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平原懿公主曹淑,(232年———232年),魏明帝 曹叡(本年二十九歲)的愛女曹淑死亡,曹叡萬分悲痛,追稱“平原懿公主”,在首都洛陽建立祭廟,埋葬南陵;命娘親甄洛已亡故了的侄孫甄黃,跟愛女合葬,追封甄黃侯爵,并給他設立繼承人,繼承他的爵位。入土時,曹叡還要親自把棺柩送到墓地;而又打算前往許昌(河南省 許昌市東)。
最高監(jiān)察長(司空)陳群抗議說:“八歲以下的嬰兒死亡,沒有喪葬的禮儀。何況未曾滿月,而竟然用成人的禮儀相待,特別給她縫制官服,文武百官又為她穿上喪衣;早晨晚上,都要到棺前哀哭,自從開天辟地,還沒有聽說過這種事情。而陛下更要前往墓地,親自送葬。希望陛下停止這些毫無益處,反而會招來傷害的舉動,這是天下人民一致的心愿。又聽說陛下還打算駕臨許昌,皇太后宮和皇后宮全體上下,一齊東行;政府大小官員,全都覺得十分怪誕,至為驚駭。有人揣測陛下要躲避宮中霉運,有人揣測可能乘勢遷移新的環(huán)境,有人揣測還有其他緣故。我認為:吉祥、兇險,全是天命;災禍、幸福,人們自己可以掌握。用搬家的方法祈求平安,不可能得到益處。如果認為一定可以得到益處,則不妨整修金墉城西宮(金墉城是一座巨宮,位于洛陽城西北角,它在不久即將來臨的晉王朝“八王之亂”時代,扮演主要角色),以及孟津(河南省孟津縣東黃河渡口)別宮,都可以暫時安住,為什么一定要把整個皇宮的人,暴露在曠野露天之下,公私開支,都龐大得難以計算。而且,民間的善心人士,尚且不輕易搬動,為的是保持鄉(xiāng)里安寧,使鄉(xiāng)親們不致心情惶恐。何況陛下,身為皇帝,萬王之王,一舉一動,怎么可以如此輕率?”。
宮廷供應部長(少府)楊阜也抗議說:“文皇帝(曹丕)、武宣皇后(曹叡祖母卞太皇太后)逝世,陛下都不送葬,為的是以國家為重,防備發(fā)生事故,為什么對一個尚在懷抱中的嬰兒,卻非送葬不可?”曹叡不理。
相關(guān)資料
《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太和六年,明帝愛女淑薨,追封謚淑為平原懿公主,為之立廟。取后亡從孫黃與合葬,追封黃列侯,以夫人郭氏從弟德為之后,承甄氏姓,封德為平原侯,襲公主爵。
《 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二》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六年(壬子,公元二三二年)
帝愛女淑卒,帝痛之甚,追謚平原懿公主,立廟洛陽,葬于南陵。取甄后從孫黃與之合葬,追封黃為列侯,為之置后,襲爵。帝欲自臨送葬,又欲幸許。司空陳群諫曰:“八歲下殤,禮所不備,況未期月,而以成人禮送之,加為制服,舉朝素衣,朝夕哭臨,自古以來,未有此比。而乃復自往視陵,親臨祖載!愿陛下抑割無益有損之事,此萬國之至望也。又聞車駕欲幸許昌,二宮上下,皆悉俱東,舉朝大小,莫不驚怪;蜓杂员芩,或言欲以便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為吉兇有命,禍福由人,移走求安,則亦無益。若必當移避,繕治金墉城西宮及孟津別宮,皆可權(quán)時分止,何為舉宮暴露野次!公私煩費,不可計量。且吉士賢人,猶不妄徙其家,以寧鄉(xiāng)邑,使無恐懼之心,況乃帝王萬國之主,行止動靜,豈可輕脫哉!”少府楊阜曰:“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備不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送葬也哉!”帝皆不聽。三月,癸酉,行東巡。知
《原懿公主誄》
俯振地紀,仰錯天文。悲風激興,霜飚雪?。凋蘭天蕙,良干以泯。於惟懿主,瑛瑤其質(zhì)。協(xié)策應期,含英秀出。岐嶷之姿,實朗實一。生在十旬,察人識物。儀同圣表,聲協(xié)音律。驤眉識往,俯瞳知來。求顏必笑,和音則該。阿保接手,侍御充旁。常在襁抱,不停笫床。專愛一宮,取玩圣皇。何圖奄忽,罹天之殃;晟襁w移,精爽?翔。號之不應,聽之莫聆。帝用吁嗟,嗚咽失聲。嗚呼哀哉!憐爾早歿,不逮陰光。改封大郡,惟帝舊疆。建土開家,邑移蕃王。緄?惟鮮,朱紱斯煌。國號既崇,哀爾孤獨。配爾名才,華宗貴族。爵以列侯,銀艾優(yōu)渥。成禮于宮,靈?而交轂。生雖異室,歿同山岳。爰構(gòu)玄宮,玉石交連。朱房皓璧,皓曜電鮮。飾終備衛(wèi),法生象存。長埏繕修,神閨啟扉。二柩并降,雙魂孰依。人誰不沒?憐爾尚微。阿保激摧,圣上傷悲。城闕之詩,以日喻歲。況我愛子,神光長滅。扃關(guān)一闔,曷其復晰。(《藝文類聚》十六、《初學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