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嘉慶九年,擢云貴總督。十年,緬甸與暹羅屬夷戛于臘構(gòu)釁,求助於孟連土司刀派功,往援遇害,失其印。伯麟以刀派功禍由自取,惟責暹羅繳所得印。十一年,緬甸請預期納貢。伯麟知其與暹羅構(gòu)兵,為求助地,卻之。后緬甸為戛于臘所敗,果來乞援,伯麟拒勿應,戛于臘旋亦敗走。緬兵次車里土司界,嚴兵守邊,移檄訓戒,緬兵遂退。迤南江外倮匪入邊劫掠,遣普洱鎮(zhèn)總兵那林泰剿平之。 十三年,緬甸四大萬頭目來請十三板納地,伯麟責其冒昧,諭以十三板納為九龍江土司所轄,俱屬內(nèi)地,毋生覬覦,詔嘉其得體。十四年,入覲,賜花翎。十七年,騰越邊外野寨頭目拉干出擾,遣兵擒之。緬寧、騰越要隘舊設土練一千六百名,久廢,規(guī)復其制,給曠土耕種。僧銅金從倮夷李文明為亂,已悔罪投誠,更姓名為張輔國,充南興土目;至是復勾結(jié)倮眾侵擾,伯麟赴緬寧督土司會剿。十八年正月,進逼南興,破其巢,輔國就戮,邊境肅清。增設騰越鎮(zhèn)馬鹿塘、大壩二汛。
官場歷程
二十二年,臨安邊外夷人高羅衣自稱窩泥王,偽署官職,糾眾萬馀,攻殺土目龍定國,擾瓦渣、溪處兩土司境,渡江窺伺內(nèi)地,伯麟親往剿平之。議定善后條規(guī),使各土司綏靖夷民,以安反側(cè)。敘功,加太子少保。尋命協(xié)辦大學士,仍留總督任。二十三年,羅衣從侄高老五竄藤條江外復為亂,擾及郡城。督師剿擒之,馀黨悉殲。增設臨安江內(nèi)東、西兩路要隘塘汛官兵,以江外煙瘴最盛,降夷就撫,裁撤留防兵練。二十五年,召授兵部尚書,兼都統(tǒng)。復疏陳滇、黔邊務六事,如議行。
道光元年,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兵部。尋以年老休致,仍充實錄館總裁。三年,萬壽節(jié),與十五老臣宴。逾年,卒,謚文慎。伯麟任邊圻凡十六年,廉潔愛民,士林尤感戴之。還朝后,以旗人生計為憂,疏陳調(diào)劑事宜,深中利弊。論者謂有名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