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趙軼凡(1871-1954),本名榮勝,軼凡為其字,號慧盦,江蘇邳州人。趙軼凡生于山東郯城縣的一個武術中醫(yī)世家,幼年時隨父輩遷居老家江蘇邳縣邳城,年青時曾任清末武官、慈禧太后御前侍衛(wèi),后又長期寓居南京。趙軼凡自幼天資聰慧,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刻苦訓練,到十六歲那年,他就練的一身好武藝。然未博采眾家之長,他云游四方,來往于江蘇、上海、安徽、河南、河北諸省,拜師訪友。他曾先后拜有“濟南大俠”之稱的山東著名拳師王振邦(形意拳大師郭云深親傳弟子劉勇奇的主要傳人)和武氏太極拳大師郝為真為師,學習少林拳及形意、八卦、太極等內家拳,他與孫氏太極拳始祖孫祿堂師出同門,并義結金蘭。
民國17年,趙軼凡去趕十月二十五官湖古會,這天傍晚當他回家走到官湖埠西的橋上時,突然有六、七個強盜從橋上竄出,擋住了他的去路,其中兩個拿匣子槍的強盜狠狠地說:“留下你買牛的錢!睆姳I誤認為他是棗莊的牛販子,趙軼凡看他們有兩只匣子槍,就裝著一副害怕的樣子,顫抖著把洋錢捧在手中向兩個拿槍的土匪面前伸去。當手伸到兩個土匪面前時,他兩手猛然一分,閃電般地向土匪拿槍的手腕上一點,槍“噗哧”一聲落在地上。緊接著他一個連環(huán)鴛鴦腿,幾個強盜都落到橋下的河里。趙軼凡把槍撿起,往腰里一別,對著河里的強盜說;“我是城南趙軼凡,讓你們當家的到我家來要家伙”。事后,趙軼凡把土匪頭子狠狠地教訓了一番,使這伙土匪大為收斂,不敢再在附近鄉(xiāng)鄰生事。
民國時期,社會風氣很差,經(jīng)常發(fā)生宗姓家族械斗,有很多出名的武師也卷入宗族斗爭之中。趙軼凡經(jīng)常告誡弟子千萬不要卷入宗族斗爭的漩渦。民國18年9月,四戶白家村因家族關系和連防鄉(xiāng)艾山西村發(fā)生矛盾,互相約定以武論高低。白家村不知從哪里請來個姓吳的拳師,此人身材魁梧,生得虎背熊腰,力大無比,雙臂有幾百斤力氣,刀槍劍棍樣樣精通,揚言要打敗艾山西人。趙軼凡的弟子,艾山西村的李定遠、李光遠就找到師父,求他老人家給幫忙。趙軼凡對他們說:“要我和他比武很容易,我也很有把握取勝,但你們想過沒有,要是真打起來,兩個村能沒有傷亡嗎?他們的妻兒老小誰來養(yǎng)活?”他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使弟子們豁然開朗。趙軼凡沉思了一會說:“那個大力士也太過分了,他說自己精通武當、少林武術,十八般武器,你們哥倆把我的家伙用土車推著給那個大力士看看,他要都認得,我就和他比武,要是認不全,叫他再過幾年。”他的徒弟就推著兩土車器械,給那個大力士認,有一多半他不認識,事后那個大力士心服口服的說:“和艾山西的仗打不起來。”就這樣一場惡戰(zhàn)避免了。后來通過趙軼凡的努力,兩村的關系也和好如初了。
趙軼凡曾先后拜師十余位,他內外兼修,馬上功夫精,善點穴,精技擊,擅使大刀,深得少林、武當兩家真?zhèn)。?jù)他的弟子李光遠回憶,當年學拳時,趙軼凡雙眼用布罩住,站在中間,讓李和其師兄弟七、八人圍成圈,隨意向他進攻,然而趙一轉身,七八個人就全都躺倒在地上,自己是如何被打倒的,卻全不知道。有一次,趙軼凡和一些武林同道到上海大世界游玩,當時上海灘十里洋場,外國人根本不把國人放在眼里,有個洋人不顧路上行人眾多,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馬路上縱馬飛馳,一時行人紛紛避讓,險象環(huán)生。這時,一名與家人走散的小女孩被眼前的飛奔的洋馬驚呆了,立在馬路中間一動不敢動,嚇的直哭,眼看一場慘劇不可避免,周圍的人群一片驚呼,正在附近的趙軼凡一看形勢危急,一個箭步?jīng)_到小女孩前面,擋住奔馬的去向,使出一招形意拳的“拘馬弁”,左手一把抓住馬籠頭由下向上走弧一領,右手一個斜劈拳擊向馬脖子,洋人連人帶馬被他生生的給放倒在地,從而避免了一場慘劇的發(fā)生。這次“掌劈洋人馬頭”使趙軼凡一時揚名上海灘。
趙軼凡移居南京后,曾應南京市警察學校的邀請,為其學員教授國術,有一次上課之余,學員們圍著趙軼凡說:“聽說趙老師武藝高強,能不能給我們顯露幾手?”趙軼凡一時高興,來到院內,對著院前的影壁,一個上步虎撲,雙掌撲向墻面,只見影壁紋絲不動,影壁頂上擺著的一個簸箕卻“嗖”的一聲,向后飛出數(shù)米開外,趙軼凡精深的內功驚得眾學員目瞪口呆。
趙軼凡收徒傳藝首重武德,從來不要學生的報酬,也不收禮物。他擇徒極嚴,始終遵循著人品不端者不教,心術不正者不教,不誠者不教,不孝不敬者不教。他常常告誡門徒:學武是為了強體鍵魄,自衛(wèi)防身,切不可仗力欺人。趙軼凡一生授徒無數(shù),比較有影響的有南京徐公偉、王雋杰、劉應華、李義生、薛繼貴、龐廣才等,邳縣李光遠、李定遠、李增遠、趙開江、張鳳舞、杜漢杰等,新沂陳天渠等。
趙軼凡傳下的拳術有:形意拳、八卦掌、武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少林拳(少林八趟掌門拳)、少林靠臂捶、少林拳對練、少林金剛拳、少林羅漢拳、少林一百單八式(又稱少林母拳,含36巧打、72拿法)、八極拳(四路)、八極對拆(四路)、四門八極拳、太祖長拳(四進長拳)、九轉鴛鴦腳(12趟)、三節(jié)拳(卸骨術)、二截拳(截氣點穴)、12路精武潭腿、猴拳(36路)、地趟拳(4路);器械有:形意劍、武當十三劍、青龍劍、少林達摩劍、花劍對練、六合刀、武圣刀、少林刀、少林雙刀、地趟刀、關公大刀(趟子春秋大刀18路)、四門大刀、樸刀、少林棍、少林瘋魔棍、少林齊眉棍、五虎擒羊棍、攔門橛、對棍、雙拐子、二節(jié)棍、三節(jié)棍、醉棍、頓明棍、猴棍、拉鈀棍、四門大槍、少林槍、五虎斷門槍、對扎槍、拐子對纓槍、單刀破槍、雙刀破槍、三節(jié)棍破纓槍、流星錘、繩鏢、九節(jié)鞭、地趟鞭、峨眉刺、乾坤圈、鳳翅鏜(單練、對練)等等。
趙軼凡不僅武功精湛,而且精通中醫(yī),尤善接骨和針灸。許多難治的骨折傷,他全憑雙手揣測,用夾板固定,往往手到病除。他的接骨法集諸家之長,使患者感到柔合、舒服、深透、有效。
1953年趙軼凡從南京回到老家邳城。每天找他針灸、理療的病人不計其數(shù)。村里給他打了四百多根針灸用的銀針,每天都不夠用的,但他都從來不收一分錢的報酬。1954年正月,趙軼凡與世長辭了。他的弟子為了紀念他,把他安葬在風景秀麗的艾山腳下,他的事跡被收入《邳州縣志》《彭城武林》等書中。
注:1本文作者·盧玉和,系趙軼凡南京的弟子王俊杰的晚年收的徒弟。
2《趙軼凡墓志銘》是盧玉和邳州的師兄一字一字的抄下后發(fā)給本文作者盧玉和的。
趙軼凡墓志銘
武林英豪吾儕師祖趙公諱榮勝,字軼凡,號慧盦,郯城人氏,生于一八七一年三月,卒于一九五四年正月。
公幼愛武術,拜濟南大俠王振邦、武式太極拳傳人郝為真為師。與孫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孫祿堂同門,并結金蘭。和點穴擒拿技擊名家吳作云互磋武藝。歷游名山大川,博采眾之長,納武林十余家之精粹,創(chuàng)“趙氏連環(huán)鴛鴦腿”,名重武林。著《少林點穴功法稿》傳世,木板刻制《少林拳譜》,為練功楷模。
公以德為本,剛毅仁慈,康慨仗義,授門徒,世人譽為“魯南大俠”,堪稱一代宗師。遺有軟硬器械百余種,藏有拳譜兩千余冊。
公精于醫(yī)術,一生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整骨針灸術,人咸稱神。
師祖駕鶴仙境,武醫(yī)精神永存。
值戊寅年清明節(jié)之際,在李增祥、李現(xiàn)柏、湯繼雷倡導下,謹立此碑,以志紀念。
師祖趙公諱榮勝之墓
再弟子三百九十五人叩立
一九九八年戊寅清明節(jié)榖旦
撰文:李景湯
勒石:張如山
書法:李維啟
(兩千余冊,于日軍侵華丟失僅存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