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慈善事業(yè)
1959年,萬生東出生在甘肅省靖遠縣北灘鄉(xiāng)席子灘村。這是一個十年九旱、靠天吃飯、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的貧困山村。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認識的提高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萬生東除了務農,還利用農閑時間涉足商海,做小本生意。幾經挫折,幾番拼搏,終于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1990年以后,先后擔任靖遠縣北灘鄉(xiāng)紅會煤礦副礦長、平川區(qū)黃橋鄉(xiāng)共興三號井礦長等職務。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萬生東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奏響了他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的強勁音符。2001年10月,他的宏達煤礦開始動工建設,2003年6月份進行試生產,2004年3月份正式投產。宏達煤礦現有職工456人,資產總量達1810萬元。成為當地的主要骨干企業(yè)之一,也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春引得萬木榮。憑借萬東生過人的多謀善斷和勇往直前的韌性,如今他的企業(yè)發(fā)展成為“以煤礦企業(yè)為主,兼營縣城集中供熱,家鄉(xiāng)小城鎮(zhèn)基礎設施開發(fā)為輔”等多種經營協調發(fā)展的縣域十強企業(yè),為解決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增加當地財政收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萬生東辦礦多年,大公無私,掙的錢不是個人花而是大家花,他從掙錢的那一天起,就種下了回報社會的理念,要把錢用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當地年齡稍大一些的人都說,萬生東這個人,根本看不出是個老板的樣子。最令人難忘的是,他有一顆純樸善良、樂善好施的心。當他看到周圍同事、鄉(xiāng)親,只要誰家有困難,他都會毫不吝嗇地伸出援助之手。萬生東當年在煤礦背煤期間回家看望父母時,得知本村張生的兒子得了疾病,附近又無醫(yī)院,全村人都為此一籌莫展時,萬生東拿出僅有的400元錢并租車把病人送往醫(yī)院。
萬生東在潛心經營企業(yè)的同時,始終不忘回報社會和群眾。他以“扶貧濟困,賑災救困,安老助孤,助學助教”為宗旨,積極投身慈善事業(yè),真誠奉獻愛心,竭力造福桑梓。面對當地教育資金匱乏、弱勢群體多的情況,2006年春季捐現金120萬元用于北灘國鼎小學的改造擴建。萬生東在巨額捐資家鄉(xiāng)小學時隔不到半年,于9月份捐資100萬元用于靖遠四中的建設,12月,他又以個人名義向甘肅省慈善總會捐款現金300萬元,用于貧困山區(qū)和弱勢群體的救助。2007年8月,他向白銀育才教育基金會捐資100萬元。為靖遠萬生東教育基金會注入資金400萬元,總投資320萬元的國鼎小學即將竣工,修路、捐資助學、“關注災區(qū),關心弱勢群體”捐款,“單親母親”捐款,……這一串串數字真實地記錄了萬生東真情回報社會的拳拳之心。
2009年1月7日,萬生東捐資8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設立了“白銀市生東慈善教育基金”,并承諾在5年內使該基金的本金達到5000萬元,而且在當年起就以5000萬元基金的利息200萬元獎勵救助全市的優(yōu)秀師生和貧困學生。當時,記者問他為什么有如此之舉,他說:“我是一個窮人家里出來的孩子,沒有學到多少文化和知識,為了改變家鄉(xiāng)的落后面貌,為了家鄉(xiāng)多出人才,也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和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