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古代謂土地神。《禮記·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陰氣也” 孔穎達(dá) 疏引 漢 許慎 曰:“今人謂社神為社公! 漢 蔡邕 《獨(dú)斷》卷上:“社神,蓋 共工氏之子 勾龍 也,能平水土。帝 顓頊之世,舉以為土政,天下賴其功, 堯 祠以為社。凡樹社者,欲令萬民加肅敬也。” 中國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禮俗。社者,地方之最小行政單位!抖Y記》之《祭法》篇注稱,「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滿百家以上,得立社」!稘h書》之《五行志》又稱「舊制,二十五家為一社」,古人尊天而親地,「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bào)功也」。為報(bào)答大地之恩賜而奉土祭社,東漢時(shí)即稱社神為社公或土地,而稱土地者更甚。社神初無姓名。東晉以後,民間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為土地神,遂有人格及姓氏。道經(jīng)《道要靈只神鬼品經(jīng)》的《社神品》曾引用《老子天地鬼神目錄》稱,「京師社神,天之正臣,左陰右陽,姓黃名崇。本楊州九江歷陽人也。秩萬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從之」!
社神即土地神,相傳的社神有三個(gè):另一說是后土,大神共工的女兒, 共工怒撞不周山之后,其女兒封為社神,盤古之后第三位誕生的大神叫做后土。便是現(xiàn)在非常有名的后土皇地只,又稱后土娘娘。她掌陰陽,育萬物,被稱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一是句龍,《禮記·祭法》記載:“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為社”。一是禹,傳說他勤勞天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大地生長草木五谷,養(yǎng)育人類,故被視為無窮力量的神靈。古代對(duì)土地的崇拜,具有重要的意義。祭土地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小民百姓一年中的大事。先秦時(shí)期社神地位極高,故“社稷”一詞通常作為國家的代稱,祭祀典禮也由天子或各地行政長官主持。漢唐以后,社神的地位有所下降,祭祀也不限一地,其原因是因?yàn)椤巴恋亻煵豢杀M祭,故封土為社以報(bào)功!彼愿鞯厣搅陥@地,均有大社壇,這些社壇以后又演變?yōu)楦鞣N“土地廟”,社神也由顯赫的大神演變?yōu)槊髑逍≌f中所描寫的猥瑣的土地老兒。
神靈簡介
社神,是虛構(gòu)的人物 。道教稱其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所化生。姓趙名朗,字公明,與鐘馗是老鄉(xiāng),終南山人氏。自秦時(shí)避世山中 ,虔誠修道。
神仙傳說
漢代張道陵張?zhí)鞄熑膪Q鳴山精修時(shí),收之為徒,并使其騎黑虎,守護(hù)丹室。張?zhí)鞄煙挼すΤ桑值?使社神食之,遂能變化無窮,形似天師。張?zhí)鞄熋涫匦䦃,所謂玄壇,即道教之齋壇。社神因而被天帝封為“正 一玄壇趙元帥”,故又稱其為趙玄壇。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社神的傳說,由來已久。他在《封神演義 》中成為財(cái)神,是 源于元明朝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洞笕匪枥L 社 神形象為:頭戴鐵冠手執(zhí)鐵鞭,面黑而多須,跨虎。 這正是后世所供武財(cái)神趙公元帥的典型圖像。書中又稱其授正 一元帥,手下有八元猛將,六毒大神,還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將等。又稱他能"驅(qū)雷役電,喚雨呼風(fēng), 除瘟剪瘧,保病鑲災(zāi)",功莫大焉。據(jù)此,道教又將其與靈官馬元帥、關(guān)羽、溫瓊合為四大天將。 關(guān)于賜財(cái)功能, 《搜神大全》說他:"買賣求財(cái),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duì)神禱,無不如意。”自此,社神司財(cái),使 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備受歡迎。至近代,又有人附會(huì)社神為回人,不食豬肉,“每祀以燒酒牛肉,俗謂齋玄壇 《鑄鼎余聞》卷四!北緦偬摌(gòu),他的回回族籍,更屬無稽之談。
民間所供社神財(cái)神像皆頂盔披甲,著 戰(zhàn)袍,執(zhí)鞭, 黑面濃須, 形象威猛。周圍常畫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 珊瑚之類,以加強(qiáng)財(cái)源福輳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