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金寄水(1915—1987),詩人、作家、編輯,滿族,北京人。解放前,在北京以賣文為生;解放后,在北京市文聯(lián)編輯《說說唱唱》、《北京文藝》,1969年底退休。1974年與黃肅秋一起,應(yīng)邀到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參與校訂《本草綱目》;八十年代中期,與周沙塵合著《王府生活實錄》,寫過小說,有《紅樓夢外編之一——司棋》、《小桃園》等作品存世。
個人經(jīng)歷
金寄水是多爾袞的第十一世嫡孫,如果不是時勢變遷和家道衰敗的話,金寄水是手拿把攥要襲爵的。按照民俗專家金受申的說法,是“有資格從王府接到宮中當皇上的”的主兒,他也確實在王府中當了近十年的“世子”②,虛齡10歲時曾“恭代”其伯父在除夕家祭與清明掃墓中擔當主祭,有過當王爺?shù)捏w驗,出府八對宮燈引路,郊游四輛汽車跟隨。
金寄水的父親死于1923年,其伯父中銓又于1931年因盜賣祖墳里的陪葬品被判徒刑,下了大獄。所以,自從金寄水1925年隨全家遷出王府后,就不斷搬家,房子越住越小,乃至成年便只能居于斗室之中靠賣文為生了,可是,他活得瀟灑!熬乓话恕笔伦兒,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植下,溥儀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帝,成了民族罪人。一些喪失民族氣節(jié)的皇族貴胄跑到偽滿洲國去討封,然而,金寄水卻不為所動,并寫詩言志:“午夜捫心問,行藏只自知;此心如皎日,大地定無私!鄙蚺砟晔沁@樣描寫金寄水當年在東單三條24號居室的:“在這個院落的小小后院里,有一間依靠西墻南墻形成的直角搭蓋起來的小坡屋。小窗小門,貨真價實的斗室。住著清代開國元勛睿忠親王多爾袞的u2018末代世子u2019金寄水。金寄水,他把日本鬼子的威脅利誘置之瀟灑的一笑,說什么也不去祖宗發(fā)祥地的白山黑水之間充當u2018世襲親王u2019。他挺著一身窮而硬的瘦骨頭,在北京賣文為生,瀟灑地挺到解放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了北京城!
1966年,正當“文化大革命”風狂暴雨驟之時,自身命運尚且堪憂的金寄水卻登門看望病中的金受申。金受申哭了,說:“這年頭你還敢來看我,真夠朋友。”
1976年,周恩來總理逝世后,金寄水作詩悼念:“人心為史口為碑,千古完人豈易為,一曲悲歌《繡金匾》,聽來誰不淚雙垂。”須知,他作詩之時,尚未“一快虞廷殛四兇”。
金寄水的瀟灑還不止于此。吳曉鈴造訪金寄水住的崇文門外豆腐巷一間窄窄的西房時不無感慨:“顯赫一世的睿親王、皇父多爾袞的后裔清貧一至于此,人方憂之,而金寄水不改簞食壺漿之樂!编囉衙氛f金寄水“比如都混到一天兩頓窩頭一碗粥了,咸菜還要切得像頭發(fā)那么細,涼窩頭得切成片要用油烙著吃!
晚年的金寄水住在西直門外紫竹院附近的一座高高的居民樓中,將居室命名為“野石齋”,自覺“晚晴無限好”。有詩為證:
鳳城西北有高樓,薄醉憑闌易感秋。
畢竟晚晴無限好,閑云雖懶不知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