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歷史上是否真有張遠霄其人,雖然還值得考究,但關(guān)于他的傳說,有關(guān)文獻還是有記載的。據(jù)《續(xù)文獻通考》和《 四川通志》載:張遠霄,唐代道士。嵋山(即“眉山”,今屬四川省 眉山市)人。一日見一老人持一竹弓、三鐵彈,賣與他要價三百千,對他說:“吾彈能辟疫病,當寶而用之”。再見老人,遂授度世法。熟視老人,見其目各有兩瞳子。數(shù)十年后,張遠霄往 白鶴山垂西湖,峰上有石像,一老人說:“此乃 四目老翁,君之師也,不記竹弓、鐵彈時耶?”張猛然大悟。
《蜀故》說他有一把“ 四目老翁”彈弓,他看到誰家有災,瞄準就是一鐵丸,將災擊散。他還經(jīng)常向天射鐵彈丸,人們問他射什么,他回答:“打天上 孤辰寡宿耳!
《歷代神仙通鑒》記載,張仙是五代時期一位道士,名張遠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長彈弓絕技,百發(fā)百中,目標是那些作亂人間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時期,他在巴蜀地區(qū)已經(jīng)小有名氣。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張遠霄被師父點化后,他就在眉山市 東坡區(qū)蟆頤山上結(jié)蘆修道,終成神仙,后來有道土在山上修有張仙樓,可惜毀于文革。
《歷代神仙通鑒》說張遠霄是“五代”時期人,看起來這跟《續(xù)文獻通考》和《四川通志》的記載有沖突,但也有可能張遠霄生于晚唐,長在和成名在五代。
傳說
漢族民間還有傳說說 “ 福祿壽”三星中的 祿星(即 祿神,道教傳說中主宰功名利祿之神),就是五代眉山張遠霄,入青城山學道成仙,能使人有子,稱“張仙送子”,是祈子之神。歷代各地 張仙祠,香火甚旺。張仙神既能送子,也能護子。舊時過年祭神的時候,要買一張張仙神像,貼在煙囪旁邊。俗傳天狗會從煙筒里鉆進屋來, 嚇唬小孩,吃小孩,或者給小孩傳染天花。將張仙像貼在煙囪旁,天狗就進不來了。張仙神像旁還常貼上對聯(lián):“打出天狗去,保護膝下兒”。橫聯(lián)是“子孫繩繩”;颉按虺鎏旃啡,引進子孫來”。橫聯(lián)是“子孫萬代”。
據(jù) 郎瑛《 七修類稿》載, 蘇軾的父親 蘇洵夢見過張仙。他向別人講述夢中的情境,說那張仙手里捏著兩個彈子。他認為這是生子之兆,就開始供奉張仙神像。后來果然得二子,即蘇軾、蘇轍。為此,蘇洵還寫了《張仙贊》。
說蘇洵寫過《張仙贊》,也是有來歷的。據(jù)說,宋天圣八年(1030年),蘇洵時年22歲,尚無子嗣,按封建禮教“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蘇洵心中著實著急。這年的重九日,蘇洵游覽成都 玉局觀,在無礙子卦肆(專賣求子卦)見到一幅奇妙的張仙挾彈畫像,于是用所佩玉環(huán)換取;氐郊液,蘇洵每天早晨必于張仙像前虔誠焚香禱告。幾年后,蘇洵如愿得到了蘇軾和 蘇轍。
這個故事似乎不是虛構(gòu)的,因為北宋文人筆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據(jù)郎瑛《七修類稿》載);眉山 蟆頤觀(供張仙)內(nèi)明代所刻《重瞳觀新修殿宇記事碑》對此事也有載。而且,蘇洵為此還寫過一首名為《張仙贊》的長詩,說他的兩個兒子 蘇東坡和蘇轍,就是張仙托夢送來的。后來蘇東坡和蘇轍兩兄弟參加同一年科舉考試,在同一考場上雙雙高中進士,一時轟動朝野,張仙也名聲大振。蘇洵寫《張仙贊》,就是為了表達對張仙的謝意。
據(jù)民國《眉山縣志》載,1048年,蘇洵還寫過《題張仙畫像碑》(《全宋文》作《題張仙畫像》)。下面是《題張仙畫像碑》內(nèi)容實錄:
題張仙畫像碑
洵自少豪放,嘗於庚午重九玉局無礙子肆中見畫像,筆法清奇,云乃張仙也,有禱 必應,因解玉環(huán)易之。洵尚無嗣,每旦露香以告,逮數(shù)年乃得軾,又得轍,性皆嗜書。乃知真人急於接物,而無礙之言不吾誣也。故識其本末,使異時子孫求讀書種者,於此加敬焉。
《眉山縣志》還加注說:“張仙,指唐眉山人張遠霄,曾師事 陸修靜,后居邛崍崇真觀,觀中有石刻像,相傳有 求嗣者,禱之則應,此為蘇洵在慶歷八年(1048)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