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比爾·坎寧安
有著“街拍鼻祖”稱號的比爾·坎寧安(BillCunningham)出生于1929年9月。1948年從哈佛大學退學,到紐約從事廣告業(yè)。不久他辭去工作,隨美國軍隊一起旅行并服務于軍隊。后來他回到紐約,為芝加哥論壇報寫文章。在他寫作期間,比爾不僅為報紙撰寫時尚主題文章,同時拍攝照片反映美國街頭時尚文化。
比爾的專欄
“街拍鼻祖”
比爾·坎寧安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開始拍攝紐約街頭的時尚文化。
“最時髦的東西就是在街頭,不僅過去如此,將來也永遠如此。”說這話的人就是比爾·坎寧安。一個喜歡蹬著自行車,50多年來用相機記錄捕捉紐約街頭時尚風潮,進入耄耋之年的攝影師。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裝學院院長哈羅德·科達說:“街頭時尚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正是坎寧安拿起相機之時,他是記錄u2018普通人不同尋常穿著u2019的第一人!
美國著名時裝設計師奧斯卡·德拉倫塔說:“這座城市中,只有他(坎寧安)記錄了紐約近40年乃至50年的完整視覺歷史,全面反映紐約生活時尚。”
此外,他還參加紐約和法國巴黎時裝周活動,以便拍到“人們穿著的全景”。
轉折點
1978年是坎寧安街拍突破點。他在《紐約時報》雜志撰文回憶,有一天,他在街頭看見一名女子穿著一件漂亮的皮草大衣,“我想,看那肩部裁剪,多么優(yōu)美,但它也是一件普通大衣”。女子的出現引起圍觀轟動,他才發(fā)現,那是好萊塢著名影星葛麗泰·嘉寶。那一星期,坎寧安還拍到西班牙國王和拎著塑料購物袋的王后,在《紐約時報》獲得第一個版面。
拍攝方式
坎寧安自稱不是攝影師,但他的作品和他對待攝影的態(tài)度令不少同行稱道。
首先,他喜歡自己的拍攝對象,善于挖掘對方賞心悅目之處,正如一名朋友評價說:“比爾從未拍過一張令人痛苦的照片。
其次,坎寧安只用最簡單的攝影設備和材料。他的全部裝備是一部尼康35毫米單反相機再加一個50毫米鏡頭。膠卷都在紐約一家照相館沖印,然后到《紐約時報》掃描。
坎寧安的手很快,從不因為調整相機設置而讓人等候。他拒絕擺拍,不喜靜態(tài),因此照片總是充滿活力,動感十足。在執(zhí)行拍攝報道任務時,他拒絕接受任何饋贈,即便是一杯水。
他對名人不感興趣,他從不看電影也沒有電視機,和一般人的審美口味迥然。他說:“大多數人都有相同的品味,但是他們并沒有膽量去創(chuàng)意。”坎寧安熟知時尚的歷史,又以社會學的目光觀察社會的變化,于是他能夠敏感地發(fā)現那些即將消逝的,以及那些嶄露頭角的趨向。但是用他的話來說:“這些實際上不是我所思考的,我只關心看到的。我讓街頭對我講述什么。”
生活方式
盡管坎寧安總與時尚打交道,自己的生活卻只能用簡樸來形容。他是一個天主教教徒,他的信條就是:“錢是最廉價的東西。自由和解放才是無價之寶。”2011年3月上映的紀錄片《街拍鼻祖》(又譯《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全面展現了坎寧安的工作和生活。
難以想象,他住在一套一室公寓中,屋內沒有衣柜,沒有廚房,沒有盥洗室,除一張行軍床外,到處都是文件柜和存放照片的箱子。他從不下館子吃飯,衣服最多只有四套,最常穿的是一件多口袋藍色工裝。
人物逝世
2016年6月,在紐約逝世,享年87歲。
相關紀錄片
影片信息
片名: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BillCunninghamNewYork)
導演:理查德·普萊斯
主演:BillCunningham/安娜·溫圖爾/邁克·高仕
類型:紀錄片/傳記
制片國家/地區(qū):美國/法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1-03-16(美國)
片長:84分鐘
又名:街拍皇帝/街拍鼻祖比爾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關于街拍鼻祖比爾·坎寧安(BillCunningham)的紀錄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爾依然是紐約時報的一名攝影師,擁有自己的板面專欄“OntheStreet”以及“EveningHours”。他從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比爾的鏡頭下,不管你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你著裝出位有個性,比爾都樂于捕捉你的美。幾乎所有的時尚界人士都認識并尊重這位攝影頑童,就連著名時尚雜志Vogue的女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Wintour)也說:“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比欢,這樣一位幾乎把一生都獻給了時尚且功不可沒的老人,依然住在狹小工作室里,每天騎著自行車上街拍照,不過老人家卻覺得這樣最好,對他來說,拍照以外的任何事都無關緊要,能夠自由地捕捉新鮮,才是他的追求。
本片推出后深受歡迎,先后在悉尼電影節(jié)、南塔基特電影節(jié)、墨爾本國際電影節(jié)和阿布扎比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最佳紀錄片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