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民國16年(1927)冬,楊氏父母雙亡,為維持生計,背井離鄉(xiāng),去 上海英租界謀生。在滬上,幸得河南回族武師沙德龍賞識并蒙其親授,稍后帶藝投師,入河北滄州武術名家米連科門下。在這些師傅的精心指點下,武藝精進,舉凡譚腿、大小梅花拳、武松脫銬、羅漢拳、太祖拳無不諳熟,而且刀槍劍棒軟硬器械皆精。他表演的提盧劍,劍法嫻熟,吞吐自如,劈、刺、點、抹,勁力充實;俯、仰、起、落,身姿矯健。尤為精湛的是他表演的月牙鏟、春秋大刀、岳家槍以及查拳。楊氏博采眾長,至26歲時武功已非同一般。二百斤重的石擔子抓舉過頂。十四塊磚疊在一起,一掌下去,但見上下兩塊完好無損,而夾在中間的磚塊盡碎。一次,在英租界內,遇兩個英國人正在扭打一個華人,他走上前去,一招“兔子雙撐腿”,將兩個英國佬彈出一丈開外,一時名震英租界。先后被普綸紗廠、新豐紗廠以及《大美晚報》社聘為保鏢、大新公司國術臺武師。青幫巨頭杜月笙聞知,欲請其做他的保鏢,楊氏婉言謝辭。
“八.一三”事變后,楊氏攜家小輾轉回淮陰定居。將平生所學盡傳其鄉(xiāng)人,并開始對太拳進行深入研究,繼之又得到楊班侯之嫡傳弟子胡心齋悉心匡正。
社會貢獻
1952年,成立 清江市武術協(xié)會,楊氏被選為主席。在此期間,數(shù)次應邀率三子步祥參加省、市武術比賽,屢屢獲獎,亦曾數(shù)番擔任裁判工作。1958年8月,應邀參加省武術運動會,并以其精湛的技藝,獲金質獎章。因身體肥胖,形象逼真,被武術界人士譽為“活魯智深”!舵(zhèn)江日報》還以《活花和尚魯智深》為題作了報道。同年9月,與馬文明等人代表江蘇省武術隊參加全國武術運動會,獲長器械一等獎。
1959年,在省武術運動會上,巧遇海燈法師(代表蘇州地區(qū)),楊氏表演的達摩月牙鏟、海燈法師表演的少林上乘功夫“龍蹬虎坐”、“童子功”,把整個比賽推向高潮。休會期間,海燈法師到楊玉清住處拜訪,二老一見如故。
楊玉清精研少林武術60年,先后于其門下執(zhí)弟子禮者不下千人,但其入室弟子僅有王炳炎、許文龍、田振華、梁恒、孫永華及其三子楊步祥等數(sh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