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尹如圭

    尹如圭

    尹如圭烈士,1918年2月出生,邵東縣流光嶺鄉(xiāng)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流光嶺地下黨支部負責人,邵陽東陸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

    邵陽《勁報》社社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解放部隊湘中第二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1949年7月英勇犧牲,時年31歲。


    任職情況

    邵陽《勁報》社社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解放部隊湘中第二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個人簡介

    尹如圭(1918~1949),名國瑞,字景星。今邵東縣流光嶺鄉(xiāng)桃花村人,民國7年(1918)生。其父尹伊仲系太一鄉(xiāng)團防局長。

    尹如圭自幼聰慧。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yōu)異,喜吟詠。幼聰慧,又系獨子,倍受寵愛。讀書勤奮刻苦,學業(yè)超人,對古代、近代的名著佳作多背誦如流,喜吟詠。及長,廣讀進步書刊,知識甚豐。閱讀《大眾哲學》一書后,寫《我對唯心論和唯物主義的看法》一文,明確指出:“唯心論的觀點是當代人立身處世的大敵”,“只有堅持唯物論,才能改造世界”,塾師在批語中稱贊如圭是一名富有理想的學生。 民國25年,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采取不抵抗政策,面對共產黨則開展圍剿,企圖一舉消滅。時年17歲的尹如圭,目睹時局,感慨抒懷,作了《吊三閭大夫》一詩云:“汨羅西望碧粼粼,樽酒江邊吊逐。身后才名悲宋景,眼前患難甚贏秦。懷王不是憐才主,楚澤空傷失意人。一卷離騷誰繼響?江河萬古不沉淪。”翌年,尹棄筆從戎,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救亡圖書館”,捐資收集進步圖書幾百冊。還利用星期日召開“時事座談會”,宣傳抗日救亡。蘆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如圭面對山河破碎的慘狀,作《從軍行》一詩:“男兒之驅長七尺,誰甘白頭老書史;昨聞薊北飛胡塵,跨上征鞍征萬里!睘榱烁钊氲匕l(fā)動和組織民眾抗日,如圭和禹問樵等人,在流光嶺及其附近一帶開辦民眾夜校,在崇山鋪、團山等地舉辦抗日宣傳墻報,走村串戶,進行抗日宣傳。民國28年5月,尹如圭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流光嶺支部負責人。翌年秋,中共邵陽地下組織遭到國民黨地方組織的嚴重破壞,共產黨員彭柏林遭慘殺。尹如圭被叛變者向其父尹伊仲告密(伊仲系太一鄉(xiāng)團防局長),為免遭陷害,隨即潛逃安鄉(xiāng),以幫工、做小生意糊口度日,與中共組織失去聯(lián)系,無比憂傷,賦詩云:“風木興懷嗟失養(yǎng),江山蒿目痛連兵。已判殲虜難久戰(zhàn),和平消息總堪驚乙”。 民國32年,尹如圭輾轉回到家鄉(xiāng)流光嶺。其父以為如圭回心轉意,也不再責怪其往事。并說:“今后你拿筆桿子宣傳抗日,我拿槍桿子和日本侵略者拼,日寇如果敢來太一鄉(xiāng)殺人放火,就叫它片甲不歸!币绻缏牶,站起來說:“日本侵略者太殘忍了,我雖是文弱書生,膽是“逼”出來的,我也要拿槍桿子,一起干,還望父親把本分拿出來”。其父不予反對。遂收長短槍枝100多支,集中起來,組成一支300多人的抗日游擊大隊,尹如圭任大隊長。民國33年秋,日軍侵犯邵東地域后,尹如圭率抗日游擊隊,晝伏夜出,出奇制勝地給以抗擊。太一鄉(xiāng)沒有受到侵略者的進犯,鄉(xiāng)民稱太一鄉(xiāng)為“太平鄉(xiāng)”。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尹如圭著手新聞事業(yè),決心“要為人民奔走吶喊,啟發(fā)思想,識別真?zhèn)沃壹椤。民?5年,尹和禹問樵、陳蕓蒼一道,在鄉(xiāng)間創(chuàng)辦《開平周報》,以求實、敢言為宗旨,用事實揭露國民黨制造內亂,殘害人民的罪行,深受民眾的歡迎。為了擴大發(fā)行量,民國36年夏,將《開平周報》社址遷往邵陽城內,一日一刊,不久與《鐵報》合并,改名《勁報》,尹任社長,禹問樵任主筆。經(jīng)過籌備,是年12月20日出版發(fā)行。尹以辦報為掩護,開展秘密工作。民國37年5月,尹再次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38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地方進步人士紛紛組軍起義,尹如圭受中共邵陽縣工委的派遣,離開報社,回到家鄉(xiāng),接管其父控制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并進行整頓改造。是年5月底,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員會,將東鄉(xiāng)李建中、—張大野、寧瑞林,南鄉(xiāng)(邵陽縣)莫新春的起義部隊,組建為湖南人民解放總隊湘中二支隊,尹任司令員。6月26日,在真人嶺斌公祠(今邵東砂石鄉(xiāng)內)宣布起義,旋繼開赴衡、邵、祁邊區(qū)一帶,開展游擊活動,牽制白崇禧部隊行動,策應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邵陽。7月中旬,邵陽縣保安團、警察大隊及匡國軍(匪首)、張極垣等部3000余武裝,對湘中二支隊進行圍剿。在一次分散撤退中,因叛徒向匡國軍密告,遭伏擊,尹被捕,酷受審訊,堅貞不屈。7月20日深夜,尹被殺害于邵東流澤所六合亭。1949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邵陽,全境解放,是年12月5日,邵陽各界人士在導群,中學舉行追悼大會,悼念烈士忠魂

    。

    生平小傳

    風華少年

    尹如圭出生于一個豪紳地主家庭,從小聰明伶俐,倍受寵愛。剛滿6歲,其父尹先覺便教他讀書識字,后從師當?shù)睾苡忻娘枌W之士、清末秀才曾頌君。曾能詩善賦,學富五車,受“五四”運動影響,主張“教書乃育人也,讀書乃為時代所用”,藏有大量進步書刊。對老師的這些藏書,尹如圭愛不釋手。涉獵諸多進步書刊后,尹如圭眼界大開,思想得到升華,愛國愛民覺悟大為提高。他在《我對唯心論和唯物論的看法》一文中寫道:“唯心論的觀點是當代人立身處世的大敵,只有唯物論才是聯(lián)系當前實際,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很強的說服力,是我們有力的思想武器!痹灳喿x此文后,感慨萬千,寫下長篇批語以示鼓勵。批語說,文章論點準確精辟,論述有理有據(jù),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字。

    尹如圭

    立志報國

    1935年日寇侵占我東北三省后,時年17歲的尹如圭痛心疾首。他借古諷今,抒發(fā)自己愛國愛民和報效無門之感。他在《吊三呂大夫》一詩中寫道:“汨羅西望碧粼粼,揮灑江邊吊逐臣。身后才名悲宋景,眼前患難甚秦贏。懷王不是憐才主,楚澤空傷失意人。一卷離騷誰繼響?江河萬古不沉淪!边@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憂國憂民思想。

    愛國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尹如圭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嫉惡如仇,很想投筆從戎,挽救祖國危亡,拯救人民于水火。他在一首詩中寫道:“男兒之軀長七尺,誰甘白頭老書史!昨聞薊北飛胡塵,跨上征鞍走萬里。耶娘妻子留不得,以身誓向沙場死。天寒風急忱戈眠,夜深霖白聞雞起。仇寇從來不并生,待看他年雪國恥!痹诙喾铰(lián)系卻投軍無門之后,他斷然休學回家,約好友禹問樵等人,積極開展抗日愛國活動,在家鄉(xiāng)辦起“救亡圖書館”,捐資購買和收集了大量進步圖書,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和《二萬五千里長征記》、《抗日的第八路軍》、《日寇暴行錄》等;還訂有《新華日報》、《救亡日報》、《解放》和《群眾》等大量報刊,面向廣大群眾,廣為借閱。為宣傳抗日救亡,他還開辦抗日時事講座,定每周星期六下午為講座日。這種講座很受群眾歡迎,聽眾趨之若鶩,有時多達二三百人。尤其是尹如圭主講時,內容豐富,生動有趣,效果很好。尹如圭等人還在流光嶺、禁山嶺和崇山鋪等地創(chuàng)辦多所民眾夜校,組織群眾學習“戰(zhàn)時書報社”提供的《民眾課本》。后又創(chuàng)辦《抗日墻報》,將抗日前線的勝利消息和全國各地民眾的抗日熱潮等情況,用對開大紙書寫好,張貼在過往行人集中的崇山鋪、流光嶺一帶,供大家閱讀。

    尹如圭的革命活動得到了邵陽地下黨組織的重視和嘗識。1939年春,上級地下黨組織指派地下黨員彭柏林、趙勤來團山、流光嶺一帶發(fā)展組織,發(fā)動民眾抗日。他們主動聯(lián)系尹如圭,指導尹閱讀馬列主義相關文章和毛澤東著作,使尹如圭在思想上產生了新的飛躍。同年5月,尹如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經(jīng)上級研究決定,尹如圭被委任為流光嶺地下黨支部負責人。

    迫走他鄉(xiāng)

    1940年秋,邵陽地下黨組織不幸遭到破壞,地下黨員彭柏林被捕犧牲,趙勤投奔湘鄂抗日根據(jù)地。流光嶺地下黨區(qū)委書記尹舫仙變節(jié)自首后,恬不知恥地邀尹如圭一起投案,遭到尹如圭的嚴詞拒絕和訓斥。尹舫仙惱羞成怒,便向尹如圭的父親尹先覺告密。尹聽說自己的兒子是共產黨地下黨員,怒火中燒,恨不能就地將其槍斃。尹如圭深知父親對共產黨恨之入骨,決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于是,他連夜脫逃遠走他鄉(xiāng)。經(jīng)過長途跋涉,來到家住安鄉(xiāng)的叔叔尹季周家中,并向叔叔說明原委,得以隱身于此。其間他曾被迫浪跡江湖,過著飄泊不定的流浪生活長達五年之久。為了糊口活命,他先后給人幫工、做挑?、經(jīng)營小買賣等,混碗飯吃。因多方尋找黨組織受挫,他十分苦悶,就象孩子離開了親娘一樣的難受。

    回鄉(xiāng)抗戰(zhàn)

    1943年春,尹如圭的父親尹先覺,認為流光嶺一帶的地下黨組織已瓦解殆盡,不可能東山再起,對兒子的怨氣已消,同時因他年事已高,盼望這根獨苗繼承香火,傳宗接代。這樣,便讓尹如圭回到了家鄉(xiāng)??流光嶺。尹如圭回家后,積極做他父親尹先覺的思想工作,動員他抗日救亡。在他的努力下,其父同意將他掌握的團防局武裝交給尹如圭統(tǒng)領,尹如圭自告奮勇當上了邵陽東陸(邵東縣)游擊大隊大隊長。此后,尹如圭統(tǒng)領這支抗日武裝在湘鄉(xiāng)(今雙峰縣)、衡陽、邵陽邊界地區(qū)與日本鬼子周旋游擊,屢屢取得勝利。

    1943年秋,一股裝備精良的鬼子兵,擎著“膏藥”旗(日本國旗),大搖大擺地越過湘鄉(xiāng)黃龍大山,向邵陽東陸太一鄉(xiāng)進犯。尹如圭得到情報后,將部隊分成兩部埋伏在鬼子必將經(jīng)過的一條小溪邊的山上,做好奇襲準備。大約一個小時后,近100名鬼子長驅直入,進入了伏擊圈。尹如圭一聲令下,機槍、步槍、手榴彈一齊轟鳴,打得鬼子兵昏頭轉向。此戰(zhàn)擊斃擊傷鬼子兵30多人,繳獲了一批槍枝彈藥。尹如圭部隊旗開得勝,初戰(zhàn)告捷,給當?shù)剀娒褚阅蟮墓奈琛?/p>

    屢戰(zhàn)屢勝

    首戰(zhàn)大獲全勝后,尹如圭冷靜思考,認為鬼子兵絕不會善罷甘休,輕易服輸,一定會卷土重來進行報復。不出所料,沒過多久,鬼子第二次進犯,100多鬼子兵由湘鄉(xiāng)花門樓出發(fā),經(jīng)關家坳進入邵陽東陸崇山鋪。此時,尹如圭早已將部隊布陣在日本鬼子必將經(jīng)過的德仁堂后山上,居高臨下,占據(jù)了有力地形?墒,由于個別士兵不夠冷靜,高興過分,沉不住氣提前開槍射擊,鬼子自知中計,嚇得連忙撤退,未受到太大的創(chuàng)傷。

    愚蠢的鬼子并不甘心他們的失敗。不久,他們開始了第三次進犯。此次日本鬼子調集200多人槍,從湘鄉(xiāng)青樹坪出發(fā),沿潭寶公路進發(fā),企圖越過牛形山,從大路進入尹如圭所駐的邵陽東陸太一鄉(xiāng)。他們自認為此路保險系數(shù)大,勝算機會多。誰知在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下,日本鬼子剛從湘鄉(xiāng)出發(fā),尹如圭便得到了確鑿情報。尹如圭將部隊埋伏在牛形山一段修長峽谷地帶的山上。此地山勢險峻,道路崎嶇,谷地平坦峽長,乃兵家必爭之地。日本鬼子傲氣十足地進入峽谷后,只見尹如圭一聲令下,隨即如雨槍彈齊向鬼子兵打去,打得鬼子兵蒙頭轉向,喊爹喊娘,嘰哩哇啦地連連敗退,潰不成軍。此次交戰(zhàn),游擊隊大獲全勝,打死打傷鬼子兵20多人,活捉日本俘虜2人,并繳獲了一批槍枝彈藥。從此,驕橫的日本鬼子再也不敢貿然進犯,太一鄉(xiāng)成了當時邵陽沒有遭到日本鬼蹂躪的凈土。

    賣田辦報

    1945年8月日寇無條件投降后,尹如圭領導的游日游擊隊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由于他抗日有功,得到當?shù)貜V大民眾的愛戴擁護,年僅27歲的他被民眾一致推選為太一鄉(xiāng)鄉(xiāng)長。但尹如圭夢寐以求的不是一官半職,而是如何為受壓迫剝削的廣大窮苦民眾推翻壓在他們頭上的“帝官封”三座大山,打倒蔣家王朝。因此,他毅然辭去鄉(xiāng)長職務,與好友禹向樵商量辦報,以宣傳革命,迎接解放。

    1946年初,經(jīng)精心策劃,《開平周報》正式創(chuàng)報,并相繼成立了“文化書社”。該報宣傳共產黨反對內戰(zhàn)的和平主張,揭露國民黨制造內戰(zhàn)、殘害人民群眾的種種罪行,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1947年夏,為了擴大周報發(fā)行量,讓更多的人讀到該報,尹如圭等人決定將報紙由太一鄉(xiāng)遷到邵陽城里出版發(fā)行,并由油印改為鉛印,由周報改成日報。遷到城里后,報紙的發(fā)行量猛增,由原來的500份增加到2000份。但是辦報開支也越來越大,靠發(fā)行收入難以維持正常運轉。為此,尹如圭煞費苦心,四處籌措,仍然入不敷出。最后,他橫下心來將自己從父親那里分得的3畝水田家產出賣,將所得款項作辦報經(jīng)費。對此,其父恨之入骨,又毫無辦法阻攔,只得搖頭嘆息說:“家有橫妻劣子無可奈何!”但3畝田產的經(jīng)費也只是懷水車薪,僅僅起了解燃眉之急的作用。此時此刻,國民黨三青團主辦的《鐵報》也困難重重,不但經(jīng)費緊張,而且因追隨主子鸚鵡學舌似的宣傳國民黨的反動主張,毫無新意,讀者寥寥無幾,瀕臨倒閉。三青團企圖借《開平周報》興旺發(fā)達起來,主動提出與《開平周報》合并辦報。尹如圭權衡利弊后,提出由三青團保留董事長兼發(fā)行人外,其余事宜均由《開平周報》方全權處理。三青團認為他們大權在握,根本不把尹如圭放在眼里,便欣然同意。于是,一份由尹如圭任社長,禹問樵任主筆的全新的《勁報》問世了。

    迎接“解放”

    1947年12月,《勁報》正式出版發(fā)行后,受到各方的關注和青 睞。尹如圭也很快與省會長沙地下黨員、進步辦報人孟樹德取得聯(lián)系,通過他與省工委接上關系,得到了省工委的大力支持。省工委先后派共產黨員葉苓、江騖、劉少川等同志來邵陽,以《勁報》作掩護,發(fā)展黨組織,迎接解放。尹如圭由于脫離黨組織多年,按黨的規(guī)定必須重新入黨。經(jīng)過葉苓等人的考察,1948年8月尹如圭被批準重新入黨。不久,報社成立了以葉苓為支部書記的黨支部。從此,《勁報》在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開展活動,報紙辦得更加有聲有色,成為當時湖南新聞界以敢言著稱、內容清新的大報,發(fā)行量達5000余份,不但在邵陽發(fā)行,還發(fā)行到全國各地,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1948年9月,《勁報》如實報道了遼沈戰(zhàn)役中我東北野戰(zhàn)軍一舉攻克錦州,在黑山、大虎山及其以東地區(qū),全殲蔣介石的王牌軍、全副美式裝備的第九兵團10萬余人,生俘兵團司令長官廖耀湘(邵陽人)的消息,引起很大震動。

    揭竿起義

    1949年春,毛澤東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發(fā)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直搗蔣介石的老巢南京。邵陽東陸(今邵東縣)的農民武裝李建中、張大野部和南陸(今邵陽縣)莫新春部等先后起義。尹如圭在請示報社黨支部和邵陽工委同意后,火速回到家鄉(xiāng),籌備武裝起義。

    尹如圭曾經(jīng)帶領過的抗日游擊大隊,現(xiàn)已變成尹如圭父親尹先覺的“邵陽東鄉(xiāng)(今邵東縣)剿匪總指揮部”武裝。為了奪過這支武裝的指揮權,尹如圭費盡心機和他父親較量。他苦心積慮好言相勸,以體諒父親年事已高不勝軍旅勞頓為由,愿盡孝道充當馬前卒為父親分憂。騙取到父親的信任后,他被委任為該部副總指揮。

    尹如圭接過指揮權后,該部雖有300多人槍,但部隊早已大換血,人員變得十分復雜,紀律松弛,軍心渙散,毫無士氣和戰(zhàn)斗力。為嚴肅軍紀,尹如土剛柔并用,清除了部分“兵油子”,招募了部分純樸農民充實部隊,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軍事訓練,從而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戰(zhàn)斗力得以加強。后來,地下黨邵陽工委又派共產黨員何牧、劉陶暢和李龍牧來尹如圭部隊,加強了黨的領導,并發(fā)展了一批新黨員,成立了以尹如圭為支部書記的黨支部,使部隊完全置于黨的堅強領導之下。

    同年6月26日,尹如圭趁其父親尹先覺去邵陽之機,率領這支改造過的部隊,在邵陽東陸棠下橋宣布揭竿起義。起義后,他又聯(lián)合李建中、張大野和莫新春的農民武裝,將三支部隊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解放總隊湘中第二支隊(簡稱湘中二支隊)省工委任命尹如圭為司令員兼政委,葉苓為副政委。

    捐軀疆場

    6月29日,尹如圭率部攻占仁鳳鄉(xiāng),發(fā)動農民打擊土豪劣紳,開倉濟貧,得到廣大群眾的積極擁護,他們自發(fā)地為湘中二支隊帶路,運送輜重糧秣,把部隊看成自己的親人。此時,湖南和邵陽的反動當局大為震驚,調集大批兵力對湘中二支隊進行全面“圍剿”。7月16日,尹如圭部隊與“圍剿”部隊在水東江和佘田橋一帶激戰(zhàn)兩天,終因寡不敵眾遭受重挫。尹如圭當機立斷,與副政委葉苓商量,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成小股緊急疏散,以打游擊方式消滅敵人。尹如圭和葉苓率領的一支主力在向尹如圭家鄉(xiāng)太一鄉(xiāng)轉移時,參加“圍剿”的陳奇和匡國軍部尾追而來。由于叛徒告密,部隊遭到伏擊。激戰(zhàn)中尹如圭不幸腿部負了重傷,不能行走。當指戰(zhàn)員要背負他突圍時,他婉言謝絕說:“你們趕快突圍出去,以保存我軍力量,我不要你們管,我會有辦法的!彼敿疵钊~苓率部突圍出去。待部隊突出重圍后,尹如圭因流血過多,昏倒在地,被敵人清掃戰(zhàn)場時抓住。

    尹如圭被俘后,被連夜押至廉橋六合亭。敵人對他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尹如圭大義凜然,英勇不屈,嚴詞痛斥說:“我誤遭暗算,落入魔鬼掌中,一個共產黨怎能向魔鬼低頭,要殺要剮由你們的便。”敵人對他毫無辦法,黔驢技窮。偽保安司令長官丁廉氣急敗壞,下令說:“不見活人,只見人頭,在六合亭就地槍殺。”

    心狠手毒的敵人對尹如圭開了第一槍,故意不中其要害,讓尹如圭疼痛萬分,很快昏迷過去。然后,敵人用鈍刀子一刀一刀刮他的兩臂肌肉,使之受盡折磨達一個小時,直到將其腦袋砍下。在犧牲之前,尹如圭沒叫過一聲疼痛,沒說過一句話,他怒目圓睜,視死如歸,表現(xiàn)了共產黨員威武不屈、英勇獻身的高尚品德。

    團山烈士陵園

    1927年至1949年,許多志士仁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前仆后繼;流光嶺區(qū)無數(shù)革命先驅,戰(zhàn)惡魔,縛蒼龍,拋頭顱,灑熱血,乃至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錦繡河山,其英雄業(yè)績,可泣可頌!在團山村的廟山園,長青村的高義山、二金排,雙遠村的富光山等處的荒草叢生的山坡上,掩埋著湖南人民解放總隊湘中二支隊司令員尹如圭烈士等36位有功之臣的忠骨;衡寶一役,三十二名軍官兵又長眠于此。為告慰英靈,流光嶺區(qū)委、區(qū)公所倡議全區(qū)民眾捐錢獻物建陵筑碑。羊春秋,湖南邵東人,原湘中二支隊七大隊指導員,現(xiàn)系湘潭大學中文系教授,他老人家也親自為紀念碑題寫了碑名——團山烈士陵園,原中央邵陽市委書記孫載夫為紀念碑題了詞。

    團山烈士陵園于1994年5月奠基,同年10月竣工揭園,彰高風亮節(jié),樹萬世楷模,既慰英靈,尤勵后代。到為止,前來參觀瞻仰的人無數(shù)。

    民國38年春,尹如圭受中共邵陽中心縣工作委員會的派遣,離開報社,回到家鄉(xiāng)。6月,率領其父控制的地方武裝300余人槍起義。6月下旬,中共邵陽中心縣工委經(jīng)中共湖南省工委批準,將這支部隊和邵陽縣東鄉(xiāng)李建中部、張大野部和南鄉(xiāng)的莫新春、唐道光、李夢麟部組編為湖南人民解放總隊湘中第二支隊(簡稱湘中二支隊),尹任司令員。6月26日,在真人嶺賓公祠(今邵東砂石鄉(xiāng)內)宣布起義,旋即開赴衡、邵、祁邊區(qū)一帶,開展游擊活動,牽制白崇禧部隊行動,策應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邵陽。7月中旬,邵陽縣保安團、警察大隊及匡國軍(匪首)等部5000余武裝,對湘中二支隊進行圍剿。在一次分散撤退中,因叛徒向匡國軍密告二支隊的行動計劃,尹遭伏擊,被捕,審訊中受盡酷刑,堅貞不屈。7月20日深夜,尹被殺害于東鄉(xiāng)流澤鄉(xiāng)六合亭,頭懸邵陽縣政府門前3天。1949年10月10日,邵陽解放。是年12月5日,邵陽各界人士在導群中學舉行追悼大會,告慰烈士忠魂。

    尹如圭工詩詞,其作品慷慨激昂,不作低沉之音。有詩詞手稿一卷,由好友禹問樵同志珍藏達40余年之久。1991年,中共邵陽市委黨史資料征集辦公室校編為《尹如圭烈士詩抄》,刊印傳世。

    TAGS: 烈士
    名人推薦
    • 王志
      王志,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山東石材行業(yè)協(xié)會理事、山東省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 王志
      王志,男,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孫君
      孫君,(1961~ ) 原名孫彪, 筆名臨時。安徽人,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美術系,當過兵,做過采石化肥廠的燒爐工,從事過十二年的美術教育,曾任馬鞍山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
    • 王志
      王志,男,1977年10月出生于山東,漢族,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
    • 王艷林
      王艷林,中國計量大學教授。曾任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院長。1979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 1983年7月畢業(yè),獲法學學士學位,1999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民商法..
    • 孫洪良
      孫洪良,男,漢族,1963年生人,河北冀州人,化學工程師,現(xiàn)任河北春風銀星膠輥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