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事件
事跡
1999年,傾其所有外加借貸,投資125萬元,在東辛寨村建起占地15畝的平鄉(xiāng)縣特教學校,免費招收盲童,7年中培養(yǎng)150多位殘障兒童成為有用之才。
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鳳凰衛(wèi)視等20多家媒體報道了他的事跡,2006年被評為“感動河北”年度人物,2007年當選“感動中國” 候選人。
一個盲人,生活自立就不易了,為啥辦特教學校?
———“我就是盲人自立的活教材。把經(jīng)驗傳授給他們,會改變多少家庭。
如果不是雙目失明,穆孟杰還是很“帥”的。
幼時的他,是個聰明活潑、招人喜愛的小男孩。不幸的是,4歲那年,他患上了視神經(jīng)萎縮,雖然家里到處求醫(yī)問藥,7歲時,他還是雙目完全失明。
可穆孟杰是個不服輸、有倔勁的人。13歲那年,他開始離家闖蕩,四處拜師學藝,學會了按摩針灸、吹拉彈唱。他從一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說書賣唱、給人看病,十幾年漂泊磨礪,竟也掙下了一份小康家業(yè),給父母蓋了房、打了井。直到1995年,他才領(lǐng)著媳婦和兒子回到了老家,在村里扎下根。
沒想到,安穩(wěn)了沒多久,穆孟杰做出了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創(chuàng)辦一所專門招收盲人的特教學校。
妻子曹清香說啥也不同意:一個盲人,生活自立就不易了,還辦啥特教學校?
穆孟杰理解妻子的擔心,可他卻始終放不下辦學的念頭。
他忘不了,自己失明后,只能整天窩在家里,吃飯得有人端、上廁所得有人領(lǐng)、常把衣服反著穿、走路不敢邁大步。那時候,常聽爹娘長吁短嘆:“俺們老了,你可咋辦呀……”
他忘不了,他鬧著要上學,父親領(lǐng)他到了學校,懇求老師收下,學校卻說什么也不收。學校沒人懂盲文,教不了,爺兒倆只好悻悻而回。
他忘不了,12歲上他和幾個伙伴兒一起放羊,由于看不見,自家的羊竄到麥地里啃了麥苗,結(jié)果被生產(chǎn)隊長罵“眼看不見啥也干不了”。
他忘不了,那年他正在外流浪學藝,聽說保定盲人學校招生,考試合格后可以入學,便興沖沖地報了名,并且考試成績合格?蓪W校告知要交600元的學費,每月還要掏18塊錢的生活費,他一下子傻了眼。也就是那時候,他發(fā)誓掙錢了說啥也要辦個盲校,讓沒錢上學的農(nóng)村盲孩子都有學上。
妻子不同意辦學,穆孟杰不急,只是一逮著機會就向她念叨:“盲人只有擁有一技之長,才不會是家庭的累贅、社會的包袱。我就是盲人自立的活教材。把經(jīng)驗傳授給他們,會改變多少家庭!”曹清香見拗不過他,只好答應先在家里招幾個盲童試試。
1997年春,經(jīng)多方打聽動員,穆孟杰把附近村的三個盲童領(lǐng)進了自己的家門,與他們同吃一鍋飯,同住一個院,教他們用筷子吃飯、在盲杖的輔助下聽聲音辨方向安全地走路、教他們學吹拉彈唱……半年后,三個孩子有了顯著進步,不僅掌握了用筷、穿衣、疊被、走路等生活自理能力,還學會了簡單的盲文拼讀、彈唱等,家長們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地感謝。
穆孟杰和曹清香都很高興。穆孟杰趁機說服妻子,決心籌辦正規(guī)化、上規(guī)模的特教學校。
干事兒難,盲人干點事兒更難,一個個難關(guān)是如何闖過來的?
———“其實只要你覺得一件事兒值得做,就愿意付出一切代價,再難也不覺得難!
獨自行走在平鄉(xiāng)縣特教學校的校園里,穆孟杰甚至不需要盲杖。為這里奮斗、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年,他實在太熟悉不過了。
1997年夏天,穆孟杰開始跑辦學的手續(xù)。
取得辦學資質(zhì)、找辦學的地方,哪一個都不是簡單的事!耙粋健全人想干點兒事都不容易,他一個盲人能行?”村里人議論紛紛。
可穆孟杰認準了就絕不回頭。他一次次往縣城跑,成了一些部門的常客,甚至連門衛(wèi)都和他成了熟人。當年8月的一天傍晚,下著大雨,他從縣城跑完手續(xù)后往家趕,從離家四五里地的北柴村下了車,踉踉蹌蹌摸索著走了一個多鐘頭,才回到家。其間還一個趔趄摔到了泥窩里,鼻子都摔破了。妻子心疼得直掉眼淚。他卻嘿嘿一笑:“沒事!這么多年走南闖北,不知摔了多少次,我早習慣了!
手續(xù)批下來了,通過村里協(xié)調(diào)租了地,1999年9月19日,學校開始動工建設(shè)。沒成想,建設(shè)過程中,材料費和工錢不斷上漲,大大超出了預算,穆孟杰把自家七八十萬元的家底兒全投進去不說,還欠下了一屁股外債。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年4月,學校主體工程即將完成,又因為欠了很多工程款,建筑隊要撂挑子。穆孟杰只好一邊給建筑隊說好話,一邊趕快籌錢?捎H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貸款也很難申請下來,他思來想去,只好向鄰近各縣的盲人協(xié)會求助。大伙兒一聽是為盲人辦好事,紛紛借款,很快解了燃眉之急。
2000年8月25日,投資125萬、占地15畝的學校舉辦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國歌嘹亮,鑼鼓鏗鏘,穆孟杰不禁喜極而泣。
可接下來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
由于農(nóng)村家庭一般不愿為盲孩子在教育上多投錢,穆孟杰一開始走的是“以學養(yǎng)學”的路——— 學校既招健全學生又招盲人學生,健全學生收費,盲人學生免學費。農(nóng)村義務(wù)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后,健全學生生源急劇減少,“以學養(yǎng)學”的路走不通了,學校支撐下去日益艱難。不少人勸穆孟杰:不如把盲孩子們遣散,把學校賣了或轉(zhuǎn)租出去。他一度也很糾結(jié),但想到學校剛剛有了一點成績,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守,將學校辦成了純粹的特教學校。
來源:河北新聞網(wǎng)
由于學校能給的待遇低,留不住老師是個大問題。穆孟杰決定“全家總動員”。侄女穆麗飛2008年中專畢業(yè),正愁找不著工作,穆孟杰就動員她來“幫幫忙”,這一幫就沒有停下來。兒子穆華飛上高中時成績優(yōu)異,穆孟杰又反復做他的工作,讓兒子報考了南京特殊教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畢業(yè)后也回到學校任教。
十幾年了,辦學過程中的坎坎坷坷,穆孟杰究竟是怎么扛過來的?面對記者的提問,他想了想,笑道:“其實只要你覺得一件事兒值得做,就愿意付出一切代價,再難也不覺得難!
使230多名盲孩子勇敢走向社會、自食其力,有啥“魔法”?
———“看不見還不是世界上最壞的事。不能用陽光融化這些孩子心中的堅冰,才會給他們留下終生缺憾!
走進平鄉(xiāng)縣特教學校,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處的設(shè)計都那么體貼入微。宿舍門前的盲道上,每隔一段路都埋著一兩根略微凸出地面的鐵管兒。這是為啥呢?穆孟杰解釋說:“這是我自己琢磨的一種提示性標記,埋兩根管兒的地方,是提示學生一旁有水龍頭;一根管兒,提示馬上到宿舍……只要學生踩到鐵管兒,該怎么走,心里就有數(shù)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磕碰!
或許因為自己是盲人,穆孟杰更清楚該怎樣關(guān)愛學生、教育學生。
付麗梅被家人送到學校的時候,已經(jīng)12歲了。可由于常年待在家里,她不但連簡單的數(shù)數(shù)都不會,分不清方向、不敢走路,還不愿說話、不愿和老師同學接觸,非常自閉。穆孟杰清楚,盲人容易自閉,尤其是半路失明的孩子。如果不用陽光驅(qū)走她心靈的黑暗,她就不能邁出自立自強的第一步。于是,他給付麗梅單獨安排教學計劃、親自任教!靶≡睢背粤私荒,付麗梅終于能和其他同學一起上課了!翱床灰娺不是世界上最壞的事。不能用陽光融化這些孩子心中的堅冰,才會給他們留下終生缺憾!蹦旅辖芙(jīng)常這樣開導老師們。他說,搞特殊教育,不但要有耐心,還要付出十足的愛心。
到特教學校任教之初,穆華飛躊躇滿志。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fā)現(xiàn)情況比自己預料的要復雜得多。在常人看來非常簡單的事兒,對盲人來說竟是那么難學。他開始沒了耐心,煩躁不安!白,我去上課,你瞧著。”穆孟杰沒有批評他,而是選擇了給他做示范。穆華飛沒有想到,爸爸上課時是那么平和慈祥,那種表情是他們兄妹都很少見到的。爸爸不厭其煩地講,學生一遍學不會他講兩遍,兩遍不行三遍,語氣始終那么平和,甚至學生自己都煩了,他卻還說“沒事,咱歇一會兒再學”。穆華飛終于找到了自己和父親的差距:父親對盲人學生的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自己只是停留在了盡職盡責上。
正是這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重新鼓起了一個個盲孩子希望的風帆。
南和縣的崔海水,在14歲那年因意外導致雙眼視網(wǎng)膜脫落而失明。這巨大的打擊,讓他一時難以接受,整天躺在家里,一句話也不說,有時還會突然嚎啕大哭?粗⒆油纯嗟臉幼,父母也是心如刀割,卻不知道怎么辦。后來,經(jīng)人介紹,父母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把他送到了平鄉(xiāng)縣特教學校。沒成想,僅過了一周,父親崔章全到學?此麜r,他已和同學們有說有笑了。3個月之后,海水從學校放假回家,還主動和前去探望的鄉(xiāng)親們搭話,讓崔章全夫婦倆喜出望外。畢業(yè)后,崔海水又留校當了老師,掙了錢,娶了媳婦。崔章全夫婦激動地說:“穆校長給了海水第二次生命!”
變化何止一個崔海水!12年來,從這里畢業(yè)的盲人學生已有230多名。他們走向社會,自立自強,不少人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周立良在正定老家自己開了一家按摩店,一年能掙六七萬;史國忠娶了媳婦,前不久當了爸爸;史華朋取得了高級按摩師資格證,是北京一家按摩店最受歡迎的師傅……一個個學生,迎來了新的人生。
每逢春節(jié)或穆孟杰的生日,他的手機就會響個不停,來自天南海北的學生們的祝福,讓他應接不暇。一些學生還相約回到學?此。穆孟杰說,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刻,與學生們侃侃大山,再喝上幾兩小酒,他的心都要醉了。
盲人的一盞燈
盲童在進入學校之前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這時就要在教學當中打破常規(guī),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所以穆孟杰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怎樣用盲杖怎樣走路地歌謠,教給他們,然后再反復地練習,一般來說半個月就能學會走路和盲杖。比如用杖歌“平活安全串云游,用杖方法記心頭,一步走懸揚扇子面,二步走鳳凰三點頭,兩邊打一打,中間收一收,井坑泥水試著走,障礙事物難碰頭,人多擠密,碎點稀泥,預防安全小心注意”。
教這些殘疾兒童需要投入比教正常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要更多的耐心。在穆孟杰的人生字典里從來沒有“屈服”這兩個字,他的世界已經(jīng)不再黑暗了,靈魂的光明指引他和他的盲孩子們走上了通向光明的五彩之路,而無論這條路會有多少挫折與艱難,他都將會一直堅定走下去。
2005年他又籌資數(shù)萬元,建起一棟教學樓,專設(shè)殘疾人職業(yè)技術(shù)免費培訓。既建有律動室、語訓室、體能室、職教室、微機室、圖書室、光盤播放室和音樂室,是當?shù)剞r(nóng)村唯一一所殘疾人培訓學校。把學生培養(yǎng)成殘而不廢,讓學生融入社會成為自尊、自強、自信、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為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樹立榜樣,是穆孟杰創(chuàng)辦學校最大的目的。
2009年他又投資100萬籌建了殘疾人就業(yè)技能講習所,為殘疾人就業(yè)鋪平了道路。專職殘疾人職業(yè)技術(shù)免費培訓,讓不同年齡的殘疾人都能到特教學校培訓學習。學成以后,將為當?shù)乩先醪執(zhí)峁┌茨χ委煛?010年6月10日正式開業(yè)。
獲得榮譽
2003年被邢臺市委評為“雙十佳自強先進個人”
2004年榮獲“邢鋼杯邢臺市首屆盲人說書大賽二等獎”
2006年的“感動河北”評選中當選為“感動河北十大物”
2006—2007年度被評為“平鄉(xiāng)縣宣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
2006年被邢臺市精神文明建設(shè)委員會評選為“邢臺十大好人”
2007年被中共平鄉(xiāng)縣委人民政府授予“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先進個人”
2007年榮獲平鄉(xiāng)縣“創(chuàng)業(yè)精英稱號”、入選為“感動中國”候選人。
2008年被選為“感動中國8300萬十大新聞人物”。
2008—2009年度被邢臺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2009年度榮獲邢臺市第二屆“盲人說書大賽一等獎”
2009年度榮獲“全國自強模范” 稱號
2010年度榮獲“邢臺好人” 稱號
2010年度榮獲“平鄉(xiāng)縣十大好人”
2010年度榮獲邢臺市第三屆“盲人說書大賽一等獎”
面對諸多的榮譽,穆孟杰沒有沉醉其中。他感到壓力更大了,信心也十足了。為了殘疾人事業(yè)更努力的去奮斗、去拼搏。正可謂,“百尺竿頭與時俱進”。不為名、不為利、只為盲人爭口氣。不怕苦、不怕累、只為盲人不受罪。不怕黑、不怕暗、要為盲人做貢獻。為了一切的殘疾人,為了殘疾人的一切。
平鄉(xiāng)縣特教學校里,那一排排毛白楊參天聳立,綠蔭如蓋。那是他創(chuàng)辦特教學校時栽下的,已經(jīng)13年了。那白楊樹力爭上游、百折不饒、倔強挺立的品格,不就是穆孟杰自強不息、勇于擔當精神的寫照嗎?
穆孟杰和他的盲人學校,以大智大勇,大愛大善,擔當起盲人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為盲人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