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個人事跡
他只身兩次前往汶川災區(qū)救災,自掏腰包1萬多元,其中數千元借債而來;他悉心照顧重病工友3年,工友臨終前將孩子托付于他;他有著豐富的護理經驗,一次次免費護理遭遇不幸的陌生病人……
“工錢我不要了,災區(qū)等著我?guī)兔δ亍?/b>
“5·12”汶川地震時,退休后還在發(fā)揮余熱的曾凡娣承接的一項水電安裝工程還未完工,為了前往災區(qū)參與救援,曾凡娣不顧工錢損失,對業(yè)主說:“工錢我不要了,災區(qū)等著我?guī)兔δ,你再請人吧!?008年5月20日,曾凡娣抵達了四川綿竹災區(qū)。在災區(qū)的20天里,他3次與險情擦肩而過,幫助10多名群眾擺脫了困境。回家后,曾凡娣一直惦記著災區(qū)。7月1日,當月的工資發(fā)下來后,曾凡娣又向朋友借了一部分錢,再次前往災區(qū)。再回到新余時,他口袋中只剩下10元錢。因他表現突出,中國紅十字會授予他“抗震救災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全省僅有5人獲此殊榮。
幫了東家助西家,曾凡娣愛“找”麻煩
2010年6月,媒體報道了吉安一名14歲少年為救孩子身負重傷的事跡,曾凡娣主動要求幫助照顧,細心照料了病人12天。
1991年,曾凡娣的一名胡姓工友患肝癌住院,由于這名工友的愛人在農村照顧老人和殘疾兒子無法抽身,曾凡娣接下了照顧病人的重托,為病人擦身、摳大便,這一照顧就是3年。受工友臨終之托,曾凡娣又答應照顧他的殘疾兒子。忙完工友后事,曾凡娣四處張羅,幫工友的殘疾兒子擺起了一個修鞋攤。
曾凡娣愛“找”麻煩。2000年,曾凡娣回家途中看到一起車禍,傷者被壓在車底下不能動彈,而此時救護人員還未到場。顧不得細想,曾凡娣一頭鉆到車底下,用雙手扒開壓在傷者身上的磚塊、渣土,直到傷者被送往醫(yī)院,他才發(fā)現自己的雙手被磚塊磨得血淋淋。傷者家屬上門送上禮金表示感謝,被他婉言謝絕。
在志愿者的隊伍里,他找到了快樂
2011年3月,曾凡娣受新余市紅十字會邀請,成了一名志愿者專職“編外”工作人員。半年多過去,“阿凡提”這張公益名片吸引了近1000人加入志愿者隊伍,曾凡娣的愛人、孩子、親屬以及多名當地媒體記者也相繼加入。臨近年底,曾凡娣更加忙碌,聯(lián)系志愿者、籌集善款、組織活動,但他從來不覺得勞累。
曾凡娣的生活清貧而充實,他的家中,從沙發(fā)到家具全是“古董”,一臺舊電腦還是朋友送的。但當眾多受助者送來自種的花生紅薯、發(fā)來新年祝福短信時,他的臉上充滿了笑意。他說:“我希望在新余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很少有人知道,曾凡娣曾遭遇嚴重工傷,落下了腦震蕩后遺癥。但執(zhí)著于志愿者事業(yè)的曾凡娣,一心想到的卻是服務社會。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他收獲了快樂。