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93——1997年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
1997——1999年于青島海洋大學團委工作。
1999——2002年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2002年起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任職,擔任《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編輯部副主任,講師。
學術課題
擔任《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叢書《外國電影研究卷》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出版。
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中外影視大辭典》分科主編,并參與撰寫。
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大學美育:電影鑒賞指南》撰寫工作。
獨立承擔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港臺女性影片研究》課題,已結項。
獨立承擔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中港臺女性影片研究》課題,已結項。
獨立承擔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新銳電影人創(chuàng)作研究》課題。
承擔中國電影家協會2007年度“國企產業(yè)調研”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部分調研任務,并撰寫調研報告《中國電影產業(yè)集團產業(yè)調研報告》,任第一作者。論文刪節(jié)版與其他電影廠調研報告合并的大論文獲得廣電總局論文大獎。
參與主編《電影導演研究》、《中國當代新銳影人》等電影專業(yè)書籍。
發(fā)表論文
在國家級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
《剪出有意味的形式——與周新霞談影片〈箱子〉的剪接》,《電影藝術》2007年第5期。
《凝視女像——近年女性題材影片研究》,《電影藝術》2007年第1期。
《麻辣教師的青春樂章——淺析〈八節(jié)課〉》,《電影藝術》2004年第1期、《2004電視電影縱覽》。
《〈為奴隸的母親〉淺析》,《電影藝術》2003年第6期、《2003電視電影縱覽》。
《另類的激情——評電視電影〈黑白〉》,《電影藝術》2003年第3期、《2003電視電影縱覽》。
《生命情思的舞蹈——評〈周漁的火車〉》,《電影新作》2003年第2期。
《〈好男好女〉——“素讀”侯孝賢》,《電影新作》2002年第4期。
《審視〈昨天〉,審視存在》,《電影新作》2002年第2期。
教學任務
《中國藝術史》,授課對象為攝影學院2002專升本、文學系2003專升本。
《藝術概論》,授課對象為電影學系2003級本科生。
《影片賞析》,授課對象為北京電影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2005級文學系專升本。
《影視制作基礎》,授課對象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2006專升本。
《藝術概論》是關于藝術基本理念的課程。本課程作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本科生的專業(yè)基礎課,首先著重進行藝術史相關知識介紹,主要是史前藝術和古代各文明古國的藝術成就,其次是各個藝術門類的發(fā)展簡史、主要特征、主要分類的介紹,輔以相應的圖片與影像資料觀摩,使學生對人類藝術的博大輝煌有感性認識,從而有進一步探求藝術理論知識,以更好地理解掌握藝術相關問題的愿望,而中世紀、近現代藝術史則融匯于其后的理論課程講述中進行。在相應的藝術與藝術史知識基礎上,再進行藝術理論的講授,可避免理論課容易產生的枯燥感,化繁復于興趣中,將感性的藝術形象植入學生的心靈,使之接近繆斯女神賞心悅目的花園,與藝術共呼吸,不僅學到有關藝術的基本概念,更好地理解藝術理論的相關知識,更引發(fā)學生對藝術的興趣,進而借藝術來啟發(fā)學生對美的發(fā)現,對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