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麻三衡,字孟璇,明末人士,寧國府宣城縣東鄉(xiāng)禾塘人,河南布政使麻溶之孫。為寧國府府學 生員。他性格豪放,喜歡飲酒、練武和交友,與同邑沈壽民、梅朗中、徐律時、蕪湖沈士柱并知名于時。
抗清義舉
1645年,清軍南下,寧國知府 朱錫元、宣城知縣俞璧等一干官僚們獻上大印,投降了清軍。不過一些有志氣的士大夫誓死不降,他們紛紛舉起義旗,扼守山區(qū)各要塞奮勇抗清。在宣城縣境內(nèi)形成了兩股抗清力量,一是水東稽亭嶺的七家軍,二是華陽山寨的義軍。七家軍的首領(lǐng)就是以麻三衡為首的七個秀才,他們是麻三衡、吳太平、阮恒、阮善長、劉鼎甲、胡天球、馮百家。麻三衡是堅決的抗清人士,每次作戰(zhàn)的時候,都是策馬當先,舞大刀陷陣,跟隨他的人都很敬畏。華陽山寨義軍的首領(lǐng)是原寧國府推官邱祖德,宣城縣舉人錢文龍和吳舉人沈壽堯。邱祖德是四川成都人,擔任過山東巡撫。錢文龍是天啟丁卯科舉人,他的父親錢宏謨是天啟乙丑榜進士,做過章丘知縣,沈壽堯是沈有容的兒子。七月,這兩支抗清力量相約出擊,準備奪取寧國府城,雙方在寧國縣港口展開激戰(zhàn),當時在績溪叢山關(guān)抗清的休寧人金聲也派出休寧籍武狀元王干前來支援,終因寡不敵眾,吃了大虧。沈壽堯戰(zhàn)死, 邱祖德被執(zhí),送南京,不屈,被磔死。王干遁逃做了和尚。清軍乘勝追擊至稽亭山,麻三衡被俘,押往南京,其余人全部壯烈犧牲。麻三衡在臨行前大罵清帥,作詩一首,“吳越連沙漠,天心不可留。誓存千丈發(fā),笑棄百年頭。若水心猶烈,平原志未酬。清風吹宛轉(zhuǎn),朝暮五湖秋! 清軍對此恨之入骨,割其頭顱懸于南京城門上示眾。
麻三衡死后,禾塘的麻氏家族遭到清朝的報復和壓制,“草沒門庭,風雨盡晦,狐鼠竄檐宇”。直到乾隆四十一年,清政府才允許麻三衡等一批抗清人士收入《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中。
主要著作
麻三衡還精通制墨,寫有《墨志》一書,全書分為紀元、系氏、煙品、治膠、和制、 稽式、藏品、權(quán)質(zhì)、語林九章,詳細記載了當時皖南地區(qū)制墨業(yè)中的一百二十多家墨工,對明代制墨業(yè)研究,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
史籍記載
《明季南略》:”麻三衡,字孟璇,宣城人;布政使溶之孫。生有異相,長好習武事;以詩酒自豪。既起兵,與旁近諸生吳太平、阮恒、阮善長、劉鼎甲、胡天球、馮百家號稱七家軍,皆諸生也。三衡駐兵稽亭,每戰(zhàn)當先,舞大刀陷陣;人多畏之。后以眾寡不敵,被獲,殺于江寧;七家軍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