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工程系教授, IEEE Fellow,IAPR Fellow, AAAS Fellow 和ACM杰出科學家。
教育經歷
·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專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并經CUSPEAProgram赴美留學。
· 分別于1985年和1987年,于馬里蘭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和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
·1989年于馬里蘭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任職經歷
·1989-1995,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系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
· 1995-2001,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計算機系任副教授及正教授,并擔任NSERC產業(yè)研究主席。
· 1999-2000,于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訪問研究員。
· 2001-2013,于香港科技大學(HKUST)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任副教授、教授。
· 2009年,創(chuàng)建ACM刊物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TIST) 任首屆主編。
· 2010年任ACM數據挖掘大會程序主席(ACM KDD 2010 PC Chair)。
· 2011年至2017年,任國際人工智能協會(IJCAI)常務理事 (Trustee)。
· 2012年任ACM 數據挖掘大會主席(ACM KDD 2012, General Chair)。
· 2012年至2015年,出任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創(chuàng)始主任。
· 2013年,任ACM智能推薦大會大會聯合主席。
· 2014年,任中國人工智能協會 (CAAI) 常務副理事長。
· 2014年,和得意門生戴文淵聯合創(chuàng)建第四范式公司,擔任聯合創(chuàng)始人、首席科學家。
· 2014年,任香港科技大學新明工程學講座教授。
· 2015年,任國際人工智能大會程序主席(Program Chair, IJCAI 2015)。
· 2015年,出任“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WeChat-HKUST Joint AI Technology Lab,
WHAT LAB)主任。
· 2015年,任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工程學系主任。
· 2015年創(chuàng)建IEEE刊物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IEEE TBD) 任首屆主編。
· 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創(chuàng)建大數據研究所。
· 2016年,任ACM數據挖掘中國分會(KDD China)主席。
· 2016年,任國際人工智能促進會(AAAI)常務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AAAI Executive Council)。
· 2017年,任IJCAI國際人工智能大會評獎委員會主席 (Award Committee Chair of 2017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2017年,任IJCAI國際人工智能大會理事會主席。
· 2017年,當選ACM Fellow。
2019年,楊強代表學校參加美國人工智能協會年會,并在會上做《GDPR,數據短缺和人工智能》的主題演講。
研究方向
楊強教授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學者,其主要研究領域為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自動規(guī)劃。
主要貢獻
迄今為止,楊教授已發(fā)表逾400篇關于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方面的論文,引用超過20000次。
2004和2005年,楊教授的研究團隊連續(xù)獲得ACM KDDCUP國際數據挖掘競賽冠軍。
在全球范圍內,國際人工智能協會(AAAI)的院士(Fellow)是人工智能界的最高榮譽,以獎勵少數在該領域作出重大及持續(xù)貢獻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學者。在2013年7月舉行的第27屆先進人工智能(AAAI)大會上,楊教授被推選為AAAI 院士,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此后于2016年5月,楊教授又當選為AAAI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是首位也是至今為止唯一的AAAI華人執(zhí)委。
此外,楊教授還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APR)和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院士,以及美國計算機學會(ACM)杰出科學家。
楊教授曾擔任ACM KDD 2010 會議的程序委員會聯合主席,并于2012年在北京舉辦的ACM KDD 擔任會議主席一職,還在2015 IJCAI中擔任程序委員會主席。同時,他還擔任過多個會議的主席或聯合主席,例如:ACM IUI 2009、ACM RecSys 2013和 IEEE Big Data 2013等。此外,他還主持了多個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評獎委員會主席,包括2017年的ACM SIGKDD長期貢獻獎、2017年的IJCAI人工智能獎,以及2017年的IEEE AI ten-to-watch獎。他是ACM智能系統和技術期刊的創(chuàng)刊主編,該期刊已成為ACM歷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期刊之一。另外,他也在IEEE 創(chuàng)建了大數據期刊并擔任主編。
2017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舉行的第22屆ACM SIGKDD國際會議上,楊教授獲頒2017年SIGKDD杰出服務獎,他是該獎項的第16位得主。[其原因為:楊博士是中國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SIGKDD事業(yè)的支持者和組織者,在他領導下,SIGKDD在2016年初開啟中國分會,大力促進了SIGKDD在中國的發(fā)展,為中國工業(yè)和學術界之間架起橋梁。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能研究范圍的不斷深入和擴大,其應用前景同樣是一片光明。在這一大背景下,楊教授也積極投身于應用領域,參與了不少新型應用型研究。
· 《學術研究你的成功之道》
· "Crafting Your Research Future: A Guide to Successful Master’s and PH.D. Degrees in Science &Engineering"
· "Intelligent Planning: A Decomposition and Abstraction Based Approach"
· "Constraint-Based Design Recovery for Software Reengineer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s(International Serie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榮譽記錄
2017年6月,“第四范式”獲《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雙料獎項:楊強教授榮膺“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 而“第四范式”創(chuàng)始人、首席執(zhí)行官戴文淵,獲評“年度科技型企業(yè)家”。
2020年1月11日,榮登AI2000人工智能全球2000位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