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他的父親馬喜貴曾興辦清真兩級學校并經營“元和盛”燒鍋和“增興福”面粉廠,精明能干且思想開明,為兒子走上革命道路提供了很多幫助,后亦因營救進步學生而被害。
馬駿在1915年考入天津南開學校,在那里和周恩來結為密友。兩人后來又一同考上了新創(chuàng)辦的南開大學文科。
少年馬駿勇敢熱情,擅長打籃球,熱愛寫詩、演講,還會彈月琴。紀念館中展出的《南開同學錄》,其中就有對馬駿的評語:“君性慷慨磊落,口才便捷。”
1919年9月,馬駿同周恩來、劉清揚等進步青年共同發(fā)起成立了進步社團——覺悟社。次年1月,馬駿等因領導學生運動被捕,7月獲釋。他在監(jiān)獄中留起胡須,表明革命到底的志向。也是在這一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而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秋,莫斯科創(chuàng)辦了培訓中國革命者的中山大學。李大釗馳函派馬駿赴蘇聯(lián)學習。10月間,馬駿同全體留蘇人員一道啟程,于11月下旬到達莫斯科。
1926年9月中山大學學生公社改選時,他被選為公社書記。
1927年4月,中共北方區(qū)領導人李大釗等20位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慘遭殺害,北京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當年夏天,馬駿奉調秘密回國,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受命恢復北京黨組織工作。紀念館中的一張圖片,是馬駿途經上海時,往東北家中寄給孩子的兩個圍嘴——為了保密,他只能用這種方式告知家人自己回國的消息。
1928年2月15日,被奉系軍閥殺害。
人物經歷
受黨的委派,馬駿在家鄉(xiāng)的白山黑水之間開展地下工作,為東北地區(qū)黨的活動培養(yǎng)了大批青年骨干。
1925年秋,莫斯科創(chuàng)辦了培訓中國革命者的中山大學。李大釗馳函派馬駿赴蘇聯(lián)學習。10月間,馬駿同全體留蘇人員一道啟程,于11月下旬到達莫斯科。
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馬駿系統(tǒng)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并與一些國民黨右派分子和托洛茨基分子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在捍衛(wèi)馬列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斗爭中,顯露出了卓越的政治和組織才干。因此,1926年9月中山大學學生公社改選時,他被選為公社書記。
蘇聯(lián)解體后,從前保密的檔案也開放了。馬駿的孫女馬麗穎曾在前些年親赴俄羅斯,帶回了爺爺學習時留下的部分檔案資料,并在紀念館中展出。
1927年4月,中共北方區(qū)領導人李大釗等20位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慘遭殺害,北京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當年夏天,馬駿奉調秘密回國,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受命恢復北京黨組織工作。紀念館中的一張圖片,是馬駿途經上海時,往東北家中寄給孩子的兩個圍嘴——為了保密,他只能用這種方式告知家人自己回國的消息。
返京后,馬駿迅速把北京的黨組織恢復了起來,重新開展工作。1927年12月初,正當馬駿全力以赴開展工作時,遭叛徒出賣不幸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