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jīng)歷
朱心女士原名朱世藕,生前供職于北方昆曲劇院,系昆蘇前輩朱國梁之女,工于作旦,是昆界“世”字輩大師姐。
袁牧之與朱心結(jié)緣應(yīng)該得益于他于1954年拯救了生存艱難的昆曲。朱心生前曾寫有《袁牧之和昆曲進京》一文,文中說,1954年春(朱文誤為1955年)袁與丁玲在杭州療養(yǎng)時,無意中看到昆曲演出訊息,在一間破爛的小劇場,看到了精湛的藝術(shù),于是袁丁回京后,袁分別游說了田漢和浙江省長沙文漢,使昆曲劇團得以國營化。丁袁同時促成了1957年昆班進京。
袁牧之和丁玲所看演出的劇團,正是朱國樑先生的國風(fēng)昆蘇劇團。
袁牧之1954年退職后,漸被遺忘,但1969年被下放至湖北丹江文化部五七干校三年。陳荒煤1978年回京后打聽袁,有的同志已經(jīng)根本不知袁住在哪里了。1978年袁去世后,朱心和袁牧女曾帶袁牧之生前的遺稿,尋求陳荒煤幫助出版,被兩家出版社退回。1984年,中國電影出版社終于借袁逝世五周年之機,推出《袁牧之文集》。
袁牧之1955年與昆曲演員朱心結(jié)婚,并育有兩女一男,大女袁牧女(1957年生,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導(dǎo)演),小女袁小牧(1960年生,國家版權(quán)局工作人員),兒子袁牧男(1965年生)。
藝術(shù)成就
朱世藕浙江昆劇團老團員,早在40年代就參與浙江昆劇團“國風(fēng)蘇劇團”的演出,初向父親(朱國梁)學(xué)習(xí)蘇劇,“傳”字輩老師加盟“國風(fēng)”后開始向傳字輩老師學(xué)昆劇。當時她已是劇團的主要演員。新中國成立后,劇團在杭(州)登記注冊,由舊劇班主改為團長制。世藕大姐為“浙江國風(fēng)昆蘇劇團”第一任團長(年僅十五歲)。世藕大姐已是“世”字輩“元老”。
朱世藕好學(xué),博采眾長,能戲頗多,戲路較寬。她專工六旦、作旦。當時劇團人員較少,戲中缺什么,她演什么。如《秦香蓮》“殺廟”中的韓奇;《寶蓮燈》中的劉顏昌;《販馬記》中的保童;連《打花鼓》丑行花花公子也要客串一下等等。
朱世藕常演的戲《牡丹亭》的“春香鬧學(xué)”;《白兔記·出獵回獵》;《漁家樂·相梁刺梁》。蘇劇《出獵》、昆劇《相梁刺梁》在參加首屆華東戲曲會演時頗受好評,一時紅極。
五十年代中期,朱世藕成婚后定居北京,但朱世藕身離劇團心系她愛好并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朱世藕在劇團最困難時,與全團演職員同甘苦共患難,為劇團的生存和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