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公初年好學,聰穎過人,秉性剛強,賦有神童仙骨之姿,十六歲到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江蘇省句容縣茅山拜茅盈,茅固,茅衷為師,專學上祖張道陵天師(道教創(chuàng)始人)的行罡作法,造符念咒之術,練就睡夢床,云游八方,拜見玉皇之功。為民除邪解災,深得民眾擁戴。公救國愛民,志向遠大,二十四歲投軍,二十九歲退伍。退伍后再次去茅山學法。歷時五年。三十四歲和石樓二伯公,胡法旺公結拜同年。四十六歲又和廖二伯郞,陳萬一郞義結金蘭。公于五十六歲時,提升為廣東副總兵,公元1446年因平亂安民,扶王救主,匡正驅(qū)邪,救出了明朝第六代皇帝朱祁鎮(zhèn),(在位1436-1449)立了大功,提升為廣東總兵,公一生忠心愛國,功名顯赫,公卒后十一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朱佑堂(在位1488-1505)追封他為“護國庇民大將軍”(全稱敕封護國庇民崇德將軍,張公法青仁爺一十九郞)明朝崇禎皇帝(在位1628-1643)南巡時,路遇盜賊圍困,法青公顯法于霖田,統(tǒng)率天兵救駕解危,崇禎皇帝回都后便下旨召諭各地建廟,塑像,拜祭沐恩。各地民眾均建廟,塑像,視為福神,以供祭祀,瞻仰,四時奉祀,尊其為天下圣神。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三日張公法青仁爺寶誕之日,張姓合族男女老幼,及遠近各姓欽仰信民,都懷著仰慕之情,祈求張公仁爺賜福,賜祿,保平安,且舉行隆重的迎神慶典活動!
家鄉(xiāng)背景
史料記載:安流鎮(zhèn)位于粵東五華縣西南部(現(xiàn)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南部重鎮(zhèn)),居民都操客家方言。境內(nèi)山多地少,現(xiàn)鎮(zhèn)區(qū)下轄24個行政村,91%是農(nóng)業(yè)人口,主要由李、陳、張、胡、古五姓組成。茅山師主張公法青就生長生活在這一個地方。
相關傳說
據(jù)說胡法旺公、張法青、陳萬一郎三人結為“同年”,相協(xié)赴茅山學法。三年期滿后都可以出師了。一天,師傅故意在腿上變了一個毒瘡叫徒弟們吸。張、陳二人猶猶豫豫,胡見師傅疼痛難忍,趕緊上前把膿毒吸盡。(注:以上典故可考究五華縣安流鎮(zhèn)民間傳說)實際上.“膿瘡”是能使法力大增的仙藥,所以,胡的法術比其他二人高明。三人下山回到家里,彼此間經(jīng)常斗法,比賽誰的本領高強。類似故事在閩西、贛南客家村落中也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