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歷官東川節(jié)度使、刑部尚書、大理評(píng)事。著《荀子注》一書,是現(xiàn)今流傳《荀子》的最早注本,《荀子》一書,以難讀著稱,學(xué)者多從楊注。兩《唐書》皆無傳。參考文獻(xiàn)
梁?jiǎn)⑿邸盾髯雍?jiǎn)釋》謂:“《荀子》以久晦之故,楊倞已謂u2018編簡(jiǎn)爛脫u2019,后世傳鈔轉(zhuǎn)刻者,又多沿襲謬;更以?shī)W誼艱辭,多難索解。”楊姓起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后,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shí)被封為楊侯,春秋時(shí)晉國(guó)滅楊,楊成為晉國(guó)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shí)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于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于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2、出自賜姓。三國(guó)時(shí),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后,賜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后改姓楊!侗笔贰份d,楊義臣本姓尉遲,后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5、以封地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滅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給他。并賞給他懷姓九宗。叔虞(又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后,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叔虞就成了周代晉國(guó)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楊者。楊,在今山西洪洞東南。春秋時(shí)滅于晉國(guó),成了晉國(guó)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楊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