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曹登庸,字薌溪,河南光山人。清朝官員,書法家。以楷書、行書見長。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丁未科二甲第四名進士,咸豐七年(1857年)曾彈劾河南學(xué)政俞樾試題“割裂經(jīng)義”,使俞樾被罷職。
人物生平
曹登庸自幼聰慧,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丁未科二甲第四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后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年間,官至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以“直諫”之名蜚聲朝野。后因事以六部員外郎降補,閑居二十余年,卒于北京。
咸豐七年(1857年)曾彈劾河南學(xué)政俞樾試題“割裂經(jīng)義”,使俞樾被罷職。
工書法,以楷書、行書見長。
史料記載
1、《光山縣志約稿》卷二·出身表誤作甲辰,卷三·仕賢傳則誤作庚戌。
2、《光山縣志約稿》卷三·仕賢傳·頁十三:“曹登庸,字薌溪,登道光庚戌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充山西鄉(xiāng)試正考官,廣東鄉(xiāng)試副考官,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纂修,上書房行走,補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居臺諫十一年,直聲滿朝野,以獨上定陵工程,毋庸率議變更,惟在嚴(yán)防浮冒一折,御批不侯,會奏有意見長著以六部員外郎降補,自此罷職閑居二十余年,卒于京師。(登庸有奏折遺稿數(shù)十篇,不獨獬豸觸邪而指陳得失,尤具特識。民國十三年修志局尚有其稿,亂后遺失,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