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王韶字子相,(公元526年-公元593年),自稱太原 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人。王韶小時候大方文雅,很喜好不同一般的節(jié)操。北周時屢次因為軍功受到提拔,官至大將軍,可以同三司一起商議國事。武帝攻取晉州后,想要班師回朝,王韶諫道:“北齊朝綱混亂,已歷數(shù)代君王,這是老天助我朝王室,可以一戰(zhàn)而滅掉北齊。如果現(xiàn)在放棄這次機會而回去,恕臣愚鈍,很不理解,希望陛下好好考慮這件事。"最終武帝聽取了王韶的意見。等到滅掉北齊,王韶因軍功升為開府,封為晉陽縣公,宣帝即位,拜為豐州刺史。等到高祖登基,晉升爵位項城郡公,加位大將軍。晉王楊廣出鎮(zhèn)并州時,王韶被任命為行臺右仆射,跟隨在楊廣左右。王韶性格剛直,晉王很是畏懼,每件事都向他咨詢,不致違犯法度。王韶曾奉使巡視長城,走后晉王鑿池引水,建造三座假山,王韶回來,用自我鎖拷的方法而諫阻,晉王于是致歉而作罷。高祖聞知后贊嘆并嘉獎了他:賜給他百兩黃金,四名宮女。平陳之役,王韶自己兼任元帥府司馬,率師直逼河陽,與大軍相會。到壽陽(今安徽壽縣)后,與高颎計議軍機,沒有延擱的。等到攻取金陵晉王楊廣班師,留王韶在金陵防御,把一切善后事宜托付給他。一年后,王韶被召還京師,高祖對眾公卿說:“晉王年紀幼小率師出征,就能平定吳、越,使天下安定,全賴子相之力。"于是加封王韶為柱國將軍。開皇十一年,皇上幸臨并州,因為王韶工作稱職,特地對他慰勞勉勵了一番。這之后,皇上對王韶說:“自從朕到了這里,你頭發(fā)胡子漸漸白了,大概是為國事?lián)鷳n操勞所致吧?國家的希望,都在你的身上了,你要好好努力!"韶推辭謝罪說:“臣漸漸衰老了,還很不懂得如何做官。"高祖說:“不懂的原因,是沒有用心吧。"王韶答道:"臣往昔在北周那樣的亂世,尚且用心,何況今逢明主,敢不竭盡自己的心智嗎?但國家大事非常精微,不是像我這樣的愚笨者所能勝任的。只是我已到暮年,和過去相比,常常會頭昏眼花,忘記很多事情。豈敢自我寬怠,以致累及政務(wù),虧亂朝綱。"圣上加以慰勉并送走他。秦王 楊俊出任并州總管,仍讓王韶擔(dān)任長史。一年后,王韶乘驛馬馳還京師,因勞頓過度而死,時年六十八。高祖甚為傷感,對秦王的使者說:“告訴秦王,我原來讓子相徐緩來京,為何差其馳乘野馬?殺我子相,責(zé)任豈不在你等身上?"言語之中十分凄涼。高祖又命令有關(guān)官署為其建立住宅,說:“死去的人哪里還用得著房子呢?只是用這種方法來表達我深切的痛悼之情罷了。"
隋書·王韶傳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 晉陽人也,世居京兆。祖諧,原州刺史。父諒,早卒。韶幼而方雅,頗好奇節(jié),有識者異之。在周累以軍功官至車騎大將軍、議同三司。復(fù)轉(zhuǎn)軍正。武帝既拔晉州,意欲班師,韶諫曰:“齊失紀綱,于茲累世,天獎王室,一戰(zhàn)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懼于下,取亂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釋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圖之!钡鄞髳偅n縑一百匹。及平齊氏,以功進位開府,封晉陽縣公,邑五百戶,賜口馬雜畜以萬計。遷內(nèi)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豐州刺史,改封昌樂縣公。高祖受禪,進爵項城郡公,邑二千戶。轉(zhuǎn)靈州刺史,加位大將軍。知
五百晉王廣之鎮(zhèn)并州也,除行臺右仆射,賜彩五百匹。韶性剛直,王甚憚之,每事諮詢,不致違于法度。韶嘗奉使檢行長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還,自鎖而諫,王謝而罷之。高祖聞而嘉嘆,賜金百兩,并后宮四人。平陳之役,以本官為元帥府司馬,帥師趣河陽,與大軍會。既至壽陽,與高颎支度軍機,無所壅滯。及克金陵,韶即鎮(zhèn)焉。晉王廣班師,留韶于石頭防遏,委以后事,幾歲余。征還,高祖謂公卿曰:“晉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吳、越,綏靜江湖,子相之力也!庇谑沁M位柱國,賜奴婢三百口,綿絹五千段。主
上謂開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稱職,特加勞勉。其后,上謂韶曰:“自朕至此,公須鬢漸白,無乃憂勞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辭謝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鄙貙υ唬骸俺嘉粼诨杓,猶且用心,況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駑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疇昔,昏忘又多。豈敢自寬,以速身累,恐以衰暮,虧紊朝綱耳!鄙蟿诙仓。秦王俊為并州總管,仍為長史。歲馀,馳驛入京,勞敝而卒,時年六十八。高祖甚傷惜之,謂秦王使者曰:“語爾王,我前令子相緩來,如何乃遣馳驛?殺我子相,豈不由汝邪?”言甚凄愴。使有司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馀年,終始不易,寵章未極,舍我而死乎!”發(fā)言流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數(shù)十紙,傳示群臣。上曰:“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尋,未嘗釋手。”煬帝即位,追贈司徒、尚書令、靈豳等十州刺史、魏國公。子士隆嗣。主
字兀士隆略知書計,尤便弓馬,慷慨有父風(fēng)。大業(yè)之世,頗見親重,官至備身將軍,改封耿公。數(shù)令討擊山賊,往往有捷。越王侗稱帝,士隆率數(shù)千兵自江、淮而至。會王世充僭號,甚禮重之,署尚書右仆射。士隆憂憤,疽發(fā)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