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楊洪

    楊洪(將領)

    楊洪(1381~1451),明朝中期名將。字宗道,其父楊璟。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生于六合(今江蘇南京)。楊政(楊洪祖父)從明太祖朱元璋勇起義師,積有戰(zhàn)功,被授為(陜西)漢中衛(wèi)百戶令。其生三子,長子名楊璟(楊洪父),魁偉豪邁,咄咄英...

    人物簡介

    楊洪(1381~1451),明朝中期名將。字宗道,其父楊璟。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生于六合(今江蘇南京)。楊政(楊洪祖父)從明太祖朱元璋勇起義師,積有戰(zhàn)功,被授為(陜西)漢中衛(wèi)百戶令。其生三子,長子名楊璟(楊洪父),魁偉豪邁,咄咄英姿,不同凡響。宣德十年(1435年),升指揮使(正三品),充游擊將軍,以功升都指揮僉事(正三品),正統(tǒng)四年以功進都督僉事(正二品),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充左參將,正統(tǒng)八年(1443年)春以功進都督同知(從一品),正統(tǒng)九年(1444年)以功進后軍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秋,受命掛鎮(zhèn)朔將軍印、充總兵官,取代郭玹鎮(zhèn)守宣府。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識破瓦剌計,論功,楊洪由昌平伯進為昌平侯,兼掌左軍都督府事。景泰二年(1451年)卒,三月,朝廷賜楊洪浩券勛階,即授為“奉天翔衛(wèi)宣力武臣”。 追贈穎國公,謚武襄。元末,楊政隨主帥徐達攻克姑蘇(今江蘇蘇州),正值楊璟及冠,楊政有意為楊璟在蘇州城擇配完婚。部屬都說:若要擇媳唯城中施氏之女最好。楊政采納眾言,遂娶世居姑蘇府城駱駝橋的大姓施氏子良之女施妙巖(楊洪母)。施子良,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唐袁州宜春施尉旭的后代,世為官族。子良有隱德,其女施妙巖聰慧賢淑!吧髓蜒孕,惟日事閨門,足未嘗至中庭,習知女史,為子良所鐘愛!薄皸钍霞醇{聘,施氏妙巖遂聘于楊氏”《施氏基表》。楊洪母施妙巖與其父楊璟成婚后,“事舅姑(公婆)致孝敬;待妯娌以輯睦,撫子女,慈而知教;持家務,寬而有制。秀外惠中,是儀是則,咸稱賢淑”《施氏墓表》。楊洪一生得壽七十,然在赤城、馬營、獨石、宣化、懷來一帶征戰(zhàn)、鎮(zhèn)守、屯墾、開拓就有整整四十二個春秋。赤城一帶的山水草木,城堡烽臺,社學廟壇,馳道良田,無不留有他的足跡。他創(chuàng)筑馬營城,固筑獨石、龍門、赤城諸城堡;修葺溫泉瑞云寺;重建金閣山靈真觀;請建龍門等八城社學;興建龍關(guān)重光塔等,其勝跡比比皆是。與此同時,赤城一帶的民風淳樸、士卒真誠,熱土忠魂又使他遺情依戀,以致死后不辭山高路遠,由京西而遷葬于塞外赤城。縱觀楊洪一生,守邊撫民,御外誨內(nèi),勛功卓著,位登極品。碑石有銘,史書有傳。塞外各地民間老幼有口皆碑,以致相傳五百余年而不衰。

    人物生平

    建文四年

    (1402年),即“靖難”之戰(zhàn)的最后一年。在此戰(zhàn)役中,楊洪父楊璟為南軍中一百戶令,于四月廿七日戰(zhàn)死于靈璧(今安徽省靈璧縣)。洪母施氏得知這一惡噩“絕而復蘇,號慟不止,聞者感泣”。然而洪母不僅端謹賢淑,且昭然剛烈,深明大義。丈夫歿于王事,家道中微,她毅然挺立。對其子女則辛勤撫其幼,嚴教訓其長。顯現(xiàn)了一個熟讀女史的女性的剛烈和母愛的偉大。永樂元年(1403年),楊洪襲父職,遠戍塞外開平(今內(nèi)蒙正蘭旗東北),而后回蘇州迎母就養(yǎng)。楊洪每奉命出剿敵寇,其母必恒誠曰:“捐軀國家,乃吾楊氏之家法也!汝父歿于戰(zhàn),吾雖常痛其不幸,然無益之,汝當奮身以紹續(xù)前人之烈,吾有汝弟在,慎毋以我為意也!”《施氏墓表》。楊洪奉承唯謹。凡戰(zhàn)則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后來以功而官拜都督,爵至封侯,位登極品,萃茲一門,芳聲偉績邁于當世,皆以其母教誨之力所致也!在正統(tǒng)十年(1445年)楊洪為其母立的墓表中,后人會深深地感到,楊母把一腔濃濃的母子之情,都寓于在那報效國家的深明大義之中。因此,楊洪對其母敬重異常。

    永樂元年

    (1403年),22歲的楊洪襲父職 (百戶令),從蘇州而遠戍塞外開平衛(wèi)。臨行,眾人問:“你北上數(shù)千里之外的開平戍邊,那里寒風荒野,地瘠民苦,戰(zhàn)火連年,生死難測,你果真不害怕嗎?”楊洪說:“大丈夫立功揚名,寧有在百步之內(nèi)!”遂談笑而往。當時成安侯郭亮守備開平。郭亮,合肥人,“靖難”戰(zhàn)役初為永平衛(wèi)千戶。永樂七年(1409年)守開平(即開平衛(wèi)),永樂二十年卒,贈興國公,謚忠壯。郭亮當時一見楊洪甚為喜悅,置之幕下資論軍事,深見器重。永樂八年(1410年)四月,楊洪率部隨永樂帝北征,經(jīng)威虜鎮(zhèn)、渡飲馬洞,追擊本雅失里。五月十六日追至斡難河,大敗之,本雅失里以七騎逃遁。在這場激戰(zhàn)中,楊洪搏殺陷陣,獲人馬而還,永樂帝甚為喜歡并曰:“此乃將才也!”令識其名,以俟擢用。也正是由此,楊洪便開始了他由百戶至都督四十余年的征戰(zhàn)。

    永樂十一年

    (1413年),永樂帝封阿魯臺為和寧王以牽制瓦剌。同年冬十一月,瓦剌馬哈木兵渡飲馬河,阿魯臺告警。永樂帝命邊將嚴加守備,命陜西、山西及潼關(guān)等五衛(wèi)兵駐宣府(今宣化),中都、遼東、河南三都指揮使司及武平四衛(wèi)兵會北京,應城伯孫巖備開平。永樂十二年三月,永樂帝率大軍兵發(fā)北京,親征瓦剌。六月追擊馬哈木殘部至土剌河,馬哈木宵遁。自此直至永樂末,年過六甸的永樂帝曾先后五次取道宣化、赤城、獨石或張家口、大同親征迤北。最后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駕崩在征途中的榆木川。但對迤北諸部尤其是瓦剌,始終未造成毀滅性打擊。以致其還乘隙休養(yǎng)生息、厲兵秣馬,由此,在二十五年后即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土木之變”。

    楊洪

    洪熙元年至宣德二年

    (1427年),楊洪隨從陽武侯薛祿征大松嶺。薛祿,后軍都督,山東膠縣人,排行第六,軍中稱薛六,以勇武善戰(zhàn)著稱至官,位尊之后,改稱薛祿。宣德間為鎮(zhèn)朔大將軍,巡邊并充總兵官,多次備御宣府、開平等地。宣德五年(1430年)薛祿向朝廷上書,建議在永寧衛(wèi)(今北京市延慶縣永寧鎮(zhèn))團山及雕鶚、赤城、云州、獨石宜筑城堡,以利守御,宣宗準此奏,并發(fā)軍民三萬六千人赴工筑城,精騎一千五百人護之,皆聽薛祿節(jié)制。由是,赤城、云州、獨石等城堡拔地而起,其中獨石、云州古城至今還巍然屹立。大松嶺之戰(zhàn),楊洪首沖敵陣,擊敗敵眾,獲其人馬而還,升為正千戶(正五品)。宣德五年冬,敵再犯潮河川,當時開平衛(wèi)已從塞外舊治遷入獨石(今赤城縣獨石口鎮(zhèn))。楊洪正征戰(zhàn)、鎮(zhèn)守在獨石一帶,隨從都督方政追擊敵寇,獲其人馬器械而還。宣德六年(1431年)敵又犯大石門,楊洪系命迎敵,列營相向,徉示不動,以麻痹敵人。然后密選輕騎,繞道出奇后放,敵陣大亂,無一逃遁。遂解甲投降。其部下士卒欲殺降兵,楊洪制止說:“殺降非勇武者所為,不能濫殺。”并親自救起平章(即:平章政事,元時地方高級長官)脫脫等。敵虜盡服,奏聞朝廷,對其褒獎有加。

    宣德七年

    (1432年),朝廷針對敵情,計議在西貓峪(今赤城縣馬營鄉(xiāng))這一戰(zhàn)略要地,置兵馬營,以備邊塞。此時楊洪在塞外永寧、赤城、獨石一帶征戰(zhàn)、駐守已有二十余年,對該地的地形、地貌,備御形勢十分熟悉,且朝廷對其戰(zhàn)績亦多有奏聞,認為其可當此任。遂命楊洪筑城并駐守。楊洪系命率士卒約萬人于荒山野嶺之間,荊棘叢林之中“披榛莽、筑城堡、立峰堆,逾月而成”《楊洪神道碑》。若大的一座城且西部城墻全筑在山上,不足兩月就已筑成,真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時至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若登上城內(nèi)西山俯瞰全城,面對那高大的起伏于平川與山梁上的城墻,感嘆之情會悠然而生。城筑好后,楊洪召集眾將士說:“現(xiàn)在城已筑好,吾與爾等一樣孤懸一城,從此就要長期駐守在這里了,在這窮荒邊塞,人在則城在,城毀則人亡。我們大家一定齊心協(xié)力、死守此城,切不要懷有二心。”楊洪遂與廣大將士同甘共苦、憂喜相關(guān);對部下士卒資助嫁娶、治療疾病,關(guān)懷備至。從此,人心安和、士氣高昂,使眾將士卒不覺得自己是在窮荒的塞外孤城。也正是從此,便有了“馬營”這一名字,赤城北部馬營一帶便有了人煙而得以開拓發(fā)展至今。宣德八年(1433年)楊洪以馬營城為大本營,率兵追剿邊寇,敗敵于紅山。九年(1434年)追襲剿邊以功升指揮僉事(正四品)。十年(1435年),朝廷以問邊計驛,如楊洪至北京升指揮使(正三品),并命其充游擊將軍、統(tǒng)率萬全都司(今萬全縣)精兵二千、廄馬一千二百。巡備北邊至開平舊治簸箕河一帶,因大破敵眾,生擒敵首脫脫白曖臺,以功升都指揮僉事(正三品)。

    正統(tǒng)元年

    (1436年)英宗即位,兵部尚書王驥(束鹿人),奉命巡邊督軍,斬臨陣脫逃者都指揮使(正二品)安敬,使邊境肅然;鼐┖笙蛴⒆诘圻M言:“邊軍怯弱,應速選人加強訓練,楊洪可當此任。”當時先朝宿將已盡,楊洪后起,又以敢戰(zhàn)而著名,為人機變敏捷,善出奇搗虛,雖為偏將,朝中大臣都知道他的能力。也有個別人想詆毀他,但總是被英宗帝曲護,由此楊洪則得以施展其才華。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刑部尚書魏源督邊事到馬營,楊洪部下指揮使杜衡、部卒李全皆奸佞之徒,因私憾向魏源誣告楊洪,魏源奏聞朝廷后,英宗帝采納魏源直言,明其真相,將杜衡貶謫廣西,將部卒李全交給楊洪處置。由此還引出一段流傳至今的民間故事——“馬營的佛爺——狗吃了”。即:久戍邊關(guān)的楊洪,不僅力倡修武,更圖文治。他極好建廟宇以行高臺教化;立社學訓育邊地軍民。在他的倡導下,于馬營城中興建各種廟宇。值此,杜衡、李全之輩誣告楊洪意在馬營城中修筑宮殿樓臺。想擁兵自立稱王稱帝,與朝廷分庭抗禮。英宗帝信以為真,速派人調(diào)查此事。消息由京師傳到塞外,急壞了正在督工修廟的楊洪。面對一座座沒有圣像的廟宇、殿堂,怎么辯解呢?情急之下有人建議,用蕎面捏圣像可速干而不裂,且馬上就能彩繪。楊洪采納此言,令所有彩塑工匠一夜之間用蕎面塑好了各廟宇中的所有圣像。京師來人見城中井然有序,廟宇櫛次鱗比,圣像妙好莊嚴,一派和平景象,決無構(gòu)筑宮殿、分庭抗禮之兆。使杜衡、李全之輩誣告休矣!待欽差走后,廟內(nèi)看護松懈,城中獵狗嗅到蕎面香味,諸多圣像有的被啃壞,有的被吃掉,這就是“馬營的佛爺——狗吃了”。

    奸人誣告未成,反使楊洪深得朝廷信任,當時都督僉事李謙守赤城、獨石,楊洪被命協(xié)助李謙守之(即為協(xié)守)。李謙年老膽怯,當楊洪每調(diào)兵出戰(zhàn),李謙都面色沮喪,冷嘲熱諷;當楊洪鼓勵士卒殺敵,李謙便冷笑說:“北敵如野草,你能殺盡嗎?”后來由御史張鵬彈劫罷免了李謙,即命楊洪代其鎮(zhèn)守赤城、獨石。正統(tǒng)三年(1438年),兀良哈犯邊,楊洪率部與其戰(zhàn)于伯顏山,激戰(zhàn)中楊洪落馬傷足,但仍越戰(zhàn)越勇,生擒敵首也陵臺等九人,以功升都指揮同知(從二品)充右參將,守宣府邊塞要地。此間,楊洪建議加筑開平城(今獨石口城)、拓龍門所,即:龍門守御千戶所(今龍門所),其為龍門衛(wèi)(今龍關(guān))派出機構(gòu),屬中北路。其主要任務是統(tǒng)領牧馬堡、趙家莊等城堡,守御四海(今北京市延慶境內(nèi))至獨石段長城的中部。還建議自獨石至潮河川,增置堠臺六十。因建議功,又進都指揮使(五二品)。正統(tǒng)四年秋,追殺阿木狼,斬獲可列歹等,以功進都督僉事(正二品);正統(tǒng)七年充左參將,移守獨石,此處極為要害,非宣府能比。在明代諸多論及防御的軍事奏章中,總要提到“獨石”、“張家”二口,而且首先要論述獨石之險。可見其重要之極。正統(tǒng)八年春(1443年)出哨苦乞河,敗敵于只比嶺,以功進都督同知(從一品)。九年春,兀良哈再犯延綏,楊洪與韓政等出大同,追襲敗敵于應昌的別兒克。敵盡棄所掠,遁去。楊洪復追至克列蘇,敵得險欲拒之,楊洪督兵進攻,敵大敗,擒斬打剌孩等,以功進左都督(正一品)。其部下軍士蒙賞者九千九百余人。自正統(tǒng)改元至此,九年間楊洪戰(zhàn)功累累,屢屢升遷,由偏將至都督,而位居朝中宿將,聲震朝野。

    正統(tǒng)十年至十二年

    官拜都督、位居一品的楊洪在邊事寧息的閑暇里,出私幣重建了(赤城)云州崇真觀并請于朝廷賜名“靈真觀”。此觀為元初全真道繼丘處機之后的大宗師祁志誠之道場,統(tǒng)領全國諸路道教,聲赫南北。于元、明、清歷代皆由朝廷直接撥銀擴建和修葺(今天被開發(fā)為金閣山森林度假村);于龍門衛(wèi)城(今赤城縣龍關(guān)鎮(zhèn))唐代古剎的舊址上主持重建了重光寶塔;今天的重光塔仍依然屹立在龍關(guān)城中,為省保文物單位。還重修了赤城溫泉瑞云寺(即今天的瑞云賓館處)和赤城城內(nèi)的靜寧寺等;并為其母墓前增修了神道及石像生;這些名勝古跡至今仍保存尚好,為塞北赤城平添一份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蒼茫。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秋,受命掛鎮(zhèn)朔將軍印、充總兵官,取代郭玹鎮(zhèn)守宣府,府城將士歡聲動地,喜得良帥。自宣德以來,二十余年間,迤北諸部未曾大舉入寇,只有朵顏三衛(wèi)之小股敵人乘隙擾邊,多不過百騎或數(shù)十騎,亦不足為患。此期間的邊事寧息,在諸多因素中,楊洪坐鎮(zhèn)宣府,戍衛(wèi)京北邊塞亦應為重要因素。自永樂初至此,楊洪在邊已四十余年,并以敢戰(zhàn)、善戰(zhàn)至大將,聲震南北,迤北諸部敵人深知其厲害,都十分懼怕他,稱其為“楊王”。瓦剌部首領脫脫不花、太師也先都曾與其修好,經(jīng)常寫信問候他,并送以良馬,每遇此,楊洪便奏請朝廷,英宗帝敕令讓他接受,并讓他對迤北諸部如瓦刺部等以禮相往,以維護邊塞的和平與安寧。

    正統(tǒng)十四年

    (1449年),瓦剌尋釁并誘脅迤北諸番分道大舉入寇。七月,英宗皇帝被瓦刺兵俘虜,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前后,楊洪正鎮(zhèn)守宣府。英宗帝御駕北征至沙嶺(今宣化沙嶺子)時,召楊洪入見,命他隨駕西行,繼而又命他守陽和山二口,英宗帝師還至宣府時,命他為殿(殿前將領),繼而又命他還守本鎮(zhèn)。如此朝令夕改,出爾反爾,足見英宗帝恐慌至極。土木一戰(zhàn),親征大軍全軍覆沒。瓦剌太師也先掠英宗帝由土木西行至宣府城下,再施詭計,企圖用英宗手諭詐開城門,攻占宣府城以作為其寇犯北京的根據(jù)地。楊洪識破此計,命守城士卒收下皇帝手諭,并命其對城下人說:“吾等所守之城乃皇家之城,吾城主帥乃皇帝親敕的封疆大帥。責任在封疆者重在封疆,堅守城池乃吾等天職,況且吾帥又不在城中,無帥令城門絕不能開。請恕罪!币蚕纫娫p不開城門無奈掠英宗帝經(jīng)大同返回漠北。八月末,太后命郕王監(jiān)國,九月廿日,郕王即皇帝位,尊其兄英宗帝為太上皇帝,以明年為景泰元年。九月廿一日,抄王振家,殺其全族。十月也先詭稱奉上皇英宗帝還京,由大同、陽和(今山西陽高)而來。也先復令英宗帝諭書與楊洪,楊洪不敢自置,將諭書封好,急送京師呈與景帝,景帝馳使告諭楊洪說:“上皇諭書,乃敵人詭汁,切不可信,至今即是真書,也不能私自受理處置!庇谑牵瑮詈橐灰鈭允匦浅。也先復無奈,取道西南由紫荊關(guān)攻入,直逼北京。在兵部尚書于謙的指揮下,楊洪應急詔率精兵二萬入衛(wèi),馳至,敵兵已退。復令其與孫鏜、范廣等追殺余寇,追至霸州(今河北霸縣),擒獲敵首阿歸等四十八人,奪還被掠人畜數(shù)以萬計。敵寇敗去,京師無恙,京城保衛(wèi)戰(zhàn)大獲全勝。論功,楊洪由昌平伯進為昌平侯,兼掌左軍都督府事。并賜有金織綺文玉帶、冠帽等。復令其率所部暫留京師,督練京營軍馬。此時楊洪已高齡六十八歲,且戰(zhàn)功赫赫,位登極品,朝廷也以其為宿將,諫言多被采納。其曾向景帝呈陳御寇三策;又奏請簡汰三千諸營將校;建言:不得以孤弱充伍等,皆被景帝采納。景泰二年(1451年)三月,朝廷賜楊洪浩券勛階,即授為“奉天翔衛(wèi)宣力武臣”。

    寇遂東入大同,楊信又應詔還鎮(zhèn)大同。成化六年(1471年),楊信與副將徐恕,參將張瑛分道出塞,敗寇于胡柴溝,獲馬五百匹,受到朝廷璽書獎勵!睹魇贰芬苍澋溃骸皸钚旁谶吶嗄,鎮(zhèn)以安靜、人為樂用!背苫甓,卒于所鎮(zhèn)大同,贈“彰武侯”,謚“武毅”。

    景泰八年二月

    楊洪長子楊俊獲罪下獄被殺后,“昌平候”爵即廢。楊能“武強伯”爵也未能流傳于后,獨有楊信“彰武侯”爵,傳其子楊瑾,于弘治初(1488年),佩將軍印宿衛(wèi)京師。三傳至曾孫楊炳,隆慶間協(xié)守南京,后又奉詔掌管京營戎政,屢加少師。逝后敬謚“恭襄”,并傳子至孫,直至李自成攻陷京師戰(zhàn)死。

    楊洪墓前《神道碑》中贊道:“洪健在時,在邊巡哨,潛藏在山谷間的敵人,只要窺見旌旗知為楊洪,便奔竄相告:u2018楊王來也!不可出!u2019甚至急急而匿遁!逼滏(zhèn)塞神威可見一斑!皸詈槎藲q從江南到塞外,以士卒而為將帥,還常到京城向皇帝呈陳憂國為民、兵戍御衛(wèi)之策,所呈則屢見嘉納!庇纱丝梢姡骸皸詈闉槿,孝友忠信,果敢剛毅。在邊四十余年,悉以邊事為心。自始有眾五百,以至于領三千之眾;自統(tǒng)一方士卒,以至于總天下之兵。不以一將者寡,而屈于人下;不以所率者眾,而旁若無人。敵強不以自怯,必熟計而后戰(zhàn);戰(zhàn)勝不以自驕,必量敵而后安。 有功不專諸己;有惠必分諸人。故其馭下維嚴,而人樂為之用。整飭邊防、屯墾良田,訓練士馬、振起荒頹。建立廟學,以教兵戎子弟;賑恤孤寡,以慰士卒死亡。尤為有仁義之政焉!薄睹魇贰詈閭鳌芬操澋溃骸昂楦缸有值芙耘鍖⒂。婚T三侯伯,當時稱名將者,因首推楊氏!薄昂榫镁有鴩烂C,士馬精強,為一時邊將冠,然未曾專殺,又頗好文學,嘗請建學宣府等處,以教諸將子弟!

    楊洪一生得壽七十,然在赤城、馬營、獨石、宣化、懷來一帶征戰(zhàn)、鎮(zhèn)守、屯墾、開拓就有整整四十二個春秋。赤城一帶的山水草木,城堡烽臺,社學廟壇,馳道良田,無不留有他的足跡。他創(chuàng)筑馬營城,固筑獨石、龍門、赤城諸城堡;修葺溫泉瑞云寺;重建金閣山靈真觀;請建龍門等八城社學;興建龍關(guān)重光塔等,其勝跡比比皆是。與此同時,赤城一帶的民風淳樸、士卒真誠,熱土忠魂又使他遺情依戀,以致死后不辭山高路遠,由京西而遷葬于塞外赤城?v觀楊洪一生,守邊撫民,御外誨內(nèi),勛功卓著,位登極品。碑石有銘,史書有傳。塞外各地民間老幼有口皆碑,以致相傳五百余年而不衰。

    楊洪所處的永樂至正統(tǒng)間,正是明王朝由鼎盛漸趨衰微,邊防問題又一直困擾著明王朝的始終。尤其是迤北邊境,元亡之后,蒙古各部退敗漠北,但其復辟之心不死,入犯、反撲彼伏此起!熬鸽y”之戰(zhàn)后,永樂帝即位,首先就是遷都北京以固邊防。然而北京三面近塞,鞏固北方邊境就更顯得尤為重要。宣德初,開平衛(wèi)內(nèi)遷至獨石,宣府遂成為屏蔽北京的要鎮(zhèn)。宣府統(tǒng)領著東起四海(今北京延慶縣四海鎮(zhèn)),西至馬市口(今懷安縣馬市口),綿亙千里的八達嶺外圍邊城,為北京的門戶所在。邊墻起伏于峻峰深壑之間,烽堠相接、隘口相連,沿邊屯兵守御的延慶、永寧、懷來、雕鶚、赤城、獨石、馬營、龍門、趙川、宣化、寧遠、萬全、柴溝、渡口等諸城堡星羅棋布、衛(wèi)所林立,是阻擋由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南侵之敵的第一道山地防線。楊洪從士卒到將帥,佩鎮(zhèn)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長期鎮(zhèn)守宣府,戍衛(wèi)獨石、張家二口,征戰(zhàn)、開拓在赤城、宣化、馬營、獨石一帶,特殊的時代背景,特殊的戰(zhàn)略區(qū)位,造就了楊洪及其楊門父子,成為明代五朝戍邊大將。同時,透過楊洪在塞外征戰(zhàn)開拓、戍邊衛(wèi)國的不凡經(jīng)歷,也可以看到張家口、宣化、赤城一帶數(shù)百年來作為軍事、戰(zhàn)略要地開發(fā)、拓展、興衰、變遷的縮影。

    TAGS: 楊洪
    名人推薦
    • D.J.奧古斯汀
      D.J.奧古斯汀(D.J.Augustin,1987年11月10日-),出生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美國男子職業(yè)籃球運動員,司職控球后衛(wèi),現(xiàn)效力于NBA密爾沃基雄鹿隊。奧古斯汀于200..
    • 忘川草草
      忘川草草   忘川草草中國廣播劇CV,06年的暑假在天涯的一路同行版塊看到《悲慘》的招募帖子,從此開始了他的配劇了生涯。   草草的聲音,溫柔甜蜜,有種溫暖的感覺...
    • 科利斯·威廉姆森
      科利斯·威廉姆森(Corliss Williamson),男,1973年12月4日出生于美國阿肯色州拉塞爾維爾,前美國職業(yè)籃球運動員,司職大前鋒/小前鋒,現(xiàn)任NBA奧蘭多魔術(shù)隊助理教練。..
    • 楊洪
      楊洪,出生于1980年5月,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重大科技崗研究員。
    • 許文馨
      許文馨,女,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華臺北代表團成員。姓名:許文馨   地區(qū) : 中華臺北   性別: 女   出生日期: 1988-06-13   身高 ( m / in): 1.72/5’7’’   體重..
    • 王毅
      王毅,中國女子手球隊隊員,場上位置為外線。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