂市場輻射到整個全世界。那透過成立美國辦事處,就是在實踐那個能夠讓“風(fēng)潮”音樂邁向全世界,或者是分享、推廣到全世界一個很重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