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人物生平
陳益(?一1592),明萬歷八年(1580年),他身著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從虎門出發(fā)前往安南(今越南)。到達安南后,當?shù)厍蹰L接待他們時擺出一道官菜,這道菜香甜軟滑,除了非?煽谕,還能充饑,這便是番薯。陳益此后便特別留心番薯的生長習性和栽培方法,兩年之后的1582年,他冒著殺身的危險,收買酋卒,將薯種藏匿于銅鼓中,想偷偷帶回國。
當時,陳益還不完全了解番薯的栽種過程,只能將其埋在花塢里。不久,番薯在花塢中長出嫩芽,慢慢伸出長長的薯藤。一天,陳益家的一名仆人見到薯藤,非常好奇,就用手將那根薯藤拉出來,隨手一掐,誰知嫩嫩的薯藤一下子被她掐斷了。仆人一時驚慌失措,生怕陳益責怪她,趕緊將那根被她掐斷的薯藤偷偷埋在花塢里的泥土中。誰知多日后,那根薯藤長出了新芽,陳益發(fā)現(xiàn)后非常驚喜,仆人這才“坦白”了經(jīng)過。陳益不但沒有責怪仆人,還贊她“幫了大忙”,從此真正掌握了番薯的種植技術(shù)。
接著,陳益在其祖父位于虎門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墳?zāi)骨百徶昧?5畝地,開始大面積種植番薯。成功收獲后,他決意要把這種食物廣為傳播,并將自己的壽穴也選在薯田邊,要與番薯長相廝守。因薯種來自番邦,故名為“番薯”!白源酥,番薯種植遍布天南”,成為人們的主要雜糧。陳益從安南引進番薯比福建陳振龍早12年,是我國引進番薯的第一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陳益臨終時遺書后人,囑咐每逢祭奠,祭品中必要有番薯,陳氏后人代代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