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逢干,天臺縣白鶴鎮(zhèn)人,寧夏石嘴山市政協(xié)委員,寧夏石嘴山市大榆樹溝煤炭產(chǎn)銷公司董事長,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輟學務農(nóng),18歲時從十幾戶鄉(xiāng)親那里借到100元錢,開始去紹興市掘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多年來,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為家鄉(xiāng)鋪路建校,幫困助學,澤被鄉(xiāng)梓。
陳逢干有“兩重身份”:一個是事業(yè)有成的商人,人們眼中有錢的“煤老板”,產(chǎn)業(yè)涉及能源、化工、制造、醫(yī)藥等多個領域;一個是熱心公益的慈善家,寧夏最大的非公募基金會“寧夏陳逢干大學助學基金會”的創(chuàng)立者,2005年、2006年兩屆全國十大慈善人物之一。
立志
陳逢干出生在浙江省天臺縣的一個貧困農(nóng)家,小時候還曾走村過街要過飯。要飯人愛聽要飯的故事。有個故事說的是過去有個叫夏雨的財主,派長工春風去收租,春風卻把所收租金以夏雨的名義捐出去修橋鋪路。后來夏雨家敗落了出去要飯,只見一路上都刻著“夏雨路”、“夏雨橋”字樣,人們爭著請夏雨去家里作客。
陳逢干每次聽到這類民間故事都深受感動,暗下決心:自己長大后一定要掙大錢,掙了錢也一定要施舍出去修橋鋪路做好事。18歲那年,陳逢干下海謀生。憑著自己的誠信與勤勞能干,他很快闖出了一片天地。剛剛有點錢的陳逢干,就到處施舍,逢家鄉(xiāng)修建橋梁道路必捐,開始實現(xiàn)孩時的愿望。
記錄
1990年,贊助村里修路0.5萬元。
1991年,村小學失火,他救助了0.2萬元。
1998年,捐資30萬元修建4公里通村柏油路。2001年,捐資1.7萬元助天臺縣左溪小學買桌椅,改善學校教學設備。
2002年,捐資0.2萬元助天臺縣杜家莊村修路;天臺縣二甲村火災,他捐資2萬元給受災戶解決臨時生活困難。
2003年,捐資1.8萬元安裝村街路燈,捐資0.5萬元助天臺縣左溪村修筑溪灘大壩,捐資0.5萬元助天臺縣后門王村造橋,捐資2萬元助天臺縣寶通村修路;捐資0.4萬元修建天臺縣左溪村老人活動室。
2004年,捐資4萬元助天臺縣念羅村修路。
2005年,捐資5萬元助天臺縣蟹坑梁村修路;捐資4萬元助天臺縣左溪幼兒園,捐資30萬元助天臺縣白鶴小學建設;捐資1.5萬元助天臺山戲劇團,還向天臺縣慈善總會一次性捐贈善款100萬元。
陳逢干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的合作方——寧夏大學慈強社捐資5萬元;資助寧夏鹽池縣60年來唯一考上清華大學的貧困學子黃浪潮每年1.5萬元,直至他大學畢業(yè)。
2005年4月15日,陳逢干發(fā)起成立了“寧夏陳逢干大學生助學基金會”,個人每年拿出300萬元人民幣,專門用于資助寧夏當年考入大專院校的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學生,每年解決860位寧夏貧困大學生的入學難題。他還在浙江家鄉(xiāng)為公益事業(yè)捐款共200多萬元,救助家鄉(xiāng)災民,為家鄉(xiāng)建設鋪路,幫扶家鄉(xiāng)的弱勢群體。
2006年,捐資10萬元助左溪公路修建,捐資10萬元助天臺縣西岙村修路。 捐資10萬元幫助天臺縣左溪上新屋村18戶火災群眾重建家園,解決他們的臨時生活困難。
2012年4月13日,陳逢干在湖南衛(wèi)視《天聲一隊》節(jié)目中,先后捐款40萬、60萬元,合計100萬,幫助偏遠鄉(xiāng)村小學購買校車。
連續(xù)九年獲得中國十大慈善家稱號
第十一屆中國慈善榜近日發(fā)布,寧夏慈善家陳逢干榮獲“2013年度中國十大慈善家”稱號。自2006年以來,陳逢干已連續(xù)9年獲得這一榮譽,成為中國獲此殊榮次數(shù)最多的人。
石嘴山大榆樹溝煤炭產(chǎn)銷有限公司董事長、寧夏慈善總會副會長陳逢干,自2005年成立了寧夏首家私募基金會以來,每年捐資300萬元資助寧夏貧困大學生,目前已資助7000余名寧夏學子。2012年,陳逢干又在新疆成立大學生助學基金會,每年投入500萬元資助家庭困難大學生。
第十一屆中國慈善榜共有中國慈善家捐贈榜、中國企業(yè)慈善榜、中國明星慈善榜等三張榜單,上榜企業(yè)家212位,捐贈總額約61.33億元;上榜企業(yè)760家,捐贈總額約74.75億元;上榜慈善明星100位。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以3.7億元的捐贈額榮獲新一屆“中國首善”稱號。由公益時報社發(fā)布的“中國慈善榜”是中國最權威慈善榜之一,從2004年開始編制發(fā)布。
個人榮譽
2012年第七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陳逢干已連續(xù)三次榮獲中華慈善獎,連續(xù)6年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慈善家。
個人語錄
我不是最有錢的人,但我要做最有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