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風(fēng)格
周建習(xí)古璽、研漢印,得其精髓,融會貫通,運用自如,雖縱意率真,亦不離法度,
自出機杼,個性強烈。
藝術(shù)成就
周建作品多次參加海內(nèi)外重大展覽,獲獎三十余次,其主要大展有:
2000年——作品入展第二屆西泠印社篆刻書法作品大展;
1995年——作品獲第一屆山東省“振興中華”杯優(yōu)秀獎;
1999年——作品入展山東省第三屆書法篆刻展;
2000年——作品入展山東振興中華“金鼎杯”書法篆刻大展;
2001年——作品獲山東省首屆篆刻作品展銅獎;
2002年——作品獲河南省書協(xié)首屆中國書畫小品大賽全國獎銅獎;
2003年——作品獲湖南省書協(xié)首屆中國少字大賽優(yōu)秀獎;
2003年——作品獲書協(xié)“商鼎杯”全國書法篆刻大獎賽銅獎;
2005年——作品入展“三強杯”山東省第四屆書法篆刻大展;
2005年——作品入展“泰康人壽”杯第六屆山東省青年書法篆刻展;
2007年——作品入圍百年西泠中國大型選拔活動華東賽區(qū)“豐澤園”杯前50強;
2008年——作品參展山東省第二屆篆刻藝術(shù)展;
2009年——作品入選“韓青制衣杯”第七屆山東省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2009年 ——作品入選“西泠印社”國際篆刻大獎賽;
2013年5月—— 受邀參加以“稀世玉璽 家族傳承”為主題的漢文化展。
2013年——作品獲全國山東省第十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國畫銀獎;
2013年——作品入展“江北水城”山東省第六屆書法篆刻大獎賽。
其中在“千禧杯”中國書法塞獲金獎:“金陵杯”書法篆刻大賽中獲銀獎:“商城杯”書法篆刻大賽中獲金獎:“希望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中獲銀獎。
部分書法、繪畫、篆刻作品在全國省市刊物、雜志、報刊中發(fā)表。
著有《周建治印悟語》、《宏約齋印語》、《筆追古風(fēng)、心奪造化》、《梅花香自苦寒來》、《依然不惑笑春風(fēng)》等論文、著作。
合作的中華百名皇帝百印“帝王圖”巨印問世,山東電視臺《泉城一時間》作專題報道,其新作被山東省圖書館新館收藏,作品參加第二屆中韓對抗賽并獲優(yōu)秀獎!爸芙ㄐ∽髌氛乖谌毡久盼菔姓钩觥、“1998年書法篆刻加拿大、多倫多市展出”,曾先后舉辦三次書畫、篆刻展。
重大藝術(shù)活動
2013年5月——應(yīng)邀參加主題為“稀世玉璽 家族傳承”的漢文化展。
人物評論
吹盡狂沙始到金 ——記書畫篆刻家周建
巍巍千佛山下,汩汩趵突泉邊,自古地靈人杰,人才輩出。自然的山色泉韻孕育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厚重的大家風(fēng)范感召著代代精英……
周建,號宏約齋主。濟南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濟南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金陵印社藝術(shù)指導(dǎo),副院長。濟南市書協(xié)篆刻創(chuàng)作部創(chuàng)作員。山東大學(xué)環(huán)境學(xué)院藝術(shù)中心顧問。
人到中年的周建面色紅潤,聲音朗朗,待人接物親善友和。這位生于金陵長于泉城的書畫篆刻家,自幼天資聰穎,多才多藝。上學(xué)前,周建就有每天寫大字的“嗜好”。父母怕他出去跟人打架無奈之下逼他練字,卻無意間造就了聞名省內(nèi)外的書畫名家。藝術(shù)往往在自娛自樂中萌生新意,周建傾心書畫也兼修其他藝術(shù),與篆刻的結(jié)緣就有道不清的因緣際會。工作了的周建經(jīng)常節(jié)衣縮食買書畫雜志欣賞,一次偶然間,他看到一本雜志后面的紅色印章在素色的白紙黑字中特別惹眼,如牡丹、似芍藥,不覺得一陣喜歡?炊嗔,周建手癢起來,想自己刻個印試試。對于自己篆刻生涯所刻第一方印,周建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是單位的書法比賽,工友們愛好書法的不少,卻少有刻章的。周建當(dāng)時只不過是一個剛進廠的毛頭小子,表現(xiàn)得很積極。他寫了當(dāng)時流行的“風(fēng)華正 茂”,又突發(fā)奇想:弄個大大的印章蓋上該多風(fēng)光啊。求人不如求己,周建就憑著自己的一股韌勁刻起章來。因為沒有正規(guī)學(xué)過,他的動作很不得法,三下兩下就把手戳了好幾條血口子。他沒有放棄,咬著牙,忍著痛,硬是花了三個晚上把章刻好。他激動得把這方拳頭大的章重重地蓋在自己的作品上。
在眾多沒蓋印章的參賽作品中,周建的大章讓他足足地出了風(fēng)頭。之后單位同事都來請他刻章。周建卻心虛起來:自己的水平有限,可不能糊弄人啊。他于是認真鉆研起篆刻來,沒有老師指導(dǎo),他就自己摸索。后來在熟人的介紹下,周建得到山東省“三把刀”之一的篆刻名家陳左黃先生的指點,篆刻創(chuàng)作才逐漸步入正軌。1982年,他參加了鄭州美院開辦的函授班,對書法、繪畫、篆刻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xué)習(xí)。他每天下班就做作業(yè),還抽空給同事們刻章。他覺得自己的作品能夠得到大家的肯定,心里的滿足感是無法言表的。為了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周建從量上下工夫,一個月下來他能刻100多方印。為了省錢,他把石頭鋸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兩面都刻。齊白石先生刻字,用過的石頭好幾筐,這在書畫界傳為美談。而周建的印章石卻可以用厚度來衡量,幾年下來,他所用的印章石堆起來有一兩米高。有付出就有回報 ,周建的篆刻水平突飛猛進。他說起自己取得的成就,歸功于當(dāng)初的大量練習(xí)。
周建刻印無數(shù),他鑒品古今,潛心于刀筆深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語言。他吸吮百科,融會貫通,有繼承有創(chuàng)新,不拘一家一派,漸成自己的風(fēng)格。后來,周建仰慕著名書畫家杜顯震先生淵博的學(xué)識和忠厚實在的人品,拜杜先生為師。入門前,杜先生出了很多題考驗周建,告誡他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要有誠心和恒心。周建謹記尊師教誨,在杜先生門下一學(xué)就是二十年,書法水平與日俱增。就在那時,一直家境不錯的周建卻突遭變故,父親重病癱瘓!不久工廠改制,周建和妻子雙雙下崗,生活的坎坷讓他肩上的擔(dān)子陡然加重了許多,他一邊品嘗著生活的萬般艱辛,一邊毫不松懈地在深邃而又充滿幻想的篆刻王國里勤奮耕耘著。他勤于刀筆,孜孜以求,二十年來成績斐然。他的作品從秦璽、漢印到甲骨、鳥蟲文,無所不能,構(gòu)圖多變,刀法奇絕,既有江南風(fēng)格的靈秀、細膩,又得益于齊魯大地的豪放壯闊,大開大闔。
從事篆刻廿年來,周建有多件篆刻作品先后入選《西冷印社第二屆國際書法篆刻大賽作品集》、《山東省首屆篆刻藝術(shù)展作品集》、《中華印壇大觀》等;先后在《篆刻》雜志、《書畫藝術(shù)》雜志、《山東青年》、《中國書畫報》、《大眾日報》等三十余家報刊發(fā)表作品多幅。其書法作品曾在“千禧杯”中國書法大賽中獲金獎,“希望杯”全國書法大賽中獲銀獎;篆刻作品曾在首屆全國書畫印小品大展中獲銅獎,山東省第三、四五屆書畫篆刻作品展優(yōu)秀獎;并著有《周建治印悟語》、《宏約齋印語》、《筆追古風(fēng)、心奪造化》、《依然不惑笑春風(fēng)》等多篇篆刻論文。他還曾受邀為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先生治書畫印,他為紀(jì)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刻制的“金聲玉振”巨印被永久收藏在孔府……山東著名書畫家魏啟后和著名書法篆刻家陳左黃品其作品,欣然題曰:“嚶無鳴矣,為其有聲”、“吹盡狂沙始到金”。
周建打算與老師杜顯震先生合辦一個師生聯(lián)展,爭取自己的作品能夠再次在全國 獲獎,還計劃出本自己的書畫集。他說,年輕人的要記住一句話,付出越多,最終得到越多,經(jīng)歷風(fēng)雨才能見彩虹。做任何事都要在年輕時打下牢固的基礎(chǔ),不然只能老大徒傷悲。
作為一個觀者,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周建對藝術(shù)的追求和執(zhí)著還是深深打動了我。從兒時藝術(shù)的開蒙到成年后力盡坎坷終有所成,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這要靠不懈的韌勁和直面艱難的精神。古人云:“吹盡狂沙始到金”,誠哉斯言!
——邱士真
作品欣賞
本詞條內(nèi)圖片均為 周建作品,請點擊放大欣賞。
請點擊下列圖冊,欣賞 周建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