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義潛,男,1936~2001,西安市人,自幼習畫,天賦繪畫才能。
張義潛是承載著沉甸甸歷史使命的大畫家,他心中一直激蕩著史詩般的旋律,他用熱愛一切的筆墨觸摸藝術的大主題,靈性地找到了民族精神的具象英雄和駿馬,為此揮灑完自己的才華和生命。7月28日,在追思著名畫家張義潛誕辰70周年暨《張義潛畫集》發(fā)行研討會上,西安各界人士這樣真心地唱贊他。
在西安美院的教學史上,張義潛以其天生的造型能力和秦人的豪邁之情,被師生愛戴地譽為“張快手”,與劉文西、陳忠志一起被稱為美院的“三套車”。這位心地善良的“少陵布衣”,自幼就擁有繪畫天才和平民意識,他14歲加入美協(xié),15歲考入美院,19歲走上講臺,畢業(yè)之作《馬倌》竟然被《人民日報》發(fā)表。過早的成熟,過早的出名,過早的承受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得意與失落,歡樂與痛苦,他的命運幾乎與民族大運在一起跌宕起伏。因此,畫主題畫,畫歷史畫,為千古風流人物造像,是他不懈的追求。細讀他的名畫,像打開一部古今英雄譜:《秦皇征戰(zhàn)圖》、《魏武述懷圖》、《昭君》、《霸王別姬》、《成吉思汗》、《林則徐》,八尺巨幅《重任在肩》,更顯示出這位歷史人物畫家的大匠之風。張義潛不只用氣勢磅礴的英雄人物,更用逆風飛揚的駿馬征服著畫壇。他的筆墨靈動、造型準確、蹄下生輝、奔騰如電的“張飛馬”,堪稱中國一絕!
一杯濃烈酒,一幅飛馬圖,是他畫馬的真實情景。著名作家賈平凹說:“他的一生,多畫兩種題材,一是歷史人物,一是馬。歷史人物畫是他終生人格的追求,馬是他支撐自己完成夙愿的寂寞年月的精神支柱”。 在石魯、趙望云之后的長安畫派,張義潛是其中獨特的一個,他不僅在坎坷中發(fā)展圓滿了他的天才,還出色地摘取了美術教育家的桂冠。他一生辦了三件大事:一是創(chuàng)立了西安美院國畫系;二是1961年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創(chuàng)辦了西安藝苑美術學院,這是解放后全國第一所私立學校;三是創(chuàng)立了長安書畫室,使他成為把書畫推向市場的第一個藝術家。 2001年,張義潛帶著殘缺與完美離開了人間,但他把完美的歷代英雄譜留給當代畫壇,把完美的群馬圖留給當代畫壇,他的人格與藝術造就雙峰巨塔,永遠為后來的藝術家們所景仰。在追思會上,省政協(xié)副主席陸棟,省文聯(lián)副主席趙振川,著名書畫家崔振寬、鄒宗緒、茹桂、王炎林等人回憶了與張義潛曾經有過的交誼,感人至深。許多藝術家說,老子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最能概括張義潛殘缺與完美、探索與追求、用平民視角映象歷史的畫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