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7 年-2002 年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應(yīng)用化學(xué)系,理學(xué)學(xué)士
2003 年-2007 年香港中文大學(xué),化學(xué)系,理學(xué)博士
2002 年-2003 年 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合肥微尺度物質(zhì)國家實驗室,助研
2007 年-2009 年 香港中文大學(xué),化學(xué)系,博士后
2009 年-2010 年 美國伊利諾伊斯州立大學(xué)香檳分校,材料系,博士后
2010 年-2012 年 美國加州大學(xué)洛杉磯分校,生物工程系,博士后
2012 年- 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合肥微尺度物質(zhì)國家實驗室;高分子科學(xué)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2019年4月-現(xiàn)在,中國科學(xué)院深圳先進技術(shù)研究院, 研究員
研究方向
1、銅綠假單胞菌在表面的運動、感知、適應(yīng)機制
2、微生物社會學(xué):細菌間競爭、合作、通訊
3、合成生物學(xué),人造生命
論文專著
1) Zhang, RR., Ni, L., Jin, ZY., Li, JH., Jin, F.* “Bacteria slingshot more on soft surfaces ”,Nat. Commun., 5, 5541 (2014).
2) Gao, P., Xing, XC., Li, Y., Ngai, T.*, Jin, 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single colloidal particles at oil/water interfaces",Sci. Rep., 4,4778 (2014).
3) Zhao, K., Tseng, BS., Beckerman, B., Jin, F., Gibiansky, ML., Harrison, JJ., Luijten, E.*, Parsek, MR.*, Wong, G.C.L.*., "Psl trails guide exploration and microcolony form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s",Nature, 497, 7449 (2013).
4) Jin, F., Conrad, J.C., Gibiansky, M.L., Wong, G.C.L.*, “Bacteria use type-IV pili to slingshot on surfaces ”,Proc. Nat. Acad. Sci., 108, 12617 (2011)
5) Gibiansky, M.L., Conrad, J.C., Jin, F., Gordon, V.D. Motto, D.A., Mathewson, M.A., Stopka,W.G., Zelasko, D.C., Shrout, J.D., Wong, G.C.L.*, “Bacteria use type IV pili to walk upright and detach from surfaces”.Science, 330,197(2010).
科研活動
曾主持6項國家級基金項目,含1項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xué)基金,目前5項已結(jié)題,1項在研。
在研項目
( 1 ) 新顯微活細胞微操方法的建立以及在細菌生物被膜研究中的應(yīng)用, 主持, 國家級, 2018-01--2021-12
( 2 ) 抗瘤菌基因線路設(shè)計與合成, 參與, 國家級, 2019-07--2024-06
專利成果
( 1 ) 一種應(yīng)用于細胞體的多色熒光蛋白濃度的檢測方法及設(shè)備, 發(fā)明, 2019, 第 1 作者, 專利號: CN201910808830.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