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孫路平(1913~1950),原名孫桂馨,字芳軒,號鐵夫,赴延安參加革命時改名孫若平,后又易名孫路平,1914年6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利辛縣張村區(qū)三里灣鄉(xiāng)張莊。
凌云報國志
孫路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父親孫廷煥、母親梁氏、弟弟孫桂福、大妹孫桂杰、小妹孫桂蘭,六口之家就擠在兩間房子里生活。他家租了地主的一畝地,收的糧食不夠吃,全靠母親不分白天黑夜地印染土布掙錢買些糧食糊口。父親為生活所迫,曾含淚將小妹抱出家門丟棄荒野。孫路平于心不忍,哭著將小妹抱回。
1925年秋孫路平入張村小學讀書,1931年9月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渦陽鄉(xiāng)村師范(又叫初級師范)。在渦陽鄉(xiāng)村師范讀書時,他一面學習,一面給附近的一所小學代課。這時,他開始接受革命的熏陶,秘密參加了共產(chǎn)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活動。
渦陽鄉(xiāng)村師范有一位姓鄒的老師,是共產(chǎn)黨的地下工作者,介紹孫路平加入了共青團。1934年元旦,在孫路平的組織下,十幾名青年學生夜里在渦陽縣城的大街小巷貼滿了宣傳共產(chǎn)黨領導窮人翻身鬧革命的傳單、標語,驚動了國民黨渦陽縣政府,縣長令渦陽鄉(xiāng)村師范校長武繼昌立即把此事追查清楚,給予嚴懲。為此,孫路平受到開除學籍的處分。當時有的同學關心地問:“開除學籍不發(fā)畢業(yè)證怎么辦?”孫路平斬釘截鐵地說:“窮人翻不了身,就是要一大車畢業(yè)證書又有啥用?!”
孫路平深深體會到,知識給了他力量,使他懂得了很多道理,渴望能繼續(xù)學習。1934年秋,孫路平再次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潁州師范。這時他雖不是共產(chǎn)黨員,但思想很進步,充滿了愛國之心。他和同學們經(jīng)常談論國家大事,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tǒng)治。他說:“蔣介石不是什么民族英雄,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民族敗類、賣國賊。不打倒蔣介石,中華民族就沒有希望!”他還經(jīng)常用陶行知的“我是小牛頓,讓人說我笨,我要用我的頭腦向大自然追問”來勉勵自己,爭當一名改造社會的英雄。在孫路平的啟迪下,潁州師范畢業(yè)的同學,后來有不少都走上革命的道路。
踏上革命路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國難當頭,孫路平發(fā)出“老死寒窗不算奇,要投身到社會洪流中去”的誓言。同年秋師范畢業(yè),孫路平只身到上海尋找共產(chǎn)黨的組織。在上海,他參加了以陶行知名義創(chuàng)辦的青年抗日工作團,經(jīng)過兩個月的培訓,由黨組織介紹,通過武漢八路軍辦事處,11月到達革命圣地延安。
孫路平積極要求進步,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到延安第二年的3月便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擔任抗日軍政大學的教員。1942年2月調(diào)晉冀抗大三分校任主任教員。個子修長的孫路平,性格開朗、活躍;他博學多才,善于演說,愛講故事,愛說笑話,吹拉彈唱都行;講課深入淺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生動活潑,很受學員們的歡迎。
孫路平在冀中擴軍工作中,同群眾打成一片,吃住在老百姓家中,使擴軍工作順利開展。在定縣大李后郢村,他住在共產(chǎn)黨員劉鳳金老大娘家里,挑水、掃地、燒鍋、做飯,啥事都干,不分彼此,劉大娘把他看成親生的兒子。一次,孫路平對劉鳳金說:“大娘,讓您女兒跟我到部隊去吧?”劉大娘說:“我就這么一個姑娘,孩子年齡還小,又在上學,我不放心啊。”孫路平笑著說:“對解放軍您老人家不放心嗎?”劉鳳金大娘原來在區(qū)里工作,曾被敵人抓去,受到敵人殘酷折磨,后來是解放軍把她救了出來,回到村里當上婦委會主任,她對解放軍的搭救十分感謝,深知沒有解放軍就沒有自己。經(jīng)過思想斗爭,劉大娘便欣然答應讓女兒吳家蘭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臨行前,年僅15歲的吳家蘭又在學校秘密動員了幾個同學和她一道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6年3月,孫路平完成了組織上交給他在冀中的任務,帶領一批新戰(zhàn)士向晉北行進。途中,孫路平對新戰(zhàn)士就象對待自己的弟妹一樣,關心、愛護他們。向他們講革命故事,講革命理想。每天晚上住下,他還為他們燒洗腳水。最后,在查看了大家都入睡后,他自己才去休息。在孫路平的鼓勵下,大家頂風冒雪,不怕苦,不怕累,經(jīng)過一個月的徒步行軍,翻過太行山,于4月中旬勝利到達晉北解放區(qū)。
孫路平對黨無限忠誠,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同志關心愛護。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部隊規(guī)定戰(zhàn)士發(fā)給大衣就不再發(fā)給被子,發(fā)給被子就不再發(fā)給大衣。按職位,孫路平既可以享受發(fā)大衣,又可享受被子同時發(fā)給的待遇。而他只要了一件大衣,白天御寒,晚上當被子用。1949年4月,孫路平參加了運城、臨汾、晉中的戰(zhàn)斗后,又要參加解放太原的戰(zhàn)斗。當時,其愛人康桂景已懷孕,妊娠反應厲害,團部決定分兩匹馬,一匹照顧康桂景。結果他硬是不要,堅持和部隊一起徒步行軍。槍自己扛,行李自己背,連警衛(wèi)員也不帶。臨行前還把一只嶄新的金星鋼筆和一雙新鞋送給警衛(wèi)員,祝他學習進步,走上新的征程。他看到有些同志沒襯衣沒襪子,便將自己新發(fā)的襯衣和襪子送給他們穿。
英名垂青史
194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向人民解放軍發(fā)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孫路平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zhàn)斗后,隨賀龍所率部隊沿川陜公路,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向四川長驅直入。11月,重慶解放,12月,駐守成都的顧祝同、胡宗南相繼逃竄,成都一片混亂。駐川的國民黨部隊15兵團司令羅廣文、24兵團司令陳克非、7兵團司令裴昌會、16兵團司令董宋珩等接連宣布起義。為迅速對起義的國民黨部隊進行教育、改造,使其成為人民的軍隊,西南軍區(qū)司令賀龍指示:立即整編部隊,裁去空番號,把官兵集中起來學習。1950年1月29日,賀龍司令員在新津縣親自主持成立了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工作團。
孫路平在部隊長期從事理論教育、宣傳工作。1948年他在西北軍政干校擔任理論教員時,曾主講過如何改造起義部隊的問題。他聽說我軍要成立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工作團,便主動向組織提出參加工作團,并要求到任務艱巨的部隊去工作,結果他被分配到16兵團。
16兵團下屬41軍、47軍、49軍、,分別駐什邡、安息、綿竹。其中,47軍的302師是16兵團起義后,在工作團到前新成立的部隊,官兵來自各方,特別是對蔣介石比較忠誠的國民黨交警第三師部隊最多。加之新任師長張子完既沒有在部隊帶兵的歷史,也沒有自己的一批人作基礎,女匪趙洪文國(注)又在安陽、綿竹、什邡一帶山地與302師部隊內(nèi)部的反革命分子互相勾結,使302師變得十分復雜。因此,給302師的改造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根據(jù)孫路平的要求,組織任命他為302師軍事代表,和副軍事代表陳文高一起來到302師部隊駐地——安縣桑棗園鄉(xiāng)龍家院,肩負起改造302師的艱巨任務。遵照上級指示,孫路平等軍事代表,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以示對起義部隊開誠相待,堅決執(zhí)行我黨教育、改造的政策。302師師長張子完比較進步,他一看正副軍代表沒有警衛(wèi)人員,就各派兩名戰(zhàn)士照顧他們的生活和負責保衛(wèi)工作。為使部隊迅速進步,成為真正的人民解放軍,一個多月時間里,孫路平懷著一顆赤誠的心,日以繼夜地艱苦工作,諄諄善誘,耐心教育,與各級主官密切配合,使改造工作進展尚為順利。
1950年3月9日,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囑16兵團開赴華東正式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命令到達后,302師參謀長賈紹誼、參謀主任劉競生、906團團長彭守知、副團長行藏、軍輜重團團長徐靜波等,頑固堅持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立場,利用多數(shù)官兵不愿遠離家鄉(xiāng)的心理,散布“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jīng)打起來了”、“美國已出兵從青島、上海登陸了”,“南京收復了”,“成都又反了”等各種反革命謠言,煽動軍心,于3月12日午夜集合部隊,發(fā)動叛變,迅速包圍了軍代表的駐地,子彈雨點般地射向用竹笆子作墻的孫路平的房間,致使孫路平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身中數(shù)彈,壯烈犧牲。隨后,叛匪們又極其殘忍地將他的遺體用鍘刀砍碎。在這起叛變中,除正副軍代表孫路平、陳文高被殺害外,還先后殺害、活埋我工作人員12名。
西南軍區(qū)司令員賀龍得知302師叛變后,立即命令18兵團所屬554團、555團和556團分別火速到達什邡、綿竹、安縣等地參加平息叛亂。經(jīng)過10余天的戰(zhàn)斗,平息了叛亂。禍首被我活捉后處決。
注:趙洪文國,原名洪文國,因其丈夫姓趙,幫名趙洪文國。1879年生,遼寧省岫宕滿族自治縣人。1949年伙同其子趙連忠等,流竄四川,糾集散兵游勇,組成8個團,自稱“反共游擊二路總司令”。302師叛變后,被我軍活捉,1950年7月在什邡處決。(摘自《亳州黨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