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王靜,土家族、祖籍湘西,生于四川涪陵。1975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玉屏小學擔任民辦教師、1980年在中共永順縣委宣傳部擔任新聞干事、1983年在湖南電視臺擔任新聞編輯、記者等。1998年被破格評聘為國家一級導演(正教授職稱)系湖南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多所國內(nèi)重點高等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影視表演等專業(yè)特聘教授;從事專業(yè)影視導演工作30年,先后在湖南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廣西電視臺、瀟湘電影制片廠等攝制單位的影視劇中擔任獨立導演工作,同時也曾長期擔任湖南經(jīng)視《故事酒吧》等許多知名電視欄目的藝術指導;著有《青春的腳步》(廣東花城出版社);《從文學創(chuàng)作到視聽表達》(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影視評論與分析》(湖南文藝出版社)等數(shù)十部專業(yè)論文書籍與影視戲劇文學專著。
獲獎作品
⒈《譚斌興辦民間科研所》(紀錄片編導)獲1984年度“中國電視二等獎”;
⒉《窗口》(獨立導演兼攝影) 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獲央視舉辦的“建國四十周年優(yōu)秀電視劇展播”獎、1989年優(yōu)秀電視劇“金帆獎”并入選北京廣播學院編導專業(yè)教材;
⒊《青春的腳步》(獨立導演電視劇) 獲1989年中南六省優(yōu)秀電視劇“金帆獎”;
⒋《馬蹄留芳》(獨立導演大型春晚)獲1990年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特別嘉獎;
⒌《無聲的歌》(獨立導演電視劇) 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并獲199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廣電總局“奮發(fā)文明進步獎”等;
⒍《女童班》(獨立導演電視劇) 獲廣電總局第十八屆全國優(yōu)秀電視劇“飛天獎”、 以及文化部、廣電總局、國家民委、中國文聯(lián)頒發(fā)的第七屆全國優(yōu)秀電視劇“駿馬獎”一等獎;
⒎《望月湖的故事》(聯(lián)合導演)獲湖南省1997年優(yōu)秀電視劇“五個一工程”獎;
⒏《別忘了寫信》(獨立導演電視散文)中央電視臺播出 并獲1998全國首屆優(yōu)秀電視詩歌散文展播獎;
⒐《山里有座山》(獨立導演電視劇)獲1999年“湖南廣播電視一等獎”;
⒑《寄走夏日》(獨立導演)獲“金帆獎”優(yōu)秀電視劇“最佳藝術探索獎”;
⒒《借問英雄何處》(聯(lián)合導演)獲湖南優(yōu)秀電視劇“五個一工程”獎;
編劇作品
劇 名 | 類 型 | 時 間 | 備 注 |
請到土家擺手來 | 歌舞劇 | 1977 | 湘西民族歌舞團演出劇目 |
換 胎 | 漢 劇 | 1978 | 湘西永順漢劇團演出劇目 |
我愛土家吊腳樓 | 歌 劇 | 1980 | 湖南省民族歌舞團演出劇目 |
普查之前 | 廣播劇 | 1981 | 湘西永順廣播電視臺播出的廣播劇 |
凝血的手槍 | 電影文學劇本 | 1982 | 《電影新作》1982年第2期 |
沅水龍蛇譜 | 電影文學劇本 | 1986 | 《新創(chuàng)作》雜志社1986年第4期 |
武陵源 | 電視文學劇本 | 1986 | 長沙電視臺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 |
同意不同意 | 電視文學劇本 | 1987 | 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攝制 央視黃金時段播出 |
在幽靜的密林中 | 電視文學劇本 | 1988 | 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 |
野 火 | 電視文學劇本 | 1992 | 湖南電視臺電視節(jié)目中心攝制 |
湘西往事 | 電視文學劇本 | 2005 | 北京華誼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攝制 |
借問英雄何處 | 電視文學劇本 | 2011 | 瀟湘電影集團廣州軍區(qū)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 |
導演作品
片 名 | 類 型 | 時 間 | 備 注 |
譚斌興辦民間科研所 | 紀錄片 | 1984 | 湖南電視臺攝制、獲“中國電視二等獎” |
武陵源 | 電視劇 | 1985 | 長沙電視臺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 |
楓葉吻著大地 | 電視劇 | 1985 | 長沙電視臺攝制 |
窗 口 | 電視劇 | 1986 | 獲“金帆獎”并選入北京廣播學院教材 |
小雨無聲 | 電視劇 | 1986 | 長沙電視臺攝制 |
真情走廊 | 電視劇 | 1987 | 同上 |
情系瀏陽河 | 電視劇 | 1987 | 同上 |
生活啟示錄 | 電視劇 | 1987 | 同上 |
少了點什么 | 電視劇 | 1988 | 同上 |
釣 魚 | 電視劇 | 1988 | 同上 |
青春的腳步 | 電視劇 | 1989 | 獲優(yōu)秀電視劇“金帆獎” |
野 火 | 連續(xù)劇 | 1990 | 湖南電視臺電視節(jié)目中心攝制 |
馬蹄留芳 | 大型春晚 | 1990 | 獲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特別嘉獎 |
神 光 | 電視劇 | 1992 | 湖南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攝制 |
無聲的歌 | 電視劇 | 1994 | 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奮發(fā)文明進步獎 |
花開季節(jié) | 電視劇 | 1996 | 長沙電視臺攝制 |
女童班 | 連續(xù)劇 | 1997 | 第18屆“飛天獎”第七屆“駿馬獎”一等獎 |
望月湖的故事 | 連續(xù)劇 | 1997 | 湖南省優(yōu)秀電視劇“五個一工程”獎 |
別忘了寫信 | 電視散文 | 1998 | 全國首屆優(yōu)秀電視詩歌散文展播獎 |
山里有座山 | 電視劇 | 1999 | 湖南優(yōu)秀廣播電視節(jié)目一等獎 |
中國土家族 | 紀錄片 | 1999 | 國家民委宣教中心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 |
寄走夏日 | 電視劇 | 1999 | “金帆獎”優(yōu)秀電視劇“最佳藝術探索獎” |
金灘有緣 | 連續(xù)劇 | 2000 | 廣西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攝制 |
太極英雄 | 連續(xù)劇 | 2001 | 長沙電視臺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 |
湘西往事 | 連續(xù)劇 | 2005 | 北京華誼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攝制 |
借問英雄何處 | 連續(xù)劇 | 2011 | 瀟湘電影集團廣州軍區(qū)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 |
拍攝花絮
記者探班《借問英雄何處》導演王靜:我是湘西人
無論何時何地,他始終以一個湘西人自居,不屈不撓,無懼無畏,永不言棄——
王靜出現(xiàn)在你眼前時,你很難猜出他的職業(yè)。深藍色西裝,白色襯衣,V領羊毛衫,他站在人群中,看上去樸素、隨和,不酷,也不拽,當一口地道的湘西話從他口中蹦出時,你就徹底被迷惑了,這個中規(guī)中矩的中年男人,分明是湘西某部門的公務員嘛。
可在永順縣芙蓉鎮(zhèn)大型電視連續(xù)劇《借問英雄何處》拍攝現(xiàn)場,導演王靜的強大氣場就顯現(xiàn)出來了。巨型吹風機吹動著空中的旗幡,他右手拿著喇叭,左手打著手勢,指揮著眼前的百余號人,“吹風機要左右吹,別在一個風向!薄皵z影師要注意,推鏡頭時一定要與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相關,而不是外在主觀的強加!薄疤柟饪鞗]了,大家抓緊時間準備,5、4、3、2、1,開始——”
霎時,拍攝現(xiàn)場黑煙滾滾,旗幡飄動,一把黃豆唰地灑在地上,影視界大腕唐國強滿臉悲痛,掀起青色長衫,緩緩下跪,身旁穿著白色孝服的孝子們也端著靈牌跪在地上;藍衣軍人,黑色槍支,身著土苗服裝的村民,芙蓉鎮(zhèn)的廣場,仿佛又重回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年代。
33年前,永順人王靜還是吉首大學數(shù)學系的學生,如果按部就班地行走,他現(xiàn)在或許是個收入不菲的高級工程師,或是桃李滿天下的數(shù)學教師,不過他選擇了導演這個行業(yè),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國家一級導演了。
30年來,他先后執(zhí)導了《神光》、《野火》、《女童班》、《湘西往事》等各類題材電視連續(xù)劇四百余部集;他囊括了94年度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第二屆“奮發(fā)文明”金獎、全國第七屆“駿馬獎”一等獎、全國首屆電視散文展播金獎等各類國家級大獎;他所執(zhí)導的《窗口》與謝晉的《芙蓉鎮(zhèn)》、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同被選入北京廣播學院編導專業(yè)教材,從1988年沿用至今。
其實除了這些,王靜與你身邊的湘西好友沒什么分別,他與朋友扯談時語速飛快口沫橫飛,豐富的語言,敏捷的思維一下就抓住了你的注意力;他豪爽地喝下你敬來的啤酒;他不抽煙卻首先客氣地掏出煙來發(fā)給你。當家鄉(xiāng)的朋友們因他這部投資幾千萬的《借問英雄何處》電視劇,夸他能耐時,他就來給自己澆冷水了——哎呀,真的沒什么,就是寫個劇本,把外面的人聚到這里來,一起做個事,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但當記者與他單獨談到《借問英雄何處》這部電視劇的用意時,王靜變得嚴肅起來!拔腋械疆斍吧鐣叛雠c精神追求的嚴重危機!從當前網(wǎng)絡熱議的u2018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u2019,以及網(wǎng)絡惡炒u2018鳳姐u2019、u2018犀利哥u2019等等現(xiàn)象,都反映了一種民族情緒,當代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中缺乏誠信、向上、奮進、拼搏的精神,缺乏親情溫暖情懷、英雄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情懷……”
“而目前這些缺失掉的精神,恰恰從我們湘西可以找到。”王靜舉了兩個例,明嘉靖三十四年,湘西土司彭翼南、彭藎臣各自率領三千湘軍土著士兵,在杭州灣火攻倭寇老巢王江涇,斬倭寇首級1900余;1937年淞滬保衛(wèi)戰(zhàn),還是杭州灣,由湘西人組建的少數(shù)民族武裝——新編128師,用大刀土槍土炮,與全副武裝的日軍第六、第八兩個師團十余萬人血戰(zhàn)七天七夜,從而使70多萬中國軍隊主力得以撤出重圍,為日后的八年抗戰(zhàn)保存了力量。
“在國家處于水深火熱的危難中,湘西人每每挺身而出。湘西人說話算話,誠信,勤勞,勇敢,永不言棄,這不都是當前社會需要的精神嗎?”
這也是王靜創(chuàng)作《借問英雄何處》劇本的初衷。該劇根據(jù)真實的故事和人物創(chuàng)作而成,由著名演員唐國強、孫海英等聯(lián)袂主演,講述抗戰(zhàn)初期,分別投奔紅軍、國民黨軍及“刀匪”的3個湘西兄弟,從互相爭斗到為了保家衛(wèi)國而重新聚首、為抗戰(zhàn)獻身的英雄事跡。他要讓別人知道,在國家處于水深火熱的危難中,挺身而出的是湘西人,該片中并沒有寫土家族和苗族,只寫湘西人這個概念,就是要傳達出湘西人民重信義、輕富貴、愛國家、忘生死的淳樸性情和英雄氣概。
“這些精神都是我們湘西人絕不應該舍棄的寶貝,也是當前社會需要加強的精神特質(zhì)。我和唐國強討論的時候我就說了,如果每一個湘西人在外面面對別人的問詢時,都敢拍著胸脯說u2018我是湘西人u2019,那么我拍出這部片子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在北京時,許多人問我是哪里人,我大聲答,湘西人!在外地,有我在場時,別人說湘西土匪,我就曉得說的是我,哈哈。”
此劇里,王靜對湘西做出了深度挖掘,并進行了通俗而富有意蘊的故事化表達,如民俗“妹妹出嫁要哥哥背”的婚嫁文化等,在對白中,他還運用了大量原汁原味的湘西俗語,甚至連他親手寫的主題曲《砍頭歌》,也充滿湘西魅力:“老子本姓天,家住山里面;吃的千家飯,抽的百家煙;皇帝把我怕,菩薩把我嫌;快活靠自己,砍頭當過年;要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
從上世紀90年代的《野火》,到2006年的《湘西往事》,到如今的《借問英雄何處》,歌頌湘西人,宣揚湘西精神,一直是王靜執(zhí)導作品的主題,在這一點上,他從不含糊妥協(xié)!督鑶栍⑿酆翁帯吩诖_定投資商之前,還有個小插曲。一位浙江投資商對王靜的劇本很有興趣,開出不菲的投資數(shù)額,但有兩個條件,一是要把湘西人改為杭州人,二是把拍攝地點湘西換到浙江橫店影視城。面對投資商強硬態(tài)度,王靜當場拒絕,拂袖而去。
“面對生活,有時我會妥協(xié),但是面對家鄉(xiāng)血濃于水的情感,我不會為幾斗米折腰!闭勂鸺亦l(xiāng)湘西,王靜感慨,“其實湘西最大的亮點不在自然風光,而是在于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是老天賦予,人文景觀卻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湘西走旅游路線,應該重視開發(fā)本土人文景觀,要樹立湘西的人品,要歌頌湘西的人,山美水美,人要更美。人不美,山水都談不上美了。本報記者:向培東,通訊員:瞿紹華、周鳳; 原載《團結(jié)報》
論文與專著
①?楓林文庫·《青春的腳步》王靜著.中國廣州.廣東花城出版社
書號:ISBN 7-5360-3020-7開本850×1168 印張:6.625
字數(shù)220.000 1998年12月第1次印刷 全國新華書店經(jīng)銷
②《從文學創(chuàng)作到視聽表達》王靜著.中國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書號:ISBN 978-7-5657-0442-0∕ J ·0442
開本787×1092 印張:29 字數(shù)550.000
2012年4月第1次印刷 全國新華書店經(jīng)銷
③高考廣播影視《影視評論與分析》王 靜編著.中國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書號:ISBN 978-7-5404-4409-9(含DVD)開本710×1000 印張:20.25
字數(shù)330.000 2009年10月第1次印刷 全國新華書店經(jīng)銷
④《平平淡淡才是真》王 靜著.發(fā)表于1997年《西南電視》第六期;
該論文獲1998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頒發(fā)的“全國優(yōu)秀論文”獎;
⑤《借問英雄何處》編導創(chuàng)作談 王 靜著《當代電視》2012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