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特點
他的作品能道人之所未道,觸及社會的敏感問題,并以自己獨到的觀察和思索,帶給讀者一次又一次的心靈震撼。黃凡的作品產(chǎn)量驚人,題材廣、視野寬,曾多次獲得時報文學獎及聯(lián)合報小說獎。黃凡集選錄的〈賴索〉、〈將軍之淚〉是描寫人在政治運作中的渺小、被動與無助;〈晚間的娛樂〉、〈守衛(wèi)者〉、〈曼娜舞蹈教室〉是描寫都市生活中的失敗者或叛逆者的性格;《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則是后工業(yè)文明中人的心靈狀態(tài)的典型寫照。要了解臺灣當代都市社會與政治生活,黃凡的小說不啻是第一手指南。
創(chuàng)作歷程
黃凡于1979年以一篇短篇政治小說《賴索》闖入文壇后,便一直是80年代臺灣文學界中最受注目的作家。他的作品能道人之所未道,觸及社會的敏感問題,并以自己獨到的觀察和思索,帶給讀者一次又一次的心靈震撼。
黃凡自少年時代就開始廣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大學畢業(yè)后曾任職于食品工廠,因自認太重感情,干不成什么企業(yè)家或經(jīng)營者,于是棄工入文,居然成為80年代臺灣文壇最具代表性的作家(1981年大英百科全書年鑒如是推許)。
主要著作
單行本
《賴索》(1980)《黃凡頻道》(1980)《大時代》(1981)《零》(1982)《黃凡專欄》(1983)《傷心城》(1983)《天國之門》(1983)《自由斗士》(1983)《反對者》(1984)《慈悲的滋味》(1984)《上帝們:人類浩劫后》(1985)《我批判》(1986)《都市生活》(1987)《曼那的舞蹈教室》(1987)《東區(qū)連環(huán)泡》(1989)《你只能活兩次》(1989)《解謎人》(1989)與林耀德合著《財閥》(1990)《上帝的耳目》(1990)《冰激凌》(1991)《黃凡集》(1992)《黃凡小說精選集》(1998)《靈魂密碼》(2002)《躁郁的國家》(2003)《大學之賊》(2004)《貓之猜想》(2005)《黃凡后現(xiàn)代小說選》(2005)《寵物》(2006)短篇小說集
《賴索》、《大時代》、《自由斗士》、《都市生活》、《東區(qū)連環(huán)泡》、《你只能活兩次》
中篇小說
《零》、《慈悲的滋味》、《曼娜舞蹈教室》
長篇小說
《傷心城》、《天國之門》
科幻小說
《上帝門:人類浩劫后》及專欄選集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