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吳省欽
性別:男
出生年月:1729年
國籍:中國
時代:清朝
籍貫:江蘇南匯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個人簡介
吳省欽,早年入贅至郡城。
乾隆二十八(1763年)癸未科進士,授編修,累遷左都御史。攀附和珅,成了和珅的親信。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御史曹錫寶想?yún)③篮瞳|的管家劉全“恃勢營私,衣服、車馬、居室皆逾制”,卻將奏稿拿給同鄉(xiāng)吳省欽過目。
吳省欽連夜遣人至承德避暑山莊向和珅告密,曹錫寶因故被革職。省欽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嘉慶四年,和珅伏誅,省欽“恐被人列款彈幼”,奏請致仕回籍。
著有《白華初稿》。
吳姓起源
1、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后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quán),其后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后有吳姓。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后裔。商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時,有圣瑞出現(xiàn),所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太伯和仲雍給當(dāng)時比較落后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被當(dāng)?shù)赝林婆e為君長,號稱句吳。太伯死后,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fā)為武王)滅商后,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號改稱吳,并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吳縣。壽夢的第四子季札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后吳王壽夢的后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后裔獨立發(fā)展,人丁繁衍眾多,構(gòu)成了當(dāng)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后,其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吳氏。
3、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quán)之后裔。據(jù)有關(guān)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quán)的后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后為吳氏。
5、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融合,產(chǎn)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