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jīng)歷
1985年畢業(yè)于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語言文學專業(yè))。1986年從事高校學報的編輯工作。1997年經(jīng)江蘇省出版專業(yè)高級職務(wù)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獲副編審資格,現(xiàn)為徐州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除學術(shù)研究外,兼擅古典詩詞教學與創(chuàng)作,為江蘇省詩詞學會理事,中華詩詞協(xié)會會員,《詩詞從刊》編委,天津大學客座教授,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理事。1994年,《蘇曼殊新論》一書獲江蘇省教委頒發(fā)的江蘇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00年,獲江蘇省教育廳頒發(fā)的江蘇省高等學校學報優(yōu)秀編輯稱號。學術(shù)專著《編輯卮言》獲2005年全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頒發(fā)的優(yōu)秀科研論著一等獎!肚迦A四大導師》獲2009年徐州市政府頒發(fā)的人文社科優(yōu)秀論著二等獎。發(fā)表論文兩百余篇,主編、校訂古籍與今人專集如:《蘇曼殊新論》《塵夢禪心--蘇曼殊畫傳》《南社人物吟評》《柳亞子詩歌新探》《范曾畫傳》《惠蕕劫——中國近代士階層研究》》《清華四大導師》《《編輯卮言》《莊子顯靈記·評注》等十余種作品面世。
個人作品
《范曾詩稿》序 壬午初春門生邵盈午
瑯峰靈秀,毓奇才之卓犖;天心縱圣,錫夫子以多能。前史可徵,近賢莫外。今吾師十翼先生者,即其 人也。先生晚嚌道真,獨叩玄串,大倡『回歸古典』之說,欲挽頹風而振末俗,導來學以入至美至大之境,聲氣廣孚,翕然四應(yīng),有由然也。夫天地之生才無窮,而藝道奧衍無盡,有非人意所能拘限者,此亦以見斯文之廣大;而英杰巨匠出於其間,隨所得之大小深淺,樹立槧槧,以自殊異;詩『可以觀氣其謂是歟。又,先生深通文史哲之郵,復擅詩書畫之絕,大隱京門,固已騰實飛聲,藉甚風華。因思時下人文學科劃分日趨細密,分工益臻專精,學者似不必皆為詩人,批評家似亦不必皆為作家;反之亦然。然兼眾藝之長,融通綜貫,更能造復絕之境。徵之先生,誰謂之不然?忽憶古語有云:『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簧w言造物者於含生之嗇也。夫人者,固秉氣含生之最靈異者也,而彼蒼似亦不稍融通:才贍者每貧其學,學富者輒窘其才。揆諸古今,概莫能外。顧事亦有旁逸獨出者,才而兼、藝而全、學而通如十翼先生者,亦偶一有之,此則靈氣所鍾、山川所降,彼造物者亦不得不略開其綱,然此乃亙數(shù)百年而不一遘者也。先生秉醇曾之德,挾超人之智。主會通而戒偏至,致廣大而盡精微。文伯畫師,夙因待究;儒林藝苑,青史咸宜。予慨乎先生其才之大、藝之精、思之深、情之摯、道之廣,迥非恒人所及,若徒以詩藝之微,稱揚不朽,是猶益儋石於巨川,飾崇山以簧土也。然則,荊石韞玉莫掩其光,神龍蟄云可窺鱗爪,茍常手撫是編,優(yōu)游涵詠,不惟身心獲益,文筆增華,進以析一毛而成萬,指八弦以納塵,則藝也道在是矣,不亦懿歟!
先生耽吟有癖,與年俱甚,比諸近人所稱『淵明止酒我止詩,止詩之難十倍之氣似有過之。游心藝圃,縱意墨林,尤不廢吟哦。每當酒酣耳熱,嘯泳所制,輒復顧盼自雄。至其遣詞搞藻,風發(fā)泉涌,往往一疊再疊至十數(shù)疊,暢遂紛披,盡致淋漓,殆學養(yǎng)淵深,硼中彪外,溢為聲詩,固如承蜩,掇之而已。至若先生解衣般礴,漉酒陶巾,雖曲水流觴,龍山落帽,未足方其雅勝;寫入砑光,自成馨逸,此殆尤所企羨者也。惜乎先生於吟邊手稿,漫不自珍,旋作旋棄,故而鄴架奚囊,多所散佚。墮甑不顧,誰識高士之心;春草又生,重樹騷壇大纛。但看碧紗籠內(nèi),悉是珠璣;同來抱沖齋中,無非觴詠。秋容老圃,陶彭澤之襟懷;春雨天都,徐霞客之屐笠。
先生之詩,探本風騷,辦香李杜,芳澤所披,擷芷紉蘭。於陶潛、謝靈運、李後主、蘇束坡、辛棄疾、納蘭性德諸家浸饋亦深,探其賾而不域其樊,務(wù)出己意,恥蹈前人。蓋先生身為晚清詩壇巨擘范伯子之苗裔,詩禮家風,蔚為異才,且腹笥宏富,萬象宰牢,東西之學,中外典籍,莫不滂沛寸心,橐龠在手,故能平視古今作者,負才與之角。凡有所作,沖夷高曠,宕逸入神。雄健豪放者,固如洪鐘之駭聽;雋雅清新者,復似瑤瑟之沁骨。又,先生深諳佛道,清轉(zhuǎn)華妙,超悟塵表,故其脈絡(luò)之輸委,文氣之映合,一發(fā)於感喟天地民物之逸懷浩氣,故吐屬驚人,頗多深契古賢超邁前彥者,此亦由氣格之大、性情之淳至,非假外鑠故也。因憶晚近詩壇號同光體者,二一魁杰或亢厲自高,哀音湍激;或縋鑿幽險,務(wù)絕恒蹊,時人才力不逮,壽陵匍匐,幾於優(yōu)孟,終嫌詞窮氣促,造作失神。究其因,蓋學殖不厚,沈潛不深故也。夫詩者,持也,詩人必有振奇高世之志,涵海負天之力,益以睥睨一切、振衣千仞之氣,方能獨擅勝場,自成高唱,奇情詭趣,奔赴交會。至若境遇事業(yè)之夷險起伏,有足以震撼—時之耳目者,亦足助其詩之傳世流芳,使後人仰嘆不已。先生所以以畫震於時,復以詩雄於世,才擅來流,光前裕後,豈偶然哉?
予忝叨門生,猥嘗執(zhí)經(jīng)叩教於師,冀一言以為重;間或奉酬俚句塵覽,殊覺小巫氣索,望塵莫及。而吾師輒興酣神王,忘年忘境,往往疊韻唱和。在賢者固應(yīng)樂取,為善在不佞,實懼擬於非倫,愧恧逡巡,靡知所措。小叩輒發(fā)大鳴,實歸不負虛往,欽遲之下,遂發(fā)心將先生歷年所作,哀為一編;俾使吉光片羽,蒼而翠之,嘉惠士林。迨及斯事將竣,又承屬澄汰芟剃,以為太華不必三峰,潯陽何須九派,遂勉力數(shù)旬,搜求淘選,纂輯謄鈔,厘為十一卷。律細韻勝,調(diào)諧體備,造意鑄語,冥辟群界,求諸晚近,罕與等倫,可謂難能矣。左右采獲,珠玉滿前,目之誦之,益不勝孺慕傾仰之至,乃不揣固陋顓蒙,恭疏短引,知不免佛頭著穢之誚焉。然則聆曲者未必善歌,丑女未必昧於妍媸,因斗膽漫書如上,藉申歡忭贊嘆之忱於萬二萬爾。
壬午初春門生邵盈午謹序於古彭赫戲齋
學術(shù)活動
邵盈午談《清華四大導師的當代啟示》
2010年 12月15日晚,徐州師范大學第六屆研究生學術(shù)節(jié)第十二場學術(shù)報告在8號樓J204舉行。文科學報編輯部邵盈午教授應(yīng)邀作了題為《清華四大導師的當代啟示》的學術(shù)報告。
邵教授通過典型事例向大家展現(xiàn)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的大家風范,并總結(jié)了一些對當代大學生有著較強現(xiàn)實意義的啟示。講座中,邵教授對典型事例的獨特解讀使同學們對四大導師的學術(shù)精神有了更多角度的了解,而他對獨立自學精神的推崇也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