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欒黡
性別:男
死亡年月:前556年
國籍:中國
時代:春秋時期
籍貫:晉國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將軍
個人簡介
欒黡,欒氏,名黡,號欒桓子。欒書之子。
前575年,鄢陵之戰(zhàn)之時,他向魯國乞師,前573年,晉悼公繼位,欒黡為公族大夫。前572年,欒黡率晉軍聯(lián)合魯國、衛(wèi)國、曹國、莒國、滕國、薛國、邾國,幫助宋國華元攻打在彭城的魚石。
前564年,參與晉國、齊國、魯國、宋國、衛(wèi)國、曹國、莒國、滕國、薛國、邾國、杞國、小邾國十二國諸侯伐鄭國。
前560年,為下軍將。
前559年,他參與晉國、齊國、魯國、宋國、鄭國、衛(wèi)國、曹國、莒國、滕國、薛國、邾國、杞國、小邾國十三國諸侯伐秦國,因其弟欒針之死與,范宣子、士鞅父子交惡。
前557年,隨荀偃在湛阪之戰(zhàn)大勝楚軍。娶范宣子之女,生欒盈。
欒姓起源
欒(Luán 欒)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后裔,是用封邑作為姓氏的。西周的時候,州文王的兒子唐叔虞被封在晉,建立晉國,他的后代有靖侯。晉靖侯的孫子名賓,被封于欒邑(今天的河北省欒城一帶),世稱欒賓。他的后代于是以封邑地為姓氏,稱欒氏。世代為晉國卿士,逐漸成為欒姓望族。
2、春秋的時候,晉國大夫欒書的后代。
3、出自姜姓,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為姓氏的。西周的時候,姜子牙被封于齊,建立齊國。春秋時,齊惠公的兒子名堅,字子欒,他的子孫用他的名字的“欒”作為姓氏,成為欒氏的一支,望族出于西河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