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崔篆,涿郡安平人,生卒年不詳。王莽時,為郡文學(xué)。以明經(jīng)征詣公車,太保甄豐舉為步兵校尉,崔篆辭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戰(zhàn)陳不訪儒士。此舉奚為至哉?”遂投劾歸。其兄崔發(fā)以巧佞得幸于莽,為大司空。崔篆母師氏“能通經(jīng)學(xué)、百家之言”,王莽“寵以殊禮”,“賜號義成夫人,金印紫綬,文軒丹轂,顯于新世”。崔篆無奈便答應(yīng)接受“建新大尹”的官位。崔篆不想當(dāng)卻又不得不當(dāng),自嘆曰“吾生無妄之世,值澆、羿之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獨潔己而危所生哉”。 新莽末期,政治腐敗,不少官吏殘暴無道,遍地冤獄林立。琢郡崔篆出任建新大尹,他在巡視各縣時看到牢獄人滿為患,忍不住流淚嘆道:“刑罰無度,陷民于阱。百姓何罪,遭此苦難!”于是不顧個人安危,主動攬下干系,為百姓平反,先后拯救了2000多人。他的僚屬們都十分害怕,紛紛叩頭求他不要這樣做。崔篆慨然日:“如果殺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這是我的心愿!我有什么遺憾的呢?” 易學(xué)史上的重要典籍《易林》,學(xué)術(shù)界一直對其作者存在不同的意見,胡適將《易林》的作者斷歸于新莽時期崔篆。 翻譯 東漢王莽時,政治腐敗,不少官吏殘暴無道,遍地冤獄林立。琢郡崔篆出任建新大尹,他在巡視各縣時看到牢獄人滿為患,忍不住流淚嘆道:“刑罰無度,陷民于阱。百姓何罪,遭此苦難!”于是不顧個人安危,主動攬下干系,為百姓平反,先后拯救了2000多人。他的僚屬們都十分害怕,紛紛叩頭求他不要這樣做。崔篆慨然日:“如果殺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這是我的心愿啊!我有什么遺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