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郤成子,春秋中前期晉國卿大夫,圓滑卻又不失原則的穩(wěn)健政治家。
郤氏本是晉國公族,郤缺的祖父郤豹因戰(zhàn)功封于郤邑,立郤氏。郤豹嫡子郤芮為晉惠公的股肱之臣,惠公手下的智囊。后晉惠公死后,公子重耳奪位,是為晉文公。郤芮因多次參與迫害晉文公之事,深恐朝不保夕,竟與黨羽呂省謀殺晉文公,后陰謀敗露,郤芮、呂省皆殞命。其齡尚幼的郤缺受到牽連,被下放至田間,耕躬于冀野。
無辜的郤缺在田間辛勤的勞作,一天晉文公的良臣胥臣剛好路過,看見郤缺的夫人送飯到田間,父親二人相敬如賓。胥臣回朝就像晉文公推薦郤缺,稱郤缺是有德的君子。文公決定不計前嫌,啟用郤缺。
之后郤缺在晉文公、晉襄公兩代屢立功勛,逐漸成為晉國朝堂不可或缺的全才。而郤缺才干的全面展現(xiàn)則是處在趙盾內(nèi)閣時代。
前618年,晉國發(fā)生暴亂,先都派刺客刺殺先克,趙盾對朝中的反趙勢力進(jìn)行大清剿,先都、梁益耳被殺,箕鄭父、士榖、蒯得出亡。六卿將佐一夜間出現(xiàn)大量空缺,趙盾直接提拔郤缺為上軍將,作為卿士參與國政。
在此后晉國的各大政治決策與軍事戰(zhàn)役中,趙盾都把郤缺看成腹心,郤缺的“示德諸侯”政治理念得到了展現(xiàn)的舞臺。從618年入六卿起,直至前601年,郤缺一直善于揣摩上司趙盾的心理,從未與趙盾發(fā)生過劇烈矛盾,成為趙盾擴(kuò)大政治勢力過程中的重要副手。
前601年,趙盾將死,撇開荀林父,直接提拔時任上軍將的郤缺為中軍元帥,郤缺執(zhí)政。與趙盾心有靈犀,郤缺踢出胥克,將趙盾的兒子趙朔拉入六卿,佐下軍,以此作為對趙盾的報答。
禍不單行,就在郤缺執(zhí)政的第二年,晉國國主晉成公崩逝,公子據(jù)被立為晉侯,是為晉景公。
歷史證明晉國的多事之秋便是楚國人蠢蠢欲動之時,郤缺執(zhí)政綱領(lǐng)便是對諸侯首先示之以德,如不服從霸主,必須武力討伐,示之以威,諸侯服從霸主,則應(yīng)多方懷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惠。這種政策的出臺極大地緩解了與諸侯的摩擦和與楚國的競爭壓力。果然就如郤缺所料,楚莊王不論怎樣用兵,大部分諸侯還是歸附晉國,郤缺成功的保住了晉國霸權(quán)。
前597年初(一說為前598年末),賢臣郤缺撒手人寰,中軍佐荀林父繼之執(zhí)政,郤缺嫡子郤克入六卿,為上軍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