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義山

    李義山(唐代)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基本內容

      生平簡介

       李商隱(公元813—858),男,漢族,字義山,故又稱李義山,號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邠國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博愛縣),生于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19歲因文才深得牛黨要員太平軍節(jié)度使令狐楚的賞識,引為幕府巡官。25歲進士及第。26歲受聘于涇源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辟為書記。王愛其才,招為婿。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后,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于各藩鎮(zhèn)之間當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終生,46歲便憂郁而死。

      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是 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并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 三李”。有《李義山詩集》。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歡而死, 死后葬于鄭州滎陽(今滎陽苜蓿洼村)。據(jù)《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傳。

    出身家世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jīng)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 但是沒有官方的屬籍文件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已經(jīng)相當遙遠了。李商隱數(shù)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令。(今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獲嘉縣)

    李義山

    生卒年考

      商隱生年,馮浩主元和八年(813年)說,張采田主元和七年(812年)說。這是當今學者通常采用的說法。大部分學者贊成的是馮浩說,其最主要的是文選《上崔華州書》所云:“中丞閣下:余生二十五年矣!瘪T浩題注曰:“開成元年十二月,《紀》以中書舍人崔龜從為華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憲銜,固有中丞閣下之稱!睍嫌陂_成二年(837年)春初,詩人二十五歲。以此上推商隱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關涉詩人晚年行蹤和創(chuàng)作,尤須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隱10歲前后,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xiāng),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背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后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 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后,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 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于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經(jīng)歷使他養(yǎng)成憂郁、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征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xiàn)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xiāng)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jù)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jīng)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yōu)秀的文章(《才論》、《圣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贊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jié)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借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后,不羨王祥有佩刀。”

    應舉之路

      在唐代,缺乏門第背景的知識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發(fā)展,主要的入口有兩個:科舉和幕府。前者被認為是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其行政能力的認可;后者是一些有勢力的官僚自己培養(yǎng)的政治團隊,如果表 現(xiàn)出色,也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官僚的舉薦成為朝廷正式的官員。中晚唐時期,很多官員都既有考取科舉的資格,也有作為幕僚的經(jīng)歷。

      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考取了進士資格。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失敗過多次。李商隱初次應舉的年份難以考證,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隱就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苦的應舉之路 。與大多數(shù)缺乏權勢背景的考生一樣,李商隱并不指望一舉成功。他目前流傳下來的詩文中沒有提及當時的情形,這多少說明他對于初試的失敗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隨著失敗次數(shù)的增多,他漸漸開始不滿。在《送從翁從東川弘農(nóng)尚書幕》詩中,他將沒有錄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撓他成功的小人:“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

      應舉的失敗不會讓李商隱反省自己學識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經(jīng)與他一起游學的令狐绹就考中進士。這顯然不是因為令狐绹的學識才華比李商隱優(yōu)秀,而是由于他父親令狐楚的影響力。權貴們互相提攜,大量錄取上流社會關系網(wǎng)中的考生,在唐代科舉中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許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會在考試之前就去刻意結交關系,或者想出種種辦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據(jù)李商隱自述,他在這方面是比較低調的(《與陶進士書》),但如果說他不曾對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從李商隱在開成元年寫給令狐绹的一封信中“爾來足下仕益達,仆固不動”之類的話,可以看出他的情緒已經(jīng)相當煩躁了。而他于開成二年的中舉,也正是令狐父子對當值考官施加影響的結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隱考中進士的當年(開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事后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今甘肅涇縣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甚至將女兒嫁給了他。從李商隱后來的經(jīng)歷中可以看出,這樁婚姻將其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

      李商隱的尷尬處境在于: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于“牛黨”。因此,他的行為就被很輕易地被解讀為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隱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一般并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還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開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復審中被除名。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不過,他并沒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他們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隱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麗溫和體貼的妻子。

      開成四年(839年),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順利通過,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這是一個低級的官職,但有一定的發(fā)展機會。沒過多久,被調任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尉。雖然縣尉與校書郎的品級差不多,但遠離權力的中心,顯然會使以后發(fā)展受到影響。李商隱在弘農(nóng)任職期間很不順利,他因為替死囚減刑(“活獄”)而受到上司陜虢觀察使孫簡的責難。孫簡很可能以某種不留情面的態(tài)度對待李商隱,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難以忍受,最終以請長假的方式辭職(《任弘農(nóng)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湊巧的是,在此前后孫簡正好被調走,接任的姚合設法緩和了緊張的局面,在他的勸慰下,李商隱勉強留了下來。但他此刻顯然已經(jīng)沒有心情繼續(xù)工作,不久(開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辭職并得到獲準。

    閑居時期

      辭去了弘農(nóng)縣尉,李商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于武宗會昌二年(842年)設法又回到秘書省任職。這一次,他的職位(“正字”)品階比三年前(“校書郎”)還低。即便如此,李商隱畢竟又有了一個新的發(fā)展起點。在唐代,大家普遍認為在京城里的任職會比外派的官員有更多的機會升遷,而李商隱所在的秘書省,又比較容易受到高層的關注。對李商隱而言,另一個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獲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這位精干的政治家?guī)缀醣皇谟枞珯嗵幚沓。李商隱積極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張,他躊躇滿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機會。

      然而,命運似乎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李商隱重入秘書省不到一年,他的母親去世。他必須遵循慣例,離職回家守孝三年。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這次變故對李商隱政治生涯的打擊是致命的。他閑居在家的三年(會昌二年末至會昌四年末),是李德裕執(zhí)政最輝煌的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隨著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團驟然失勢,李商隱已經(jīng)難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會昌三年(843年),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討伐藩鎮(zhèn)叛亂時病故。王茂元生前沒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李商隱的升遷,但他的去世無疑使李商隱的處境更加困難。

      李商隱在閑居的幾年里處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務,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將一些親屬的墓葬遷回了故鄉(xiāng)的家族墓園。這種維護家族榮譽的努力多少使他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現(xiàn)存的部分詩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隱盡量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淡化對政治生涯的興趣和期待。他有時從事農(nóng)耕,聲稱自己“渴然有農(nóng)夫望歲之志”,模仿陶淵明的風格寫作田園詩歌。不過,紛亂的時局始終吸引著李商隱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鮮明的政治傾向,幾乎無法隱藏。

    幕府游歷

      會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隱結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書省。此時,武宗與宰相 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關系已經(jīng)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傳言他是由于長期服用道士進獻的長生藥而中毒身亡。經(jīng)過一系列的宮廷斗爭,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對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厭惡李德裕。因此,幾乎整個會昌六年(846年),都持續(xù)新一輪政治清洗,曾經(jīng)權傾一時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為首的牛黨新勢力逐漸占據(jù)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這一年,李商隱在秘書省任正字。35歲的李商隱終于有了兒子(李袞師),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這一年中了進士,這兩個好消息大概只能讓他興奮一時。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綱領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視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黨的勝利。盡管他的職位幾乎低得不值得在權力斗爭中被排擠,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悶心情。因此,當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觀察使鄭亞邀請他往赴桂林任職時,他幾乎沒有猶豫。  從太和三年(829年)受聘于當時的天平軍節(jié)度使令狐楚開始,李商隱多次進入地方官員的運作機構中擔任幕僚的角色。事實上,他身為幕僚的經(jīng)歷比正式任職于朝廷的時間更長。不過,在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一直將這樣的經(jīng)歷作為過渡。對于在政治上頗有抱負的李商隱來說,這種經(jīng)驗非常重要,既是他歷練工作能力的過程,也是積累社會關系的途徑。不過,畢竟只是為日后的大展宏圖而進行的準備活動。從時間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經(jīng)驗幾乎都在數(shù)月之內,變動頻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為官的機會,就會立即辭去幕府的工作。而這一次,李商隱作為鄭亞的幕僚前往桂林時,他也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間,他將在幕府游歷中逐漸耗盡所有的政治熱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隱告別家人,隨鄭亞出發(fā),經(jīng)過兩個月左右的行程,來到距京城大約5000里以外的南方。鄭亞的這次南遷,是牛黨清洗計劃的一部分。李商隱愿意主動跟從一位被貶斥的官員,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黨。另一方面,也顯示對自己的升遷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鄭亞就再次被貶官為循州刺史,李商隱也隨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長安。據(jù)說,他在潦倒之際,寫信給故友令狐绹(他已經(jīng)進入權力的核心)請求幫助,但遭到拒絕,結果只能通過自己考試得到一個盩厔縣尉的小職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0年前,他正好也是一個相當?shù)穆毼唬ê朕r(nóng)縣尉)。

      李商隱擔任盩厔尉時間不長,又被調回京城。此時,與大中元年他在秘書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職,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著出現(xiàn)變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隱得到武寧軍節(jié)度使盧弘止的邀請,前往徐州任職。盧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員,對李商隱也非常欣賞。如果他的仕途順利,李商隱可能還有最后一次機會。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隱追隨盧弘止僅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這樣,李商隱不得不再一次另謀生路。

    夕陽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隱經(jīng)歷的另一次重大打擊,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間病逝。從李商隱的詩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這位出身于富貴家庭的女性,多年來一直盡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隱多年在外游歷,夫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聚少離多?梢韵胂,李商隱對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無疑增強了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變故并沒有給李商隱很長的時間去體驗痛苦。

      這年秋天,被任命為西川節(jié)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隱發(fā)出了邀請,希望他能隨自己去西南邊境的四川任職。李商隱接受了參軍的職位,他在簡單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職。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時間都郁郁寡歡。他曾一度對佛教發(fā)生了很大的興趣,與當?shù)氐纳私煌⒕桢X刊印佛經(jīng),甚至想過出家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隱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穩(wěn)定的時期,他已經(jīng)再也無心無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調回京城任職。出于照顧,他給李商隱安排了一個鹽鐵推官的職位,雖然品階低,待遇卻比較豐厚。李商隱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兩到三年,罷職后回到故鄉(xiāng)閑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隱在家鄉(xiāng)病故。

    墓葬祖籍

      《全唐文·李商隱》載《請盧尚書撰曾祖妣志文狀》:“安陽君年十九,一舉中進士第,……始命於安陽,年二十九棄代,祔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薄恶麘阎尽ち昴埂罚骸疤评钌屉[墓:文集內云,祖塋在懷州東郊,今不可考!鼻迩∥迨哪辍稇褢c府志·陵墓》:唐李商隱墓在城東(按《文集》云,祖塋在懷州東郊,今考在清化 北山下。)清道光五年《河內縣志·古跡志》:“河內不應有商隱墓,舊志云在城東者非也!钡牵撝緦钌屉[的高祖、曾祖墓記載頗詳:“唐李既濟墓:李商隱之高祖也,商隱請盧尚書撰曾祖妣志文狀云曾祖安陽君祔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美原諱某,字既濟,其墓長樂賈至為之銘。”“李叔恒墓,商隱之曾祖即所謂安陽君也,舊唐書云,叔恒年十九登進士第,位終安陽令,義山文集作叔洪!泵駠辍肚哧柨h志·陵墓》:李商隱墓相傳在城東。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志·河內縣古跡圖》將李義山墓標記在河內城以東, 朱溝支渠以西, 沁陽以南的范圍內, 離城僅數(shù)里。且《河內古籍圖》中所標的李商隱墓位置也是似是而非。能夠證明其似是而非的,是該志和李商隱墓標在同一平行線的沁園的位置。查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志·古跡》關于沁園的記載:“沁園在府城東北三十里沁水北岸,金時官僚宴游之地,有石圖本尚存!奔热磺邎@在府城東北三十里,為什么畫在城東幾里的地方?如若按照該志所畫沁園的位置的比例推論李商隱墓的位置,也應在離縣城三十里的雍店之東原。如此說來,文獻對李商隱墓準確的記載,應當是“雍店之東原”和“清化北山下!薄

      關于李商隱的墓葬地點,還有兩種說法。一處位于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 廟后村,另一處位于滎陽市豫龍鎮(zhèn)苜蓿洼村南。前者是李商隱的原籍所在地,后者是其祖輩遷居所至的家鄉(xiāng)。由于李商隱晚年生活的資料稀少,他死亡和埋葬的地點目前沒有定論。

      沁陽李商隱墓的文獻依據(jù)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河內縣志》的古跡圖和乾隆年間的《河內通志·陵墓》里的相關內容。《河內縣志》里標示出了“李義山墓”的所在地!逗觾韧ㄖ尽ち昴埂访鞔_記載:“李商隱墓,在府城東。文集內云祖塋在懷州東郊,今不可考。”

      當?shù)卣?987年1月7日宣布李商隱墓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并于1998年、2001年兩次對墓地進行了整修。現(xiàn)在的墓冢區(qū)四周砌圍墻,整個平面呈方形,邊長9米,周圍以青石砌筑平臺,臺上筑盝頂形封丘,前樹墓碑,碑首雕作盤龍,碑身正面正中篆書“唐故李商隱之墓”,碑陰上部刻李商隱生平簡介,下部刻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志》內的古跡圖。四周鋪設方磚,植松柏。唐代李商隱愛妻《王晏媄墓》埋葬同墓園。滎陽的李商隱墓沒有成形的墓園,荒冢距離位于苜蓿灣村南200米左右的農(nóng)田里。據(jù)滎陽政府網(wǎng)站的介紹,墓冢高約4.2米,東西長約10.4米,南北寬約10.6米。沒有墓碑,荒冢上遍布枯木和野草。目前為鄭州市和滎陽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李商隱墓址、祖籍及祖塋論證會紀要

      李商隱墓址、祖籍及祖塋論證會與一九九六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三日在河南省博愛縣召開。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有: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長、原中共博愛縣第一任工委書記、焦作市市長、一機部機械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張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博物館學會名譽理事、全國政協(xié)委員史樹青;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秘書長、中華書局總編、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傅璇琮;安徽師大教授、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安徽省政協(xié)常委劉學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董乃斌;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夏玫云;中華書局編審徐敏霞;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室張奇慧;焦作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副教授杜定國。省、市文化、文物部門、縣委、縣政府、許良鎮(zhèn)、縣文化局、博物館、江陵堡村等有關領導出席了會議。

      與會專家首先參觀了縣博物館,重點觀看了在許良鎮(zhèn)江陵堡村李商隱祖塋出土的陶俑、陶龜硯、陶駱駝、陶馬等,經(jīng)文物專家史樹青鑒定,均是唐墓隨葬品,是非常珍貴的文物。然后,專家們冒著酷暑赴江陵堡村李商隱祖塋遺址實地進行了考察,對照乾隆《懷慶府志》所記李商隱祖塋位置、博愛縣行政地圖,對新店(唐雍店)、萬善、丹河、“雍店之東原”、“清化北山下”等位置進行了一一核實。察看了墓地的形勢,走訪了當?shù)厝罕,鑒定了該村村民竇習文、楊家軍等家中所藏的陶俑、鎮(zhèn)墓獸、陶馬等唐代文物及殘片,獲取了大量的、真實的感性材料。表現(xiàn)了高度的求實精神。

      七月一至二日,與會專家圍繞李商隱墓址、祖塋和祖籍問題展開論證。焦作大學副教授杜定國宣讀了題為《李商隱墓址、祖塋和祖籍》的論文,論文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資料,證明了李商隱墓址及祖塋同在丹河東岸的許良鎮(zhèn)江陵堡村西北隅,李商隱的祖籍也在博愛。博愛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肖伯和介紹了博愛一九七九年以來對境內的李商隱墓址、祖塋的考察情況。與會專家學者一一作了論證發(fā)言,對杜定國教授和肖伯和同志的匯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寶貴意見。專家們認為:這次會議意義重大,是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大舉措。這次論證會開辟了李商隱研究的新領域,將對李商隱研究的深入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會議采用文獻資料研究、實地考察、出土文物相結合的方法,貫徹了百家爭鳴的方針,發(fā)揚了學術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經(jīng)過嚴肅認真的論證,專家們一致認定:李商隱祖塋在丹河東岸的博愛縣許良鎮(zhèn)江陵堡村西北隅;李商隱祖籍在博愛縣。并認為根據(jù)現(xiàn)有文獻資料,李商隱墓址與其祖塋同在一處,同時建議,從歷史文獻與實地考察兩方面,對此做進一步的充實。

      專家們建議:為了加深李商隱學術研究,博愛縣應迅速建立李商隱紀念館,修復李商隱墓園,收集李商隱研究的歷史資料、著作版本及有關文物,在博愛建立李商隱研究基地。中國李商隱研究會考慮在適當?shù)臅r候將會址遷到博愛或在博愛設立秘書處,計劃第四屆全國李商隱學術研討會在博愛召開,爭取此次會議擴大成為一次國際性學術會議。

      與會專家學者表示:過去沒有注意到博愛縣一九二七年已從沁陽劃出這一歷史事實,今后在著作中有關李商隱祖籍作古今地名對照時,應注明為博愛縣人。

      省、市文化、文物部門的領導對加強李商隱祖塋、墓址等文物保護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表示要積極支持博愛縣做好上述工作。中共博愛縣委書記賈武堂、副書記王志杰、宣傳部長肖伯和、副縣長張紅霞等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對專家學者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特別欽敬;并表示博愛作為李商隱故里,義不容辭地要為李商隱研究和有關紀念工程的建設做出歷史性貢獻。

      簽名:張璋,史樹青,杜定國,傅璇琮,董乃斌,劉學鍇,徐敏霞,夏玫云 ,張奇慧

    李商隱墓的記載

      歷史文獻對李商隱祖塋、陵墓的記載!度莆摹だ钌屉[》載《請盧尚書撰曾祖妣志文狀》:“安陽君年十九,一舉中進士第,……始命於安陽,年二十九棄代,祔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薄恶麘阎尽ち昴埂罚骸疤评钌屉[墓:文集內云,祖塋在懷州東郊,今不可考!鼻迩∥迨哪辍稇褢c府志·陵墓》:唐李商隱墓在城東(按《文集》云,祖塋在懷州東郊,今考在清化 北山下。)清道光五年《河內縣志·古跡志》:“河內不應有商隱墓,舊志云在城東者非也!钡,該志對李商隱的高祖、曾祖墓記載頗詳:“唐李既濟墓:李商隱之高祖也,商隱請盧尚書撰曾祖妣志文狀云曾祖安陽君祔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美原諱某,字既濟,其墓長樂賈至為之銘!薄袄钍搴隳,商隱之曾祖即所謂安陽君也,舊唐書云,叔恒年十九登進士第,位終安陽令,義山文集作叔洪!泵駠辍肚哧柨h志·陵墓》:李商隱墓相傳在城東。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志·河內縣古跡圖》將李義山墓標記在河內城以東, 朱溝支渠以西, 沁陽以南的范圍內, 離城僅數(shù)里。

      綜述文獻對李商隱墓和李商隱祖塋的記載,經(jīng)過詳細考證記載李商隱墓位置清楚的為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認為河內縣沒有李商隱墓的是道光五年《河內縣志》;記載李商隱墓是似而非的是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志》;我們之所以說該志的記載是是似而非,是因為該志一面在《河內縣志·陵墓》里記載“唐李商隱墓文集內云祖塋在懷州東郊,今不可考”,一面又在《古跡圖》上標志了李商隱的墓址;然而,在該志《古跡志》卻又沒有記載李商隱墓。且《河內古籍圖》中所標的李商隱墓位置也是似是而非。能夠證明其似是而非的,是該志和李商隱墓標在同一平行線的沁園的位置。查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志·古跡》關于沁園的記載:“沁園在府城東北三十里沁水北岸,金時官僚宴游之地,有石圖本尚存。”既然沁園在府城東北三十里,為什么畫在城東幾里的地方?如若按照該志所畫沁園的位置的比例推論李商隱墓的位置,也應在離縣城三十里的雍店之東原。如此說來,文獻對李商隱墓準確的記載,應當是“雍店之東原”和“清化北山下!。

      從記載的可信性看,《覃懷志》說是“今不可考”;民國二十六年《沁陽縣志》只有個模糊說法“相傳在城東”!段募氛f的比較具體,“李商隱祖塋在雍店之東原”。而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經(jīng)過考證,確定李商隱祖塋“今考在清化北山下!睔v史常識告訴我們,歷史實事、事件的確定,一是歷史資料的記載,二是經(jīng)過科學的考證。傳說、推論只是考察歷史事件的參考,而不能作為確定歷史事件的依據(jù)。典籍中有記載模糊的,有記載清楚的,應當舍棄模糊的,遵從清楚的。關于李商隱墓和李商隱祖塋的確定,其可靠依據(jù)應當是《文集》的記載,和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經(jīng)過考證記載,其他的皆不可作為依據(jù)認定。

    個人生活

    愛情

      李商隱畫像、李商隱的愛情生活,被許多研究者關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隱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xiàn)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致婉轉的感情,容易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 。

      關于李商隱的愛情,猜測的部分遠遠多于有實際證據(jù)的,但這并不妨礙人們對此津津樂道,甚至象閱讀偵探小說一樣揣摩分析他的詩文,希冀發(fā)現(xiàn)切實的憑據(jù)。下面這些女子被認為是與李商隱有過感情糾葛的:

      柳枝

      柳枝的名字出現(xiàn)在李商隱寫于開成元年(836)年的一組詩(《柳枝五首》)中。他還為這組詩寫了一個長長的序言,講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個洛陽富商的女兒,活潑可愛,開朗大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李商隱的詩(《燕臺詩》),心生愛慕,于是主動與他約會。但李商隱失約了。他后來得知,柳枝被一個有權勢的人收為妾。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如果不是李商隱杜撰,這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戀。

      宋華陽

      李商隱在青年時期曾經(jīng)在玉陽山修習道術,因此有人猜想他在這期間與女道士發(fā)生過戀情。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等詩中,李商隱提到了“宋華陽”的名字,于是,宋華陽就被認為是李商隱的戀人。還有一種夸張的說法是:李商隱曾經(jīng)和宋華陽姐妹二人同時戀愛。蘇雪林在《玉溪詩謎》中 對于這個故事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發(fā)揮。

      錦瑟(柳枝)

      李商隱有一首著名的《錦瑟》詩,劉攽在《中山詩話》中提到,有人猜測“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兒,李商隱在令狐家受學期間,曾與她戀愛,但終于沒有結果。

      荷花

      民間傳說他在與王氏結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戀人,兩人十分恩愛。在他進京趕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陪伴荷花度過最后的時光。這段悲劇給他造成很大的打擊,以后的詩中他常以荷花為題也是對舊情的眷戀。

      王氏

      王氏是李商隱的妻子。但有人從李商隱《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況吾別娶已來,胤緒未立”)推斷王氏為李商隱再婚的妻子。如果這種看法成立,李商隱應該還有一位初婚妻子,但關于這方面的信息幾乎空白。李商隱與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寫下《房中曲》等悼亡詩篇,情感真摯,語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離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也有猜測,《錦瑟》也是為紀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斷裂比喻妻子去世。

      對于李商隱愛情生活的研究,以蘇雪林的《李義山戀愛事跡考》(1927)最為著名。此書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為《玉溪詩謎》。蘇雪林的研究,繼承了程夢星、馮浩等人的成果,拓寬和豐富了這一領域的內容。例如,通過她的考證,多數(shù)人接受了李商隱與女道士的戀愛經(jīng)歷。不過,蘇雪林的猜測和推理幾乎不加節(jié)制,從而構畫出幾段離奇的戀情,包括他曾與宮女偷情。

    社會交往

      有人根據(jù)李商隱部分詩作的風格,推想他性格內向(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編·第十一章)。這種猜測多少有些武斷。如果從李商隱的另外一些活潑幽默的作品來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F(xiàn)存的資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詩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隱的社交范圍廣泛,他是一個樂于交往而且頗受歡迎的人。

      李商隱交往圈里的人物分為四類:

      仕途人物

      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執(zhí)方、盧弘止、鄭亞、柳仲郢、李回、杜悰、蕭浣、楊虞卿、楊嗣復、周墀、姚合、孫簡等人

      ,酬和,詩友  ,杜牧,溫庭筠,白居易,等人
      志同道合  ,劉蕡,永道士,崔玨,李郢,等人
      禮節(jié)來往  ,令狐緒,韓瞻,以及他在各個階段的同僚

    傳聞軼事

      與李商隱有關的傳說,散見于后世的史料筆記中。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中記載: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個重陽節(jié),李商隱拜訪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曾經(jīng)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陳訴舊情,希望得到提攜,都遭到對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題了一首詩在令狐绹家的廳里:“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蔽竦刂S刺令狐绹忘記舊日的友情。令狐绹回來看到這首詩,既慚愧又惆悵,于是令人將這間廳鎖起來,終生不開。后來又有人說,這首詩使令狐绹惱羞成怒,很想鏟除題詩的墻壁,但由于這首詩里有出現(xiàn)了他父親的名字(“楚”),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無法毀掉詩作,就只好鎖上門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隱。

      宋·姚寬《西溪叢語》中記載唐末流傳的一個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議以木蘭為題作詩。于是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輪流賦詩。這時,突然出現(xiàn)一位貧窮的書生,口占一絕:“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币髁T隱身而去。大家都感到驚奇,后來得知,這人就是李商隱的鬼魂。在另一個版本(宋李頎《古今詩話》)中并沒有鬼魂出現(xiàn),是一群詩人在長安聚會時,有人朗誦這首詩,大家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就是李商隱。

      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中說:白居易晚年非常喜愛李商隱的詩,曾經(jīng)開玩笑地說:希望我死后能夠投胎當你的兒子。后來李商隱大兒子出世取名叫白老,這個兒子卻十分蠢笨。直到小兒子出世,小兒子倒十分聰慧,大家都笑說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兒子才是。

      宋·李頎《古今詩話》中記載:北宋楊億、劉筠等人互相以詩唱和,創(chuàng)立“西昆體”,以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著名。當時有一位職業(yè)演員扮演李商隱,穿著破爛的衣服,對別人說:楊億他們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聲。有人用這個故事來諷刺“西昆體”詩派對李商隱的繼承是生吞活剝。

    人品辯誣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蕩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tài)紛呈,矛盾重重。李商隱出生于一個小官宦之家。少年喪父,他協(xié)助母親千里迢迢帶著父親的靈柩歸里。弱小孤男,撐持門面,傭書販舂,備嘗艱辛。家境困厄,不費學業(yè),16歲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間,先得白居易賞識,再得令狐楚知遇,對其培植獎掖。然科場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場污濁,十年不離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愛情篤,卻給仕途帶來厄運,致使終生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說不清,道不明,受盡夾板氣。雖苦苦掙扎,也無法擺脫人際關系這張無形的羅網(wǎng),致使他“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李商隱就生活在這樣動蕩不安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本人又遭逢種種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一直在拼命抗爭。他的精美絕倫的詩文便是抗爭與控訴的記錄。他是一個至情至性,重情重義,很有骨氣的正人君子,絕非是勢利輕浮不講信義的輕薄小人。只要認真考察幾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隱的政治品質和生活品質,而正是這兩個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說政治品質。此方面之關節(jié)點則在于所謂的“去牛就李”的問題。李商隱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對李商隱有恩,這是毫無疑問的。令狐楚終生都非常器重愛護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臨死時還將寫《遺表》的任務交給他,可謂知遇至深。然終商隱之世,觀其所有詩文,對令狐楚始終充滿著感激之情,絕無半字微詞。無論是從史傳所載還是從商隱詩文內證來看,商隱平生未作一件有負令狐家之事,何背恩之有?就婚王氏,純屬個人婚姻選擇問題,王茂元當時亦非朝廷要員,其實也沒有明顯的黨派傾向,又何能談得上“去牛就李”?

      當兩黨激烈斗爭之時,每當發(fā)生大的人事關系變動,李商隱沒有一次趨炎附勢去攀附得勢者。相反,他總是同情那些失勢被整之人。牛黨中的蕭浣,楊嗣復被貶時,他曾前往貶所探望。會昌年間令狐綯失勢時,李商隱與他的交往反而密切一些。李德裕被貶之時,李商隱毫無顧忌地為其《會昌一品集》作序,對其政績人品給予崇高的評價,為一個被當政者嚴密監(jiān)視下的下臺宰相大唱贊歌,這需要不凡的膽識和氣魄。僅此一點,便可看出商隱具有堅持正義,守正不阿,同情弱者,不依附權貴的寶貴品格。晚唐社會,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斗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nóng)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jié),此亦是政治品質之大節(jié)。

      再說生活品質。李商隱在就婚王氏之前確實有過戀愛經(jīng)歷。他與柳枝、宋華陽都相戀過,而且戀得非常癡情。但當他與王氏結婚之后,對愛情卻頗為專一執(zhí)著,未有竊玉偷香之事。他與妻子的感情很深篤。王氏死后,商隱在梓州幕府時,府主同情他鰥居清苦,要把才貌雙佳的年輕樂伎張懿仙賜配給他。當時商隱正值中年,喪妻逾歲,續(xù)弦亦在情理之中,但商隱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謝絕,獨居至死。妻亡之后尚能如此鐘情自守,妻在之時更無可能輕佻放浪。商隱非輕薄之徒。

      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xiàn)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chuàng)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相關越劇

      古裝劇《李商隱》,陳正國于1984年編劇。

    劇情簡介

      寫唐代愛國詩人李商隱,自幼師從令狐楚,與令女菡玉情同手足。唐文宗開成二年,令狐楚病故。李商隱赴涇原王茂元府作慕僚,意在說服牛、李兩黨,消釋怨嫌,共興國事。李黨股肱王茂元,素愛商隱之才,以女王華瑟妻之。牛黨令狐楚之子令狐縐獲悉后,遣李纮赴涇原責商隱背恩負義。商隱為向令狐縐剖白陳情,花燭之夜離開洞房,趕赴長安。令狐縐責令其在亡父靈前認罪。李商隱自知無辜,再三陳詞,不得令狐縐寬宥,當他去病房探望師妹菡玉時,方知老師令狐楚生前贈女玉玦,欲將女與他結為秦晉之好,商隱錯失良緣,悔恨交加。菡玉得知兄長欲害李商隱,大義責兄,并赴商隱草舍贈銀,讓李商隱夫婦遠離長安,奔走天涯!跋嘁姇r難別亦難”,商隱夫婦與菡玉泣別,依依離去。菡玉心力交瘁,吐血身亡,留下了一幕震撼古今的愛情悲劇。

    演出歷史

      由浙江新昌縣越劇團首演,胡汝慧導演。陳國良、余樂作曲。主要演員蔣雪芹、陳明明、王玲君。劇本發(fā)表于浙江《戲文》雜志1984年4期。為浙江省第二屆戲劇節(jié)獲獎劇目。1986年作者改編成4集戲曲電視劇《別也難》,由浙江電視臺拍攝。導演郭福英,攝像葉惠明,作曲何占豪、李中信,主要演員梁偉平、鄭一萍、郭婧、楊永生、盧偉強、裘萃川。

    詩文成就

    詩歌成就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 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yōu)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于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贊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后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 根據(jù)劉學鍇、余恕誠的整理研究 ,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經(jīng)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jù)欠充分。

      從吟詠的題材來看,李商隱的詩歌主要可以分為幾類:

      政治和詠史。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tài)。在關于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懷和詠物。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xiàn),于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栋捕ǔ菢恰、《春日寄懷》、《樂游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感情詩。包括大多數(shù)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后世最多的關注!跺\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圣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應酬和交際。在李商隱用于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绹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绹的關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jù)。 李詩廣納前人所長,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頓挫,融齊梁詩的華麗濃艷,學李賀詩的鬼異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纏綿、綺麗、精巧的風格。李詩還善于用典,借助恰當?shù)臍v史類比,使隱秘難言的意思得以表達。 李商隱《東還》詩膾灸人口,賞讀該詩,可看出李商隱所表露歸去尋師學仙只是一句托辭,所謂學道不過借此疏解自己內心不平與感嘆自己命運的不幸,更有面對朝政種種荒淫無道的憤慨以及對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唐皇朝的哀嘆。

      《東還》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采華芝。

      秋風動地黃云暮,歸云嵩陽尋舊師。

      注:鄭板橋十分喜歡這首唐 李商隱《東還》詩,常用其獨特的“板橋體”題寫贈送親友,故后來誤把這首李商隱《東還》詩認為是鄭板橋寫的,在“鄭板橋集 - 詩詞”、《書七絕十五首長卷》等書箱中都被收錄!稏|還》詩作者是李商隱!

    詩歌風格

      李商隱的詩歌體現(xiàn)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屬于儒家,但看中實用,對儒學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認為不必規(guī)規(guī)然以孔子為師,不必以“能讓”為賢等。他還有佛道思想,主張以“自然”為祖。

      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F(xiàn)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而最為突出的便是他的愛情詩。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tǒng),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jīng)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chuàng),喜用各種象征、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說紛紜。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風格,形成了他作詩的獨特風格。據(jù)宋代黃鑒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一定要查閱很多書籍,屋子里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明王士楨也以玩笑的口吻說:“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保ā稇蚍略z山論詩絕句》)批評意見 認為他有時用典太過,犯了晦澀的毛病,使人無法了解他的詩意。魯迅曾說:“玉溪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保1934年12月致楊霽云的信)

      此外,李商隱的詩辭藻華麗,并且善于描寫和表現(xiàn)細微的感情。

    詩歌影響

      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后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shù)量僅次于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居第二位。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jīng)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jù)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保ā对姟罚┍彼纬跗诘臈顑|、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jīng);ハ喑停非筠o藻華美、對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但是未學到李商隱詩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響力也隨著歐陽修等人走上文壇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明朝的詩人從前、后七子到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yè),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明清二朝喜歡寫艷情詩的人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例如明末詩人王彥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為王彥泓作品集,學術界存在較大爭議)。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香艷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關于李商隱對后世的影響,可以參看吳調公《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李商隱在清代的余波綺麗》、王玉祥《李商隱對蘇曼殊詩的影響》、王兆陽《論李商隱的詩對詞的獨特風格形成的影響》、劉學鍇《李商隱詩與唐宋婉約詞》等論文。

    無題詩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根據(jù)《李商隱詩歌集解》[7]里所收詩歌的統(tǒng)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

      《無題》(八歲偷照鏡)

      《無題》(照梁初有情)

      《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

      《無題四首》(來是空言;颯颯東南;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

      《無題》(相見時難)

      《無題》(紫府仙人)

      《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帷深下)

      《無題》(近知名阿侯)

      《無題》(白道縈回)

      《無題》(萬里風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詩集中經(jīng)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jīng)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于版本問題而產(chǎn)生的原題丟失情況,并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 )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于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lián)系(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并沒有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許多人傾向于將《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詩與無題詩相提并論,認為它們在寫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過隱晦的筆觸表現(xiàn)一種微妙復雜的感情。事實上,正是這種一言難盡的情形,使得無題詩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者,都試圖對這些詩的真正含義作出解釋。然而沒有一個人的注解能夠非常令人信服的闡明詩中的涵義。

      覺得李商隱的《無題》詩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詩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對于男女之情沒有太多的約束,如果李商隱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來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樣大大方方地說什么“楚腰纖細掌中輕”之類的話。聯(lián)系到電影《2046》上那個周慕云最后也是一腔郁悶,想說又無處說,只好無奈地挖個樹洞,把話說到樹洞里,猜想李商隱多半是愛上了一位有夫之婦,而且這位有夫之婦的身份很不尋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類高貴的人,因為大家一會看下《碧城三首》那幾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夠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間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們和風塵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較能被社會容忍的,像《鶯鶯傳》和《李娃傳》什么的都是這樣,但有夫之婦和人偷情也是很危險的,像《非煙傳》上,步飛煙和書生陸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綁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隱這些《無題》詩作只能認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隱有情的美麗的女子來往的詩作,并非全是李商隱所寫。之所以這樣說,是覺得《無題》詩中有一句““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只有美麗的女子才會這樣細致地注意到鏡中鬢改的細節(jié),唐朝還有位美麗的詩人叫做薛媛,有首詩也不錯,她詩就是這樣寫的:“欲下丹青筆,先拮寶鏡寒。 已經(jīng)顏索寞,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钡购汀皶早R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同一機杼。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于無題詩的箋注工作,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余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托者多,直做艷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樊南文

      李商隱的寫作,除詩歌以外的成就被論及得較少。事實上,他是晚唐時期最重要駢體文作家之一。這種文體注重文辭的對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廣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隱在令狐楚的培養(yǎng)下,成了一位駢體文的專家,為許多官員代筆起草過奏折、書信等文書!杜f唐書·文苑傳》說李商隱“尤善為誄奠之辭”。由于當時章奏中使用的駢體文,要求詞藻華麗,又要表述準確,因此對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長寫作駢體文的李商隱,養(yǎng)成了用典的習慣,因此被認為這是他的詩歌中喜歡用典的原因 。

      李商隱曾將其駢體文作品編訂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今已不存。根據(jù)《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的記載,李商隱的文集,除了自編兩集,還有另外一些。但前述這些文集,都沒有流傳下來。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隱的文章,是朱鶴齡、徐炯、馮浩、錢振倫、錢振常、張采田、岑仲勉、劉學鍇、余恕誠等人,先后從《全唐文》、《文苑英華》、《唐文粹》等書中搜輯、考證而得到的。清朱鶴齡曾輯錄《文苑英華》等書,編成《李義山文集》,但有明顯的疏漏。清徐樹榖、徐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兩人分擔了箋、注的工作,成書《李義山文集箋注》,是第一個比較完整的注本。之后,馮浩又對《李義山文集箋注》進行考訂改編,著《樊南文集詳注》。錢振論、錢振常兄弟從《全唐文》中找到徐注本、馮注本均未收入的佚文兩百多篇,編成《樊南文集補編》。最新的匯編文集《李商隱文編年校注》(劉學鍇、余恕誠,中華書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駢體文,也有少量被稱為“古文”的散體文。

      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對李商隱的駢體文評價很高,認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駢體文就算全部遺失也不可惜。

    各家箋注

      由于李商隱詩意比較隱晦,因此一些李商隱詩的愛好者嘗試著為這些難懂的詩注解。

      宋代蔡絳《西清詩話》里提到劉克箋注李商隱詩;

      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里提到鄭潛庵編《李商隱詩選》;

      明代唐覲《延州筆記》里提到張文亮注過李商隱詩。但這些注本或選本都沒有流傳下來。事實上,在明末之前,李商隱詩的箋注并不算多。

      清朝初年吳喬:“于李、杜后,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義山一人”。  清朝紀曉嵐《四庫總目提要》“《無題》之中,有確有寄托者,u2018近知名阿侯u2019之類是也。有實屬狎邪者,u2018昨夜星辰昨夜風u2019之類是也。有失去本題者,u2018萬里風波一葉舟u2019之類是也。有與《無題》相連,誤合為一者,u2018幽人不倦賞u2019之類是也。其摘首二字為題,如《碧城》《錦瑟》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賀裳《載酒園詩話》“魏晉以降,多工賦體,義山猶存比興!

      金元時期的文學家元好問曾感嘆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也曾為李詩作注,清朝初年,朱鶴齡在道源注本的基礎上,刪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補了很多,完成《李義山詩注》三卷。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隱詩歌的完整注本。此后又經(jīng)過陸昆曾(《李義山詩解》)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屈復(《玉溪生詩意》)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馮浩(《玉溪生詩詳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證,已經(jīng)能夠對李商隱詩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對于許多詩的涵義仍然沒有定論。關于李商隱對后世的影響,可以參看吳調公《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李商隱在清代的余波綺麗》、王玉祥《李商隱對蘇曼殊詩的影響》、王兆陽《論李商隱的詩對詞的獨特風格形成的影響》、劉學鍇《李商隱詩與唐宋婉約詞》等論文。

    名篇名句

      李商隱現(xiàn)存詩594首,又《集》外詩16首,陳尚君《全唐詩補編》錄入4首,共存詩614首,但是有的詩顯然為誤入。

    代表作品

      《月下與君共飲》

      《錦瑟》

      《重過圣女祠》

      《霜月》

      《蟬》

      《贈劉司戶蕡》

      《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樂游原》

      《北齊二首》

      《夜雨寄北》

      《憶梅》

      《贈柳》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風雨》

      《夢澤》

      《寄令狐郎中》

      《杜工部蜀中離席》

      《隋宮》

      《二月二日》

      《籌筆驛》

      《無題四首》

      《謁山》

      《花下醉》

      《曲江》

      《落花》

      《柳》

      《為有》

      《無題》

      《碧城三首》

      《端居》

      《詠史》

      《齊宮詞》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馬嵬二首》

      《富平少候》

      《宮辭》

      《代贈二首》

      《楚吟》

      《板橋曉別》

      《銀河吹笙》

      《夕陽樓》

      《晚晴》

      《龍池》

      《淚》

      《流鶯》

      《吳宮》

      《嫦娥》

      《憶住一師》

      《細雨》

      《無題二首》

      《賈生》

      《安定城樓》

      《九日》

      《房中曲》

    傳世佳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五絕登樂游原)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七絕嫦娥)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七律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七律無題)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七絕夜雨寄北)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七絕賈生)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七絕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七律錦瑟)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七律無題)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七律無題二首)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七律無題二首)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五律晚晴)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七絕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墓

      李商隱墓位于河南焦作市沁陽市區(qū)東1.5公里沁河南岸的覃懷辦事處廟后村南,乾隆32年《河內通志·陵墓》載:“李商隱墓,在府城東。文集內云祖塋在懷州東郊,今不可考!鼻蹇滴32年《河內縣志》古跡圖中明確標示“李義山墓”在野王城(即懷慶府城)東、沁河南、朱溝支渠以北位置。墓北依廟后村,南隔沁(陽)尚(香)公路與寨村相望,墓東原為李家大墳,西為東關村。

      1987年1月7日沁陽縣人民政府公布李商隱墓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李商隱墓原地處李家大墳西北,原有墓冢,因歷代耕耘,墓冢被夷為平地。相傳李家大墳長三里,墓東南原有一通一丈余高的大石碑,因風化嚴重,僅能看出“文華”二字,惜1958年修干河橋時,欲將其用做修橋石料,被拉翻跌毀,殘塊散落,墓東偏南原有建筑“落靈棚”,為在外之人舊葬停柩祭奠之用,1937年,被日軍燒毀。1998、2001年兩次對李商隱墓地進行了整修。

      按李商隱墓園規(guī)劃,東西寬76米,南北進深242米,總面積1.84萬平方米。設計為四個區(qū),分別是門前廣場、陳列接待區(qū)、詩碑大觀園,墓冢區(qū)。2001年對墓冢區(qū)的整修工程已經(jīng)結束。整修后的墓冢區(qū)四周砌圍墻,墓冢平面呈方形,邊長九米,周圍以青石砌筑平臺,臺上筑盝頂形封丘,冢前樹碑一通,碑首雕作盤龍,碑身正面正中篆書“唐故李商隱之墓”,碑陰上部刻李商隱生平簡介,下部刻清康熙32年《河內縣志》古跡圖。墓冢四周鋪設方磚,并植松柏綠化。

    TAGS: 名人 唐朝詩人 河南名人 唐詩 中國人 作家 歷史人物
    名人推薦
    • 吳釗
      吳釗,生于信陽,當下生活在北京,2014年修業(yè)于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隋牟藝術工作室。精于古典水墨山水兼瓶花佛像繪畫,擅金石篆刻,好古琴,以繪事參佛法。
    • 李春燕
        李春燕(?——939年),姿色出眾,因惠宗對其寵愛,故特為其精心營造了“東華宮”。此宮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用眾多珍貴建筑裝飾而成。惠宗長子王繼鵬也傾心與她...
    • 倪繼周
      倪繼周,字宇輝,號一舟,中國當代畫家、書法家、詩人。生于常德,祖籍益陽。自幼習畫,六十年代起攻人物油畫,后習國畫、書法。風格前衛(wèi),崇古不守舊。創(chuàng)新求務實,廣...
    • 周德華
      周德華,筆名石痕,出生于1947年,四川夾江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協(xié)書法培訓中心教授,出版有個人書畫作品集《一壺天地》。
    • 趙元庫
      趙元庫,字源庫,號盈倉。1970年生,祖籍山東聊城,現(xiàn)居濟南,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自幼酷愛繪畫,為了提高繪畫水平及繪畫理論,拜馮增木先生為師,學習畫魚。拜張登堂...
    • 馬亦釗
      馬亦釗,男,漢族,1946年4月生于浙江溫州。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浙江省刻創(chuàng)作委員會副主任,西冷印社社員,溫州市書法協(xié)會副主席,溫州市文聯(lián)委員..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