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雪燃,男,當代作家。本名張學成,祖籍四川省威遠縣,現居重慶市 綦江區(qū),供職綦江日報社。
已出版的作品:
2004年2月,出版長篇小說《美院女生》(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2004年4月,出版長篇小說《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2005年6月,出版長篇小說《美院制造》(華文出版社出版)、
2005年8月,出版長篇紀實文學《淺嘗青果滋味——大學同居調查》(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2010年5月,出版長篇小說《80后的火紅年代》(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出版長篇小說《新聞的第3只眼》(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0年8月,出版長篇小說《離殤》(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0年12月,出版人文探秘、攝影于一體的全彩書《古劍山探秘》,(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
2012年2月,出版長篇小說《版畫情緣》(團結出版社)
從1992年開始,在《法制日報》、《中國社會報》、《記者寫天下》、《家庭》、《知音》、《中國婦女》等90多家報刊上發(fā)表社會紀實、服飾美容、時尚美文1000余篇。
曾為《家庭醫(yī)生報》、《現代服裝》、《中國編織》、《旅游新報》等多家報刊特約撰稿人。2007年-2009年為《奧秘》雜志特約攝影記者;2006年-2007年為《中國服飾報》特約記者。目前在全國旅游、科普等雜志上發(fā)表攝影作品1000余張。
2010年,長篇小說《80后的火紅年代》入選“江蘇省首屆職工讀書月活動”指定書目。
雪燃的座右銘是:執(zhí)著追求不一定能成功,但放棄了就一定不會成功。
電腦成就了我的作家夢
我從小就有一個當作家的夢想。
1993年10月,重慶松藻礦務局一名少年,5歲時被人販子拐賣到河南省 清河縣的一個偏僻山村,6年后他又神奇般的歸來了。征得學校領導同意后,我對該少年及家人進行了3次采訪,寫下3000多字的長篇通訊《劫后歸來話辛酸》!吨貞c晚報》、《中國煤炭報》等相繼發(fā)表了該文。這是我第一次在報刊上發(fā)表長稿。這次成功激發(fā)了我的寫作熱情。后來,我采寫的《山城出租摩托車掃描》、《“新娘”只有十三歲》、《十三歲的殺人兇手》、《形形色色的路邊藝人》等長篇通訊在《記者寫天下》、《中國社會報》、《中國法制報》、《奧秘畫報》等報刊上相繼發(fā)表。看到這些發(fā)表的文章,我心里就有一種成就感,就有一種寫作的沖動。這些年來,我在全國各地近百家報刊上發(fā)表了十多萬字的文章,內容涉及經濟、情感、法制、教育領域和服飾美容等方面。
1998年,我用稿費買了一臺當時讓許多文學愛好者羨慕的舊電腦,為了學會使用,我還專門去參加電腦培訓班學習,特別學習五筆輸入法打字,增添了打印機。但那時候的報刊編輯們怕作者一稿多投,有的報刊還特別申明“拒絕打印稿”。
2000年元旦,我鳥槍換炮,花6000多元錢買了一臺Pentium4處理器1.8HZ,80GB硬盤,526MB內存,14英寸彩顯的電腦和彩色噴墨打印機,也開始了上網沖浪,開始了上網查找資料和到BBS上發(fā)表文章。那時候是拔號上網,網速特慢,有一個月我花了700多元錢的網費。與此同時E-mail投稿也悄然興起,一些報刊編輯也慢慢接受了電子文檔和打印稿。
到了2002年,我再次更換了電腦,也安上了寬帶,報刊編輯部也基本上實行了無紙化辦公,網上投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有的報刊還特別申明“拒絕手抄稿”。那時候我也徹底告別了手寫稿、信封投寄的歷史,書柜里再也找不到成堆的手稿了。電腦、網絡成了我寫作的必備工具,使我的寫作如虎添翼。這年我開始了長篇小說《美院女生》的創(chuàng)作,因為是第一次創(chuàng)作長篇,心里沒底氣,不知道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小說。后來有朋友建議我把小說稿貼到BBS上去,看看網友的反響。我沒有想到的是,小說上網后網友們的評價相當高,點擊率也不斷攀升。我開始用QQ在網上和編輯、讀者交流創(chuàng)作體會。網友們的認可給了我極大的寫作動力和熱情,我又開始了繼續(xù)寫作,小說還沒有完成,中國電影出版社的編輯張寧就發(fā)給我E-mail,詢問小說寫作情況。2004年2月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社了《美院女生》。這以后電腦成了我寫作的必備工具,這些年來我勤奮寫作,先后出版了《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美院制造》、《淺嘗青果滋味——大學同居調查》等6部長篇小說和紀實文學。我的成功也倍受社會關注,全國許多報刊雜志都紛紛給我來函、來電約稿,報刊編輯的信任給我極大的鞭策,使我認真努力地完成每一次約稿。
如果不是網絡寫作,《美院女生》也得不到網友的認同,更不會得到出版社的青睞,也許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功?梢哉f,我執(zhí)著追求作家夢的過程,也見證著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媒體和出版業(yè)的發(fā)展歷程,濃縮了眾多作家寫作方式的變革。從使用第一臺電腦開始,我已更新換代了4臺電腦。從2006年3月開始,我用上了攜帶方便的筆記本電腦,用上了無線網絡上網,寫作、讀書更加輕松自如。
如今,我家里仍然放著4臺更新換代被淘汰下來的電腦,幾次都想賣給收舊貨的人,但心里又舍不得,因為這些舊電腦見證著我從一位文學愛好者成長為作家的歷史。
記者采訪
雪燃說:“從教師到作家再到記者編輯,說是一個奮斗過程,還不如說是一種磨礪的經歷。人生的快樂其實就是在不斷的追求中獲得的。我之所以要用雪燃來作為筆名,表達的就是這種心路歷程,雪地燃燒,那是需要相當的能量和勇氣的,我有這種勇氣,但沒有這種能量,所以我只能堅持,把別人用于打撲克玩麻將的時間,用來學習和寫作,聚集能量,厚積薄發(fā)!庇浾咴诓稍L中還得知,雪燃歷時一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反映留守兒童現狀的長篇小說目前也正在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之中。
雪燃在給讀者簽字時最常寫的一句話是:“執(zhí)著追求不一定能成功,但放棄了就一定不會成功!彼f這句話其實也是他勉勵自己的座右銘。二十多年來,他就是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使自己不斷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坝兄菊卟灰欢苁戮钩,但只要堅持不懈,只要努力去做好,就一定能事竟成!毖┤既缡钦f。
如今的雪燃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但他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追求沒有止步,創(chuàng)作出能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作品來,才是他追求的更高目標。
記者張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