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徐亦蓁,江蘇昆山人。1894年1月5日出生于一個基督徒家庭。1915年就讀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女大"),主修歷史、副修心理學;是該校1919年第一屆五名畢業(yè)生之一。
徐亦蓁于1922年赴美國深造,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主修教育行政,副修心理學;1923年獲教育碩士學位;貒笤谏虾氖陆逃ぷ,先后主管盲童學校、教會免費學院及孤兒院等。1924年與骨科專家;萆t(yī)生結婚,積極參與;萆鷦(chuàng)辦的骨科醫(yī)院的募捐與籌建工作。上海骨科醫(yī)院是當時遠東第一所現(xiàn)代化專科醫(yī)院。
1928年,"金女大"董事會改組,徐亦蓁被選為董事會主席;同時吳貽芳當選為"金女大"校長。二人密切合作,為"金女大"的發(fā)展而努力。1937年,;萆t(yī)生不幸病故,獨子康生尚不滿10歲?谷諔(zhàn)爭爆發(fā),滬寧一帶頻遭敵機轟炸。徐亦蓁抑制個人悲痛,擔任國際紅十字會上海分會執(zhí)行委員、難民營衣服工作組負責人;也是志愿護理大隊長、搶救負傷市民醫(yī)院院長,全國學生及孤兒救濟會主席。
1943年,徐亦蓁再赴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研究院,攻讀人事管理及學生輔導博士學位。1944年獲女生訓導長(Dean of Women)專業(yè)執(zhí)照。翌年,成為美國女生訓導長協(xié)會委員,她是第一位,也是當時唯一的中國婦女會員。
1945年,吳貽芳出席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聘請徐亦蓁為私人顧問。會議后吳貽芳因疲勞過度病倒,徐亦蓁日夜陪伴照顧,使吳貽芳很快恢復健康。1946年,徐亦蓁出任聯(lián)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她的發(fā)言與意見常使其它國家代表刮目相看。同年10月回國,創(chuàng)立全國大學婦女協(xié)會,擔任副會長。其后,"金女大"校董會成立咨詢委員會,徐亦蓁被推舉為主席。
1951年 "金女大旅美校友會"在紐約組織成立,徐亦蓁出任第一任會長。1955年應聘在俄亥俄州西方女子大學(Western College for Women, Ohio)任教,先后任歷史系講師,新生輔導及訓導主任等職。65歲退休時獲該校榮譽博士學位(Honorary Degree of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1981年2月1日,徐亦蓁在佛羅里達圣彼得堡市療養(yǎng)院去世,遺囑將骨灰撒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